【题目】新型职业农民塑造问题研析
【第一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困境研究引言
【第二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3.2】河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3.3 3.4】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国家的实践与启示
【第五章】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概念
2.1.1、传统农民
什么是传统农民?根据《辞海》中的解释:传统农民是指长期占有或使用土地等生产资料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传统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的生产者,而不是剥削者。传统农民具有两个特征:第一,阶级属性,传统农民是被剥削阶级。第二,劳动属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26]。法国社会学家 H.蒙德拉斯从传统农民居住的地域出发提出农村是与城市相对的,农民是与市民相对的,没有市民也就无所谓农民[27]。
传统农民是指生长在农村,以土地等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传统农民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传统农民是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长久以来“农民”是与“市民”相对的概念,市民生活在城市,农民生活在农村。第二,传统“农民”身份自然获得,父母是农民,子女一般也是农民。要想摆脱农民身份在封建社会是通过“入仕”,现在主要是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三,传统农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长期占有或使用生产资料[28]。大部分传统农民没有专门的技术,离开土地几乎不能存活,一门心思的扑在土地上,期望能有一个好的收成。第四,传统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农业生产经营。我国的二元结构体制严格限制农民流动,除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没有别的收入来源。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农民可以进城务工获得部分收入,但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不高。
2.1.2、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内部分工进一步细化,中国农村出现了一类新型职业群体,即职业农民。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29]。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农业机械化、良种化特征日益明显。机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效率,农业生产方式由分散低效益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这一变化对农业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学习机器的使用方法和先进技术,成为农业工人。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农业领域内,就消灭旧社会的堡垒--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来说,大工业起了最革命的作用[30]。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学理上尚未统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曲建勋学者提出的“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本文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以市场为导向自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等活动,获得稳定收入和同等社会地位的特定群体。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还要达到以下素质要求:
第一综合性。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是现代农业机械化大生产,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意识等。第二市场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所以新型职业农民要遵循价值规律,克服市场调节的不足,在市场的引导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第三自愿性。新型职业农民是开放的可供选择的一种职业,任何人达到要求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自愿性是新型职业农民根本上不同于身份农民的特征。第四同等性。同等性一是指社会地位平等,二是指收入平等即不低于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
2.1.3、身份农民与职业农民的辨析
本文认为身份农民是指被限制在土地上以自给自足为目的世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群体。农民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身份农民的存在与我国二元结构体制有很大关系,但身份农民根源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人类社会的进步根本上说是生产力的推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民只能从事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正如列宁所认为,封建社会的农民由于单独经营自己的土地,因而是孤立的、单独的、狭小的;并指出,这种狭小,是由封建社会生产力的特征,即细小的、粗笨的,只适于个体使用的劳动力工具所决定的[31]。
身份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身份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自愿从事农业生产。身份农民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被固定在土地上,只能选择继续当农民,这是世袭获得身份。新型职业农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想当农民不容易”。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可以自由选择,不具有强迫性。
若想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就必须达到其要求,比如文化素质、科技意识、管理素质和市场意识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其次,传统农民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难以流动,相对封闭。新型职业农民没有出生地限制,可以自由流动,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当地农民也可以是外地农民,甚至可以是城镇居民。最后,身份农民是传统社会自然经济下的产物,自给自足、分散经营,抵御风险能力差。正如恩格斯所认为小农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通常既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活他的家人的限度[36]。而新型职业农民是能够主动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的理性经济人。
2.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
2.2.1、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从人与生产力的关系角度出发,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第一,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完全的支配自己,从身体到心理自由的发展,自由的劳动,有效发挥创造才能。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在改造自身,劳动使人们获得体力和脑力的发展。第二,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劳动能力、劳动关系、劳动方式、个性自由乃至人类整体的发展。也就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32]。第三,人的发展是能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要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33]。人的能力是全面综合的,既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审美能力,也包括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等在内的人的各种潜能。体力和脑力的发展是其他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第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一切人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反对个体追求个性和自由,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能否全面发展关系重大。首先,人的各项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体力和脑力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农民身体素质较差、文化水平不高,这都成为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条件好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投入较少,可见农民素质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这与人的全面发展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最后,只有每一个农民都实现了全面自由的发展,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有了提升,才能有效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2.2.2、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在近三四十年才被广泛应用,然而其萌生和演化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根据美国学者马克卢普的观点,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至少起源于三百多年以前。最先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曾指出人们的天赋差异并不大,在从事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形成的。舒尔茨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来论述人力资本。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指出要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除了依靠技术机械等现代生产要素外,农民还必须具备使用土壤、动植物、机械等的技能和知识[34]。土地本身不是造成贫困的关键性因素,人才是关键性因素,也就是说农业大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根据现代资本理论,所谓资本指的是由经济过程产出的经济要素。如果我们承认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人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得耗费资源,把当前可消费的资源用于体力、智力或其他方面素质的投资,那么就可以将资本的概念应用于人,将人的能力称为“人力资本”。根据舒尔茨等人的概括,人力资本投资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保健投资。保健投资是指通过营养、药品、医疗等来改善、恢复人体正常的身体机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人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只有机体的健康生存才能实现人的效用的最大化。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着重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二,教育投资。人们的知识和技术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所以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部分。教育投资主要是指通过支付一定的成本,获得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所以在农村要贯彻九年义务教育,降低农村辍学率,保证每一个农民都能够接受到系统规范的知识、技能教育。第三,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指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企业或者个人为提高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所做的投资。学校教育一般周期较长,偏重于基础性、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职业培训周期较短,更贴近于生产实践。在实际生产中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益,经常性的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而专门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大多流于形式。第四,迁移投资。劳动力作为一种动态的资源是受市场调节的,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一部分人离开原来的地区或行业进入到新的领域,这种迁移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第五,信息投资[35]。在市场经营中经济主体需要不断更新的市场信息作出最佳决策,为了获取信息,需要支出的成本就是信息投资。新型职业农民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信息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2.2.3、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
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欧洲的圈地运动使农民的身份、地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马克思就当时农民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详细的论述了农民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民阶级的层次分析。我国与欧洲的农民问题有着本质区别,马克思指出东方国家的农民受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尤其贫困[36]。
我国的领导人在解决农民问题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从农民面临的问题出发有选择的运用。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国的历代领导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农民理论。我国的农民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毛泽东时期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邓小平时期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的思想政治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农民[37]。江泽民时期的农民问题主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到胡锦涛时期农民问题就聚焦到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现在以***总书记为核心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期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有利于为农业生产输送新鲜血液,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建设美丽乡村、和谐乡村。
3、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3.1、调查数据样本情况3.1.1、调查对象选择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京津菜篮子的主要供应地。但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留在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这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土地流转、农业企业化、农业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等现代...
1.引言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继2012年首次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后,中央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是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
5.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原则与建议5.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原则5.1.1、政府主导原则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属于公共产品的...
慕课对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但慕课出现的时间不长,自身整体建设水平还不高,直接制约了慕课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用人的机制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电大发展职业教育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此外,还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更...
闲暇生活教育,既是一个社会命题,也是一个人生命题,既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成功转型,也关系到国民个体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相对于其他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
6.结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省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举措和迫切要求。河北省是农业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再加上农业效益比较低,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论农民种植的粮食质量如何,数量就令人担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任何时候...
全科医师职业精神是全科医师在医疗活动中所应具有的特质。全科医师作为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以及居民健康的最佳守门人,正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职责,成为基本的、长期的、家庭的朋友和守护者。在当前医学环境不停变化的时期,对全科医师职业精神进行广泛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