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编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

宫崎骏动画的美学特征分析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05 共370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探析 
【引言】宫崎骏动画的美学特征分析引言 
【第一章】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画面   
【第二章】宫崎骏影视动画中的音乐 
【第三章】宫崎骏动画电影艺术的叙事 
【第四章】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意蕴 
【结语/参考文献】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创作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 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动画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属于电影这个大的艺术门类。动画电影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将人们想象中的各式各样的世界展现出来。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它用现代的艺术视听语言反映着我们的生活。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不仅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并且赋予动画电影浓郁的人文色彩,他的作品主题多样,涉及“人与大自然”、“女性的生存方式”等。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观众群跨度之大,小至几岁的孩童,上至耄耋之年的老者,都可以徜徉于宫式动画电影的魔幻世界中。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展示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艺术和审美文化,在其背后渗透着日本的民族审美意识形态。动画电影为民族文化的展现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为人们展现着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髓。”①可以说在众多动画电影导演中,宫崎骏在日本动画电影界发挥着承前启后作用,他的动画电影作品不仅纯真的视角,为我们展现孩童的纯真,更以广阔的成年人的视角和智慧的老者的视角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充满奇幻色彩而又有深厚内涵的作品。并且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中,还处处体现着日本传统美学思想,在奇幻恬淡中蕴含着日本人特有的物哀思想。

  宫崎骏(Hayao Miyazaki)出生于日本东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宫崎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乡下,特殊的童年经历正对宫崎骏电影作品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抵制战争、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等思想在其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宫崎骏认为现代日本动画电影需要以针对向孩子们传递善意的教育性影片,这也是宫崎骏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出发点。《白蛇传》是宫崎骏接触的第一部动画片,而使其下定决心走上动漫道路的是 1957 年的苏联动画片《雪之女王》,宫崎骏对于少女形象的钟爱也深受其影响。“敏锐的反应时代气息的社会志向派”和“明朗的冒险活剧路线”是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两个基本路线。对于物语的忠实是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另一个创作源泉。在技术方面,宫崎骏反对单纯依赖动画技术,始终坚持原画绘本;偏爱飞翔画面和钢铁结构等;常真实再现欧洲街道景观。

  宫崎骏于 1963 年进入东映动画工作,八年后宫崎骏选择离开东映,并于同年进入 A-pro,1978 年在日本 NHK 电视台播出《未来少年柯南》是由宫崎骏全程监制的处女作。1982 年宫崎骏遇到自己人生中的伯乐-德间书店总裁德间康快,不仅得到了可以使自己的作品《风之谷》在德间书店杂志《animage》上连载的机会,同年宫崎骏和高田勋还在德间康快的支持下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第二年开始动画电影《风之谷》的创作,历时一年于 1984 年 4 月在日本国内上映,赢得了巨大反响,倍受观众喜爱。1985 年吉卜力工作室创建并着手制作《天空之城》,由此宫崎骏进入了其创作辉煌期。

  从 1988 年的动画电影作品《龙猫》开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创作道路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型期,他的动画电影作品已经不仅仅拘泥于讲故事,更多是表达自己对于人文思想的各种观念与主张,深刻的作品内涵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与支持。此后的《龙猪》、《幽灵公主》更是集结了“环保”、“人文”、“战争”、“情感”等元素,别具一格的宫式动画电影逐渐走向成熟。虽然在《幽灵公主》之后宫崎骏曾经宣布退休,但最终在撤回封笔宣言后又创作了《千与千寻》、《悬崖边上的金鱼公主》和《起风了》,而《千与千寻》更是代表亚洲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高的荣誉-“金熊奖”.

  研究意义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动画电影已经成为视听艺术中具有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宫崎骏在日本动画发展历程中起着作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的作品题材、主题都非常丰富,关注女性、成长等主题,使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始终拥有非常高的人文内涵高度。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以其充满魔幻色彩其具有深刻内涵的故事处处牵引着观众们的视线,令人们在虚幻动画世界里徜徉、思考。宫崎骏的作品总是清新平淡中时而引人奇思妙想,时而让人哀婉叹息。虽然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总是充满了童真,擅长儿童色彩主题,但其动画电影作品受众之广,接受程度之高,为其他动漫导演所难以企及。

  研究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对于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非常有意义,因此,本文力图从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画面、音乐、叙事风格和意蕴等视觉,听觉以及作品特点和主题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找其产生重要影响力的元素和原因,同时,希望为国产动画影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借鉴,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研究,主要是日本本国的着作和相关文献。着名的日本动漫研究学者叶精二的《宫崎骏全书》(フィルムアート社出版),透彻的剖析了宫崎骏的所有作品,从作品的策划构思到制作、公开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日本文化批评家切通理作的《宫崎骏的<世界>》(2008/10,ちくま新书增补版)以浅显的语言介绍了宫崎骏的创作历程,对宫崎骏初期作品中主要的人物设定少年、盗贼、侦探以作品为例进行了分析;并以以宫崎骏的“诞生”为题,分析了宫崎骏个人创作理念基本成型的过程,从传统动画电影到《日常生活的冒险》的诞生,宫崎骏逐渐在动画电影领域找到自我定位;并对宫崎骏面对瓶颈期如何实现新的突破,动画电影如何进行创作,是否随波逐流全力依赖新技术等,进行了细致分析。

  《宫崎骏的时代 1941-2008》(2008/10,鸟影社)收录了教养学教授久美薰的 15篇课堂讲义,讲义中侧重从数据、创作主题、技术分析宫崎骏动画的整个创作历程,以各种数据为例,分析了包括电影的前期制作、宣传、票房等,重视数据,以市场运作的角度分析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创作是作者的重要观点,作者还着重介绍了对于《风之谷》中的“杀父”观念的体现、宫崎骏的虚拟故乡论、以《侧耳倾听》为主线探讨“我”的故乡在哪里?、以《天空之城》解析何谓反战,包括引起争议的敏感话题《天空之城》中性的问题等都收录在书中。

  大泉实成《宫崎骏的原点-母亲与孩子的物语》(2002/10/1,潮出出版社)一书中主要探讨了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创作理念与其成长经历的关系,主要是作为孩童时期,与母亲在一起时的生活成长经历对其创作的重大影响,并且在影片中都有所体现。幼年时期的空袭体验与反战主题、母亲久病住院的宫崎骏的心路历程对其创作的影响、与母亲对抗过程中摆脱束缚寻求解放的个性形成、母亲去世对其创作的影响等在书中都做了细致分析。

  青井泛《宫崎骏的暗号》(2006.12.1 云南美术出版社)从解读《龙猫》、《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作品文化元素构成的角度,从宫崎骏动画电影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等角度解读了宫崎骏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秘诀。

  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冢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一书以细腻的文笔梳理了日本动画的发展历程。作者生动为读者描述了发生在手冢治虫和宫崎骏两位动画家之间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二者虽然在作品创作上始终是竞争的关系,但两位动画电影大师都为日本动画电影的风格多样化和独特性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研究,以期刊论文为主。张英瑛《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浅论》(2008.1《电影评价》)中,从影视语言的角度,包括声音、画面、镜头、节奏等方面,对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奇幻洽谈而有文化内涵的人物塑造手法进行了分析。胡德才《论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及其对我们的启示》(2010.10《今传媒》)中从宫崎骏的电影风格入手,对宫崎骏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文化全球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国内动画电影发展的启示和建议。杨晓林《美国动画纸“日式变奏”-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2009 年 20 期《电影文学》)中从取材、主题、角色塑造、表现形式和叙事结构的角度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与美国动画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宫崎骏动画是美国动画的“日式变奏”的观点。作者从人文思想的角度,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和神灵观做了非常细致的解读,肯定了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王玥《宫崎骏动画电影叙事研究》(2020,西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中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主要从叙事结构(主题选取、故事结构设置)、叙事符号(人物设计、镜头处理、色彩运用)、叙事内容(电影具体情节推进的分析)方面进行了分析。米思茹《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2008,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中着重从影视创作的角度对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创作做了细致分析,并从美学思想的角度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最后还提出了宫崎骏动画电影对于中国动画发展的启示。方明星《从宫崎骏“内功”看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一文从创作的角度入手,对宫崎骏在故事的选择和思想内涵的提炼方面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其作品关注的人群的详细划分及主题思想上的研究,为中国动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杨晓林的专着书籍《动画大师宫崎骏》着重于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的在题材的选定、故事模式的构建、作品的市场定位等多角度多方面的对宫崎骏动画电影进行了分析研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动画论文
返回:导演/编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