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

《论语》中孔子为政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借鉴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郜晨菲
发布于:2021-06-04 共486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关于孔子思想的论文第三篇:《论语》中孔子为政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借鉴

  摘要:《论语》中蕴含着孔子丰富的为政思想,它包含修身立德、爱民重民、举用贤才等重要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既是对领导者道德品质、执政理念的要求,也是对领导者修身立德、执政为民的期望。这些思想不但在我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领导者修身、谋政、为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我们应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不断发掘这些思想中所蕴含的智慧,发挥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孔子; 为政思想; 领导者;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思想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汉朝以来,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正统学说,并作为选贤任能的标准,其影响绵延至今,奠定了中华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基础。《论语》中蕴含的为政思想,对于当前治国理政,不断提高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加强领导者的政治道德建设,仍有重要作用。

  一、《论语》中蕴含着孔子丰富的为政思想

  《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修身处世思想,这些思想为世人提供了生活准则和精神支柱,同时《论语》中也蕴含着孔子丰富的为政思想。孔子为政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总体上主要体现在如何修身和如何为政两个方面,领导者需修己成为君子,为政安民。纵观孔子的为政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修身立德、爱民重民、举用贤才等。

  1. 修身立德的为政方略

  领导者的德行是衡量一个国家好坏的重要标准,领导者只有德配其位,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反之则会导致国风不正,民生凋敝。领导者要想德行良厚,真正做到“内圣”,首先要做到“正其身”。在孔子的为政思想中,孔子非常重视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因为只有领导者自身具备了良好的修养,才能发挥榜样的作用,才能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讲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192领导者本身的品德、行为,会影响到其政策的推行力。如果领导者行为得当,品行端正,即使不用政令强制推行政策,发号施令,民众也会自己执行;如果领导者本身行为不得当,品行不佳,即使三令五申,强制推行政策,民众也不会信服、不会执行。领导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才能赢得百姓的尊崇,从而实现天下安定。领导者要做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182。“无倦”是做好自己事务的重要基础,“以忠”是有效谋政的重要保障,领导者只有在任职时不懈怠,并忠于自己的岗位,担当起为政的职责,才能真正实现政治清明、政风醇厚。

  2. 爱民重民的为政理念

  爱民重民思想是孔子为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国家来说,“足食”“足兵”“民信”是治理国家必不可少的,其中孔子认为“民信”是最为重要的。自古以来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民无信不立”,如果民众对领导者、对国家失去了信任,那么领导者也就失去了民心,这个国家是站不起来的。领导者要想赢得民心,得到民众的信任,就要做到爱民重民。领导者要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领导者要懂民性、知民情,了解民众的真正所需,对民众诚信无欺,爱护民众,役使民众要在农闲的时候。领导者只有从民众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民众的需求,帮助民众的生产与生活,才能达到富民的效果。领导者要做到“富而后教”,孔子认为在民众富起来之后,要对民众进行教化,在对民众的教化上,要注意教化的方式手段,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1]15,要用道德、礼教来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施行刑法,只有德礼并行,民众的行为才能符合社会准则,才能实现安民、教民。领导者只有做到爱民、富民、安民、教民,才能不断赢得民心。

  3. 举用贤才的标准

  在孔子的为政思想中,孔子非常推崇贤人政治,强调人才是为政之本。鲁哀公曾问孔子“何为则民服”,做什么事情才能使民众服从呢?孔子回答道:“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26提拔正直无私的人和提拔品行不端的人,会在民众之间形成不同的影响,会影响到政权的稳定,只有提拔正直无私、品行端正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稳定,由此可见,领导者要想使民众服从,除了自身加强修养、举止端庄之外,也要举荐正直、有德行之人。孔子眼中的贤才是一个有德又有能的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2]。他认为贤才要通“六艺”,成为一个通才,不应该像器物一样,只有一种用途,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才能,集众多的才能于一身,是一个有才华的人。领导者要善用有德又有才的人,举荐德才配位的贤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民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引领社会风尚。

  二、《论语》中孔子为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洗礼,领导者自身的修养、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有的领导者在自身修养和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贪污腐败现象蔓延,为民服务意识淡化,任人唯亲等,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切身利益,腐蚀了社会的良好风气。孔子的为政思想对于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建设高素质的领导队伍,促进领导者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引领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建设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3]。新时代,要推进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有信仰、有道德、有担当的领导队伍。对于领导者而言,自身的道德修养会影响到他们的执政操守,道德修养不高,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行为。深入学习借鉴孔子的为政思想,有利于抑制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现象,消除任人唯亲、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有利于领导者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为政方向,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权力观、事业观,永葆为政初心;有利于增强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发挥出人才优势,增强领导队伍的竞争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2. 有利于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4]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力量都在于人民,我们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领导者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民,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颠倒。虽然孔子的爱民重民思想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但是在孔子的民本思想中,认识到了人民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借鉴孔子民本思想,有利于领导者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树立民本观念,站稳人民立场,真正做到亲民、爱民、利民,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争做执政为民的好干部。

  3. 引领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

  一个社会的风气,对这个国家的兴衰有重大的影响,社会风气高雅健康,则国运兴盛,反之,则国运衰亡。由于领导者的特殊社会地位和职业特点,会对社会、对各行各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影响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好坏,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5]领导者身上寄托着民众对德行、作风的期待,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民众的行为,孔子在回答季康子的请教中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183官风会对民风造成影响,民众会根据领导者的作为,判断自身的言行。孔子的为政思想有利于领导者规范自己的言行,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领导者通过自身的美德和言行影响民众,进而提升社会整体道德境界,不断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感召力,进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改善并不断提高社会整体风气。

  三、《论语》中孔子为政思想的现代借鉴

  孔子的为政思想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瑰宝,对我国的政治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虽然孔子的为政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思想理念仍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孔子为政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批判继承,去粗取精,进而不断发挥其当代价值。

  1. 修身立德:加强领导者道德修养

  领导者“既是政治生活的中心,又是道德生活的中心,并且其作为政治生活中心这一地位的确立,是以其作为道德生活中心这一地位的确立为根据的”[6]。领导者只有先具备修心治身的道德,才能有经世治国的政德,领导者如果身居高位却德不配位,不仅会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最终也会危及自身。首先,领导者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站稳人民立场。其次,领导者要勤政务实,不做庸官、懒官,求实敬业,讲真话、办真事,不断在实践中磨炼本领;要勇于担当,坚守原则,敢于承担责任,敢于亮剑。同时,也要保持清正廉洁,坚持自己的操守,正确使用权力,主动接受监督,努力形成一股政治纪律严明、组织纪律严明、工作纪律严明、廉洁纪律严明的良好风气,永葆政治本色,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7]

  2. 爱民重民: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这个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谋划做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理念,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主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解决问题,要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要深入民众,切身体会民众的疾苦,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其次,要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把民生问题放在心头,把造福人民群众作为最大的政绩,不断解决民生问题,使更多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以人民群众的意见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使各项工作都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民心与执政相辅相成,政令的畅通,在于顺应民心,领导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实处,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3. 人才思想: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8]为政的关键在于用人,而选人则是用人的前提。在选人标准上,领导者既不能唯德是举,也不能唯才是举,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既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也要有为政的能力。领导者要在思想上尊重人才,始终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体制上建立发现、凝聚人才的有效制度,使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在社会上形成尊贤礼士的社会风气,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正确用人导向。同时,人才贵在适用,领导者在用人时,要用其所长,从实际工作所需出发,以事择人,注重发挥出人才自身的优势,做到才尽其用,不断做好人才工作,选贤任能,打造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真正实现兴民、富国、安邦。

  四、结语

  孔子的为政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这些为政思想对领导者的做人、为官之道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领导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为政之德,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坚持以身作则、敬民爱民,不断发挥人才优势,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队伍,不断凝聚人心、聚集民力,团结带领广大民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孔子的其他思想,对于我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应努力学习和借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王恩来.人性的寻找:孔子思想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230.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4.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85.

  [5]罗政.孔子官德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6]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6.

  [7]毛宽海.弘扬长征精神做合格党员干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2):6-10.

  [8]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55.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出处:郜晨菲.《论语》中孔子为政思想的当代价值意蕴[J].现代交际,2021(08):222-22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东方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