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作者:韩世强
发布于:2023-02-23 共6049字

  摘要: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保护投资人权益,解决证券市场上的财务造假问题,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切入对财务造假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本文对现有财务造假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财务造假动机、财务造假手段、财务造假特征、财务造假模型、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等方面予以归纳、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痼疾。为解决财务造假这个如幽灵般困扰资本市场的难题,国内的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下仅以其中部分研究文献做分类综述。

  一、财务造假动机

  敖姝宁(2015)认为财务造假的动机有:融资驱动、个人利益驱动和维持上市地位驱动。融资驱动,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公司谋求上市来融资,然而上市融资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公司为了能够融资就产生了通过财务造假来满足上市条件的造假动机。个人利益驱动,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大股东为了实现所持股票的高位变现,采用财务造假方式向市场释放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处于高速发展中等虚假的美好预期,提升公司股价,然后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或股权质押套现,牟取个人利益。维持上市地位驱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差,出现不满足上市条件的风险,上市公司以及利益相关者就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营造出公司盈利能力强,发展良好的假象,以维持公司的上市地位。肖兰(2016)指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有三个:第一,为获取上市资格而造假。基于IPO产生的巨大造富效应,公司股东为了能在短期内获得财富的迅速增长,以牟取上市资格为目的,进行一系列的财务造假。第二,为上市时募集更多资金而造假。通过造假粉饰出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的假象,获得更高的估值和更高的发行价来筹集更多的资金。第三,上市后为避免出现一上市就变脸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导致财务造假的事迹败露而持续造假以及维持虚高的股票价格,以利于股东在理想的价格上通过股权质押套现而造假。

  赵文婷(2018)认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趋利性,而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与处罚力度过轻是财务造假的催化剂。趋利性使上市公司及其利益相关人通过谋求公司的上市地位、融资、股份高价变现等利益而造假。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为金融欺诈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内部控制的缺失,失去控制、制约与监督作用,不能对财务造假起到制约作用,使其有了发展的温床。处罚力度过轻,不能对财务造假起到震慑作用,实施财务造假受到的处罚与谋取到的巨额利益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可能产生逆向激励的效果。邓智烨(2019)以HSRY为例进行分析,提出财务造假的动因表现为:对虚高股价的维持、存在可以利用的公司治理结构隐患、财务造假违法成本低。对虚高股价的维持动机,基于满足市场期望的高市值、大股东的高位质押套现和虚荣心。股权结构一股独大或过度分散,上市公司完全被控股股东或内部人掌控,缺乏独立性;监事会虚设,职能弱化,不能代表全体股东进行有效的监督,这都成为财务造假可以利用的公司治理结构隐患。违法成本的低廉与巨大利益的诱惑呈现不对等性,现有处罚难以抑制财务造假的冲动。

  罗苑(2020)、韩演演和李露(2021)的研究也再次强调了财务造假的动机源于企业资金压力与再融资需求、满足盈利目标和规避退市、对利益的追求等方面。

  综合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财务造假产生的动机具有共识:财务造假产生于对自身利益的片面追求以及对薄弱控制环境与治理结构的利用。

上市公司

  二、财务造假手段

  方治(2016)将财务造假手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以及创新级造假手段四类,初级手段主要表现为对会计准则的滥用;中级手段则较多地运用了对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变更;高级手段反映在使用会计准则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上;创新级手段主要是利用会计、审计准则对新生金融工具等具体规定的缺失。程榕(2016)研究欣泰电气财务造假,列示其造假手段有:将借款伪造成销售回款、伪造银行付款单和进账单来少计应收账款;不如实记载材料成本,采用少计成本的方式来虚增利润;控股股东以员工借款和往来款的形式隐瞒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的事实。张舒(2017)以万福生科和绿大地为研究对象,揭露农业上市公司造假的方式:用伪造合同、伪造客户、伪造公章、伪造单据、伪造现金流的方式虚构经济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虚构供应商,采用支付预付款后现金回流企业的方式,虚增预付账款;采用伪造固定资产价值、存货价格造假的方式虚增资产。吴新婷(2017)研究指出财务造假的手段有:通过隐匿关联方关系造假,包括利用被隐匿的关联方伪造销售合同,高价出售产品,最终实现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目的;在真实业务基础上造假,通过造假做大合同标的数量、做高合同单价以及对收入的提前确认、对成本费用的推迟确认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刘子佳(2019)研究万福生科造假案例后认为财务造假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虚构虚假的客户伪造合同、对真实客户的业务量进行造假,虚增业务量伪造收入;二是利用原材料采购和购置固定资产等业务将虚构的收入转移到上市公司体外,利用在建工程和预付款科目的特性,虚增资产,同时解决货币资金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匹配的问题。邹秀红(2019)认为财务造假手段分为两种:最常见的一种造假是在真实业务之上虚构客户、伪造业务合同及业务相关原始凭证等,将虚假的业务掺杂到真实的业务中,最后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另一种是造假方式虚增资产,采取故意少记、漏记成本费用或负债、成本费用挂往来等方式虚增利润。

  以上学者的研究表明财务造假的手段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区分,一个是从财务核算合规性和准则的运用的角度区分财务造假手段的技术水平;另一个维度主要是揭示财务造假手段的具体操作方式,包括虚构收入,虚构客户,伪造单据,通过虚增在建工程、预付款等项目消化虚增收入和利润等。

  三、财务造假特征

  李敏(2007)从财务造假的财务特征与非财务特征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认为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指标的静态分析,发掘出指标与披露经营状况背离的情况,可以作为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倾向特征指标;非财务指标中的股权集中度、企业的组织形式等也可作为财务造假的特征。王美芬和李传双(2019)认为所有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都源自业绩压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特征还有关联方较多、信息透明度较低、行业特性便于财务造假等;同时,业绩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和同行业的竞争者、大股东减持、大股东高比例的股权质押、曾经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或处罚等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财务造假特征。任灵梅(2020)认为财务造假有以下特征:毛利率异常,毛利率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波动很大,存货周转率变动与毛利率的变动相背离,应收账款特征与毛利率特征相背离;应收账款异常,应收账款增长比例和金额大幅偏离营业收入的增长、账龄长的应收账款比例大幅增加;远低于行业水平的管理费用水平和生产成本、人员平均薪酬大幅波动、公司收入与利润主要依赖于某个子公司、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带息负债同时高企、净利润长期远低于经营性现金流。靳利军等(2020)指出财务造假上市公司呈现如下风险特征:存贷双高,也就是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与金融性负债同时维持在高位;控股股东有大额的资金需求,也就是控股股东非常缺钱,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较高比例被冻结或用于股权质押;资金周转速度慢,应收账款周转期长,账龄长;行业中的实际地位与企业披露不相符,不能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等。

  从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财务造假公司的造假特征是有迹可循的,通过仔细分析可以通过财务指标之间的背离、不合常理的经营行为、大股东的行为、公司业务的商业逻辑等方面发现蛛丝马迹,作为识别财务造假的特征。

  四、财务造假模型

  钱苹和罗玫(2015)构建了更适用于中国上市公司的造假预测模型,其识别中国上市公司造假能力优于国外经典模型。作者在研究中对有关财务造假、盈余质量问题特征的指标与之前常用预测模型中的变量进行了检验。经过变量的大量筛选和检验,研究发现了鉴别中国上市公司造假的核心变量,并基于这些变量构建出简单实用、识别率高的综合模型。核心变量包括公司治理类指标: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经营类指标:现金销售比率、经营业绩的盈亏、其他应收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息、应付职工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市场类指标:股票的换手率、波动率、再融资情况、市场周期。

  徐睿和赫广平(2020)对选取的典型公司所采用的造假手法进行研究,对风险因素进行发掘,对造假的高频特征信息进行梳理,运用统计工具开展经营轨迹与财务指标异常因素的系统分析,设计指标的权重,通过数据清洗、转换等处理方法,将数据结构化,关联特征、权重与数据生成造假风险评分预警模型,预警模型以主营业务为基础,从指标异常、经营异常以及时间序列下的经营与财务同步三个维度生成可视化的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画像。

  蔡景波和蔡志杰(2021)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财务造假模型研究,研究中对造假特征的选择采用了11种方法,结合经济学意义最终得到包含35个特征的特征集。运用过采样、欠采样以及SMOTE采样等方法解决了数据的不平衡问题,最终采取了将全连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等3种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融合的方式,采用AUC值为评价指标来预测、识别财务造假的公司。

  沈利刚(2022)以财务审计的角度研究了财务造假识别模型,设计和使用审计业务财务造假识别模型:以整体环境评估来确定财务造假总体风险;运用对业务活动和财务指标的多维度比较和分析定位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位置;对审计中发现的异常的蛛丝马迹予以关注以识别错报;科学制定和运用审计程序,有效识别财务造假。

  国内财务造假识别模型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学者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推动识别模型的发展,模型建立、使用都基于学者扎实的专业基础,但尚未构建出简便、易于非专业投资者操作的财务造假识别应用。

  五、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张利等(2015)从舞弊三角理论的要素着手,依托案例分析,剖析财务造假现象,揭示财务造假产生原因。分析显示财务造假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在为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起警示作用的同时,也指明财务造假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地规范市场环境,加大财务造假违法惩处力度。李涛和王健俊(2018)提出了舞弊双三角理论,主张财务造假的产生是舞弊三因素与公司三层次的结合。从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关联方交易和行为,发现造假机会与公司团队层次的关系;造假的压力理由与业务层次的关系、造假动机与公司财务层次上的关联。牛羿恒(2020)对分析财务造假问题的分析中运用了风险因子理论和博弈论研究指出财务舞弊的诱因有:高管个人追求私利;逃避监管;实际控制人的非法目的等。研究通过三方博弈模型的构造,分别从审计人员、舞弊者、监管者角度解析财务舞弊外部因素,再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给出了应对之策。王杏芬和张彧(2020)采用新舞弊因子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公司退市的根本原因包括:公司高管道德、诚信缺失;公司拥有者或管理者没有管理好自己;激烈的竞争环境;绩效考核压力;内部人控制;内部控制无效;里应外合,采用通常手段难以察觉的隐蔽手段;监管不到位,违法成本低等,指出应以诚信为本、遵章守法,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以及制约机制,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起内外部监督体系。陆施凯(2020)采用风险因子理论开展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的分析,从高层管理人际关系、法律意识等个别风险因子,到内控环境、造假方式、造假暴露可能、造假处罚等一般风险因子,由内至外寻求出现舞弊的深层次动因,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从人员到行业再到市场的系统性应对方法,为根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综上,众多学者已经基于扎实的财务管理、会计学、经济学、法律等专业基础从财务造假动机、财务造假手段、财务造假特征、财务造假模型、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等多个方面对财务造假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中相当多的个人投资者是不具备相应专业背景的,他们难以理解、运用专业的财务造假识别模型或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发现财务造假特征。对于今后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从非财务信息分析的视角,对非财务信息进行量化,以利于普通投资者识别风险,同时为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初步业务活动和后续审计业务中风险识别提供补充;另一方面可以基于财务指标构建预警财务造假的指标体系,开发出简单可行的应用,以通过警示财务指标背离提示财务造假风险,帮助投资者有效识别造假风险,降低投资风险,也助力于审计机构的风险识别,构建全方位的、结合非财务和财务指标的财务造假系统性量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敏.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特征分析一来 自证券市场的数据[J]特区经济, 2007(03).

  [2]张利,胡华夏,余跃洋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财会月刊,2015(07).

  [3]敖妹宁.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与后果分析[J]市场论坛, 2015(07).

  [4]钱苹,罗玫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预测模型[J].会计研究,2015(07)-

  [5]方治浅析国内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手段[J].财经界, 2016(36).

  [6]程榕.欣泰电气财务造假手段分析及应对措施[J]会计师, 2016(24).

  [7]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机及手法分析——以万 福生科为例J].中国市场, 2016(03).

  [8]张舒.浅析农业类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及成因——以万福生科、绿大地为例[J].财会学习,2017(02).

  [9]吴新婷.论IPO财务造假手段及识别对策[J]会计师, 2017(19).

  [10]李涛,王健俊基于“舞弊双三角”理论的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研究——以乐视网为例[J] 财会月刊, 2018(17).

  [11]赵文婷.对我国财务造假动机及手段的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09).

  [12]蔡景波,蔡志杰基于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21.10(03).

  [13]沈利刚.注册会计师视角下的财务造假识别模型探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2(02).

  [14]王美芬,李传双.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9(04).

  [15]刘子佳.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研究——以万 福生科为例[J].山西农经, 2019(24).

  [16]邹秀红浅谈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9(06).

  [17]邓智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影响刍议一一以HSRY为例[J].辽宁经济 ,2019(08).

  [18]陆施凯风险因子理论下的瑞幸咖啡财务舞弊研究[J].现代商业,2020(36).

  [19]王杏芬,张或新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下首例违法退市案研究[J]会计之友,2020(22).

  [20]牛羿恒.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与治理研究一一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与博弈论共同视角[J]财会通讯, 2020(12).

  [21]任灵梅.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指标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0.33(05).

  [22]靳利军,张东萌,汤小莉康得新、康美药业财务造假行为特征与风险防范[J].商业会计,2020(24).

  [23]罗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影响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20(05).

  [24]徐睿,赫广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预警模型构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2020(12).

  [25]韩演演,李露制造业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的动机及治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1(10).

作者单位:泰国格乐大学
原文出处:韩世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No.701(06):148-15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