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大学论文 >

厌学儿童的心理干预措施研究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作者:尹艳婷
发布于:2021-01-25 共2999字
    摘要:厌学主要是指儿童们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丧失兴趣,产生厌倦的情绪和烦躁的心理。厌学儿童所呈现的表现就是在学习上没有热情,呈现冷莫的情绪,心理状态差,对学习呈现逃避的不良现象。发展心理学表明,学习活动是我们儿童进行社会接触和社会理解的关键,也是我们在进行心理指导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将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好,并且通过心理措施干预,促进儿童在厌学方面的问题,坚守原则,寻求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厌学儿童的学习情绪,帮助其恢复学习状态。
   
    关键词:厌学,儿童,心理学,成因,干预措施


心理学毕业论文

   
    据不完全的统计,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厌学、打架、打架、逃课的行为占据了百分之四十六,厌学的儿童也是不断地增加,呈现着上升的趋势。这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祖国儿童的发展,也关系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因此,在我们教师手中,一定要不断地研究儿童的厌学心理的成因,因为我们只有知道前因后果,才能更加有效的对症下药,并且利用一些干预的措施进行相应的干预,让儿童们能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的摆脱厌学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的施展和发挥。
   
    1 厌学儿童的成因
   
    厌学儿童在心理方面产生厌学的情绪,成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部成因,也有外部成因。在此,我们分开叙述,着重了解儿童厌学的心理成因。
   
    1.1 外部成因
   
    1.1.1 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
   
    在儿童的厌学情绪产生的背后,一定有相应的成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也是比较明显的一点。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的儿童的家长都远离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儿童们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也得不到家长的方向性的指导,性格孤僻,不爱交流,同时没有安全感,遇到问题不敢直面解决,心理退缩。
   
    1.1.2 学校的教育内容枯燥
   
    只有有趣的内容才能充分的吸引儿童们的注意力,面对现在学校教师的现状,很多的教师都不能正视自己的教学现状,没有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充斥到我们的教学中,儿童们会因此丧失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厌学的现象。
   
    1.1.3 社会唯利是图心理的影响
   
    现在的儿童在接触社会方面较以前更多,在我们的儿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有外界的因素进行影响,例如夸大金钱万能的理论,让儿童们减少对学习的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也淡化了,因此,儿童们的厌学情绪会越来越普遍。
   
    1.2 内部(心理)成因
   
    1.2.1 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儿童就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儿童就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会产生盲目性,或遇到重重阻力,导致信心较低,慢慢产生逃避的想法。
   
    1.2.2 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
   
    有些老师心目中的好儿童,也会因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而产生厌学心理。他们自视清高,自尊心强,往往不能承受失败的教训或老师批评,如果在学习上遭受挫折,或者受到某位老师的批评,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萎靡不振,减少对学习的积极性。
   
    1.2.3 性格和智力因素
   
    很多的儿童性格内向,不爱与他人交流,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将自己的心里话和自认为比较难的地方进行表述,囫囵吞枣的进行学习往往会导致学习成绩的倒退,最终产生厌学情绪;智力差异是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存在的,智力上的不足也会导致儿童厌学,最终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2 厌学儿童的心理干预措施研究
   
    2.1 监护人方面的干预措施
   
    在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上,监护人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是比较辛苦的,因为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儿童不断的接受外界的压力,并且承受着以往的儿童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如果在这个阶段学龄前的儿童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那么就能深刻体会到“勤奋”所带来的价值感,从而保持并发展这一习惯,成为今后的心理第一反应;反之,将感受到强烈的“自卑”感,形成长久影响性格的自我脆弱、退缩、和胆怯的性格,对儿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由此看来,在这个阶段的家长不能对儿童过度的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而间接忽略儿童在心理上和品质上的发展,儿童的心理就会产生扭曲的现象,认为成绩就是定性一个人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行为很有可能厌烦学习,并且陷入一种痛苦的学习环境,产生痛苦的学习记忆。因此,我们的监护人一定要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方面加以重视,并且通过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变化,逐渐的进行引导,不能是单单的在成绩上重视,也不能将压力放在学龄前儿童的面前,我们要增强学龄前儿童抗压能力的指导工作,让儿童们能不断的健康自己的心理,促进自己心理的茁壮成长。同时,我们的监护人一定要对儿童进行经常性的关心和心理指导,让我们的儿童能感受到来自监护人的关爱,这就需要监护人要和学龄前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沟通来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状态,一定要避讳谈及一些社会上的阴暗面,帮助学龄前儿童能在今后的认知道路上,能首先认清自己的心理状态,呈现心理的真实性,并且帮助儿童在心理健康的成长道路上,克服接下来的学习压力,层层进步,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2.2 学校方面的干预措施
   
    学龄前儿童心理方面的厌学情绪,一定要通过心理的调节进行避免,不能通过硬碰硬的形式进行,因此,学校一定要组织相对丰富的校园活动,帮助学龄前儿童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而不是一个争先恐后的世界,我们可以让学龄前的儿童在学校中参与到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龄前儿童能不断将我们的学校当成“自己家”,让学龄前儿童们能从心理上感受到温暖。同时,一定要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这是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的比较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家长的反馈,能认识到学龄前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且避免,减少厌学现象的出现;而家长通过教师的描述,逐渐认清自己在家中应该如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引导,进而促进我们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状态了解,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进步。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退休教师、干部和具有特长的教师,辅导学龄前儿童的兴趣爱好,教儿童们下棋、弹琴、做手工等,通过间接的形式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能力,减少厌学情绪的出现。学校还要建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调节室,在发现学龄前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以后,及时调节心理的问题,并且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设备,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测试,防微杜渐,帮助学龄前儿童避免厌学情绪的出现和疯涨。
   
    2.3 社会方面的干预措施
   
    社会是大家庭,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儿童学习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关注学龄前儿童的厌学的心理问题,让我们的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媒体的正向宣传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能不断的强健自己的身心,促进今后的学习,减少厌学情绪的出现。同时要制定比较系统完善的学龄前儿童厌学心理干预机制,从各个环节入手,根据每一位学龄前儿童的不同状况,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因此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例如,正面宣传、分散性指导、不同人群的干预,帮助学龄前儿童能不断的加强心理的督导作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小结
   
    学龄前儿童在心理方面还未健全,学习上也没有正式步入轨道,因此,在我们的学龄前儿童的厌学心理调控和干预面前,我们一定要分清造成学龄前儿童厌学情绪出现的原因究竟是出自于外部还是内部,同时也要不断的通过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变化,通过多方的力量进行干预,从学校、监护人、社会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干预指导,帮助学龄前儿童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用各种方式克服厌学情绪所带来的困扰,并且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厌学心理的指导,促进我们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原文出处:尹艳婷.厌学儿童的心理学成因及其干预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9):207+20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心理学毕业论文
返回: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