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编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

李少红电影中悲剧意识的营造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08 共420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氛围探究
  【绪论】李少红电影中悲剧意识的营造研究绪论
  【第二章】李少红悲剧意识的形成
  【第三章】悲剧意识的呈现
  【第四章】悲剧精神的视听语言表达
  【第五章】悲剧影视文本的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李少红导演剧作中的悲剧色彩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李少红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女导演。她的作品取材广泛、风格迥异,受到影视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大部分的作品均以女性作为观照对象,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但综观李少红执导的影视作品,稍作梳理便可发现浓厚的悲剧意识贯穿其中,大多作品都氤氲着浓重的悲剧氛围。

  1.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所需资料的搜集和相关理论文献的借鉴,用四个篇章分别对李少红悲剧意识的形成、李少红影视作品中悲剧意识的呈现、悲剧精神的视听语言表达、悲剧影视文本的意义,以及李少红是如何把自己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她的作品里的等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探求李少红影视作品中悲剧意识的总体风貌,展示李少红影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美风格。

  可以看出,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全面、系统的论述,将悲剧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对李少红影视作品的解释中,深入对李少红影视作品的研究;从实践方面来看,在娱乐至死的潮流大行其道的今天,希望通过对李少红悲剧、悲剧意识的探讨为女性导演创作乃至整个影视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1.2 李少红影视作品研究综述

  梳理有关研究资料,我们发现对李少红的关注多集中于《红粉》之后,这是由于在拍摄《红粉》之后,李少红越来越鲜明的表现出其女性意识和独特的艺术追求。这也正是从内容上看多集中于《雷雨》等作品研究的原因。对其创作的总体研究和近期研究也多限于其女性意识和艺术风格方面。而对于其创作的悲剧意识、悲剧思想的研究则为数不多。

  就目前可以查阅的相关资料来看,我们发现对李少红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女性主义、女性意识及其影视艺术特色的评论。另外也有研究者从李少红和其他导演的女性电影、电视的比较进行探讨及从文学改编方面的分析。综观相关评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李少红影视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意识、女性主义方面,这是由于她的影视作品大多具有显着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的特点。随着 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文艺创作思想蜂拥而至,艺术创作领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李少红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其影像作品无可避免的有意无意间带有女性性别的天然烙印,虽然她在影片《血色清晨》中所呈现的鲁迅笔下经典的看客心态以及集体无意识杀人还是成功运用了经典的男性拍摄手法。但在影片《红粉》中,已经能看出导演清晰的女性意识,而她的三部女性电视剧作品中女性主义思想已经十分成熟,电影电视《生死劫》中导演将对现实的关注和鲜明的女性视角展露无遗。尤其是从 90 年代中后期延续至今的电影、电视剧创作中,她越来越自觉的从女性视角出发,发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能量和优势来构架她的影像世界。独特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正是李少红影视作品的鲜明特征。这一特征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纷纷把目光聚焦于此,探讨导演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表达及其内涵。高明指出“李少红的题材选择无论多么丰富,却无一例外的具有她一贯的独特性,特别是从《红粉》以后,均选择女性作为主人公……都成为她的关注点,她特别重视选取家庭、婚姻、情感这个载体和渠道来表达女性,突出挖掘女人作为个体的命运意义。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生动而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一个丰富而多义的女性世界”.

  ①马欣的《论李少红影视创作中女性主义的意识和缺陷》则着重从电视剧《大明宫词》的主要角色人物、结构、叙述视角、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李少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仍然困于性别文化的囵圄。刘智焕等其他研究者也对该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论述。

  二、艺术特色论。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李少红的影视作品具有追求唯美、诗化风格的艺术特色。魏少华通过对两部电视剧的视听语言、道具场景的分析,总结出李少红书面化的华美语言、精雕细刻的唯美画面、造型上的大胆创新和唯美追求等体现出其戏剧化的创作倾向。高明则对多部影片中的影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概括出李少红的影像风格具有抒情化的特征,她对画面的处理、光影色彩的配置、镜头、音乐的运用,精致唯美,细腻贴切。梦境、幻境、幻觉的营造,象征意蕴的挖掘成为了导演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孔秋梅的《怀旧的悲情、诗意的唯美--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赏析》中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服装,烟雾、雨、等意象的运用,配乐、节奏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该剧唯美风格的结论。关于李少红影视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研究还有很多,大多是论述其唯美、精致、细腻、诗意的艺术风格,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李少红和其他导演的女性电影、电视剧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异同,探讨他们的女性影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谢晓霞的《言情剧比较之纬:李少红和琼瑶》通过细致地梳理比较李少红和琼瑶的电视剧创作策略,探讨了她们的异同之处。熊聪的《李少红与张艾嘉女性电影比较研究》则对李少红和台湾导演张艾嘉女性电影两位女导演的代表作品进行解读,比较了二者的共性和个性,探讨了她们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的策略。赵轶则把李少红和香港导演关锦鹏的女性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她们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四、改编论。对李少红影视作品改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雷雨》、《红粉》、《红楼梦》等几部作品的解读。尹鸿的《〈红粉〉没有完成的缝合》通过分析改编的形象、主题、叙事风格、节奏等得出故事和叙述之间的不统一、影片各部分之间情节化叙事与风格化叙事方式的不统一,即通俗电影与作者电影前后分裂的结论。生民、肖丽的《<红粉>在哪里失落》则分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所表现的内涵意蕴是否忠实于原着,市场主导和艺术精神的把握等问题。陆云在《视界融合中的名着改编--<雷雨>,从话剧到电视剧》中运用阐释学的理论,探讨了由于阐释者的文化立场所规定的“前理解”,“原初视界”、“现今视界”等问题。其他大部分的研究者研究的主要焦点集中在关于新版《红楼梦》改编忠实于原着与否及其独特的审美艺术特色的问题上。像施焱的《关于名着改编电视剧忠实性原着的思考--以新版<红楼梦>为例》、王晓燕的《<红楼梦>与新版连续剧》、冯英涛的《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审美艺术》等。

  通过以上总结回顾,可以悉知就女性主义、女性意识论、艺术特色论、比较论、改编论而言,目前学术界对李少红的影视作品的关注角度是多方面的。但对李少红的影视创作稍作梳理,可以发现她的影视作品中始终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氛围,浓重的悲剧意识贯穿其中。她始终用悲悯的眼光观照着女性的生存困境。

  关于李少红悲剧意识研究的论文也出现了,主要有: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中孟晓琪的《李少红影视剧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和范海梅的硕士学位(2010年)的《论李少红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悲剧意识》,这两篇文章主要侧重于对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传达出的悲剧意识的探讨。其他的研究者在探讨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其他问题时也有涉及到李少红的悲剧结局的段落或只言片语。但由于篇幅所限,他们所作的往往都是一些零散的、简略的或者笼统的研究。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尽管国内学术界对李少红影视作品的研究已有所关注,但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全面、系统的分析李少红的影视作品的,尚不多见,对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的研究仍有很多有待继续深入的地方,还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挖掘。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情况促成了本论文进一步探讨的原由。因此,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对李少红的影视作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李少红作为一名导演是如何把悲剧意识转化为作品当中人物的悲剧意识的,成为本论文的创新所在之处。

  基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为切入点,结合具体作品的重点研究,从悲剧美学的角度结合女性主义、女性意识方法,运用黑格尔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行动”的理论,探求李少红影视作品中悲剧意识的总体风貌,展示李少红影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希望通过本论文的写作,能对李少红影视作品的悲剧意识本质作一番细致的分析和全面、系统的诠释,引起对李少红及其创作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对李少红影视作品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梳理,找出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针对发现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本文主要的研究框架。

  2、理性分析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李少红悲剧影视作品及其悲剧意识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据此探究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3、艺术学方法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研究论题,本文在研究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的过程中,对其影视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和视听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思路
  
  论文分四个部分来对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探讨李少红影视作品中悲剧意识的形成。旨在从导演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感悟以及东西方文化对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李少红作为一名导演是如何把悲剧意识转化为作品当中人物的意识的。

  第二部分论述李少红影视作品中悲剧精神的彰显。主要从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精神悲剧三方面对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进行概括、分析。通过对各类悲剧形象的考察从而进一步探讨其悲剧原因,感受李少红团队塑造的悲剧人物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侧重分析李少红影视作品中悲剧意识的视听语言表达。本章主要从音乐、视觉和语言三个方面来探讨李少红影视作品是如何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表达来展现其悲剧意识的,了解李少红影视作品中别具一格的悲剧叙述方式。

  第四部分论述李少红悲剧影视文本的意义。在李少红的悲剧意识中女性都“极具牺牲精神”但她的悲剧并没有把人引向消极悲观,而是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无惧痛苦和磨难,接受命运的挑战,从而升华了人性的尊严。

  结论:李少影视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无不表现出生的坚韧与勇敢,与命运决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她在唯美、精致的镜语中探寻着人本体、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问题以及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具有深刻的人性,她的悲剧意识具有哲学内涵的形而上的意味。

  研究和探讨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意义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社会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导演/编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