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冯小刚导演的灾难电影特点研究
【绪论 第一章】
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基础
【第二章】
电影《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中两个历史事件的再现
【第三章】
《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这两部灾难电影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章】
关于文化影响力和艺术再现力的反思
【结语/参考文献】冯导灾难电影的艺术再现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如上所述本文把研究方向放在了影视艺术的研究上,电影艺术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可以跨域时空把不同时期的光影再现在荧幕上。一部电影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观众的认知度,还有同行业界的评价,虽然《唐山大地震》受到了观众,业界的一致好评;而《一九四二》虽受到同行和业内人士的大赞但票房惨淡。同样作为冯小刚导演的近几年拍摄的灾难题材电影我认为这两部影片同样优秀但各有不同,是我们进行灾难电影的艺术再现价值研究过程中值得参考的优秀国产影片。由于本人一直对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情有独钟,在论文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书籍,认为在影视艺术的研究上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也许一切学术研究都要有实现各方价值的目的,当你研究的课题有了价值才值得研究,当然影视再现艺术的价值也是这样,在冯小刚导演写的《不省心》中曾这样描述自己创作这两部电影的初衷,绝不是像以往的商业片一样为博人一笑,尤其是《一九四二》抢在贺岁档电影前面市,就是不想破坏很多观众喜欢冯氏幽默喜剧想要去影院轻松一下的愿望。
通过思考和研究发现拍摄灾难电影是比一般电影艰辛的。电影创作不能不看票房,也不能只看票房,像《一九四二》从酝酿到拍摄用了编剧刘震云和导演冯小刚十九年的时间。十九年间冯小刚导演一直有拍这部影片的夙愿,而当一切落在实处,这其中剧本的改编,电影的加工,演员的倾力表现,投资方的资金支持和外界的各种评论,种种,种种会让创作团队压力山大。冯小刚导演个人在讲述两位外籍大碗儿演员(布劳迪和罗宾斯)加入的原因时,义正言辞的说不是因为片酬,是因为他们也是被剧本中的故事深深感动才愿意加入的,有人曾说过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相信能让外籍友人感动的发生,在我们祖辈时代的故事同样能让现在的我们深深感动。这是文化影响力传播上的体现,同时也是艺术再现力上更深层次上的思考,冯小刚曾说过:“我一直在问自己,电影有那么重要吗?挥之不去的是,胶片留在心里的味道。”在我看来能说出这一番话的人不仅仅是导演,应该是艺术家或是懂艺术的导演或是会拍电影的艺术家。相信一个爱电影的导演才能拍出有爱的作品,而他们在用胶片记录描述每个感人故事的过程中是把心中的感触融入到了作品中,就像着名导演陈凯歌形容:导演是要懂得酿造的,是要把葡萄变成香醇的葡萄酒而不是变成鲜榨的葡萄果汁,在酿造的过程中是需要导演催化发酵创作的。
真诚希望越来越多的导演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国内历史上可歌可泣、不能遗忘的事件上来,让越来越多的当下者了解属于我们民族的历史、属于我们祖辈的故事。让更多的人明白,不仅仅需要以史为鉴,更多的是要活在当下、共创明天。
参考文献
[1] 【美】H.G.布洛克,滕守尧,现代艺术哲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3] 杨恩寰,美学引论[M]人民出版社,2005
[4] 范文刚,电影纪实美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5] 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M]人民出版社,2001
[6] 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1
[7] 【美】李。R.波布克,伍菡卿,电影的元素[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8]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 【德】海德格尔,孙周兴 等,海德格尔存在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4
[10] 【奥】西格蒙德。弗洛依德,林尘 等,自我与本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1] 【奥】西格蒙德。弗洛依德,高觉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97
[12] 冯小刚,不省心[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13] 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5] 杨恩寰,美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16]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7] 陈卫平,影视艺术欣赏与批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8] 周涌,影视剧作元素与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19] 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20]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21] 尹鸿,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M]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7
致谢
回首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有很多感慨,在这三年的时光中,过得紧张而充实,感谢母校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的培养,感谢所有老师辛勤的教导,感谢全班同学伴我愉快的度过。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尊敬的刘金柱老师,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从外省调剂到了艺术学院,刘老师当时是我的面试考官,在面试过程中老师很肯定我放弃工作一心上研的决定,这给了我极大地鼓舞与力量,并且他以长者身份叮嘱我如在河北大学学习一定要有所收获,三年的时间紧张而充实,我一直谨记刘老师的教诲,遗憾的是我虽努力但还有很多不足,在这里由衷感谢刘老师的每次指导关心包括对本篇论文的提点,我一定会不断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倍加努力。
接下来,深深感谢我的导师胡京武老师,在带领我们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关爱与呵护。他身体力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并在论文创作修改的过程中给予了我细致的指导和斧正。
最后,感谢三年中为我们代课的所有老师:在这里尤其感谢贺志朴老师,由于他的帮助让本文增色不少;感谢齐易老师;感谢刘桂荣老师;感谢刘宗超老师;感谢李蕾老师;感谢胡凌老师;还有很多其他支持帮助过我的老师,在这里忠心的地表示感谢,希望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