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

我国青春类电影主要特点探析绪论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7-03-09 共216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绪 论

  近年来,中小成本、高票房的国产青春电影成为华语影业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电影类型,也成为影视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这类影片有较为相似的主题内容和叙事策略和较为模式化的创作特征。同时,它们在叙事方法、叙事视角、叙事空间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可归纳的、集合性的特点,笔者将对此做相对完整的整合式研究。

  1、研究现状。

  目前,对国产青春电影的研究比较零散,一般来说大多是对单个电影的解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某一年度比较集中上映的几部影片的分析。例如,宗俊伟《青春电影的青春化叙述时态--以近期三部青春电影为例》[1],殷爽《培养理论下青春电影打造的"青春梦"--以 2010-2015 年国产中小成本青春片电影为例》[2],陈炳杰《从<匆匆那年>看国产青春片的退化》[3]等文章。当然,研究成果中不乏大视角、深思考的"现象-理论"的批评文章。例如,付宇《类型的困惑--青春电影火爆背后的创作迷茫》[4],陈林侠《类型电影的观念--文化功能与审美的可辨别性》,谢建华的《青春映像: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创作趋向》[6]、巩静的《寻找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国青春电影的动态趋向》[7]、龙明延的《青春题材电影的滥觞与主题呈现--谈青春电影中梦想的缺席与情感诉求》[8]等等。

  还有一类研究是"比较型研究",就是将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电影与国外的青春电影、包括与国内不同时期的青春电影进行比较,寻求其差异性。例如,陈淘的《美国青春片中性的政治学》[9],王彬的《日本青春电影的欲望表达》[10],王爽的《青少年在美国青春电影中的形象分析》[1],秦中书的《新世纪以来中国青春电影创作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2],韩琛的《后革命时代的青春期小史--论青年亚文化与"第六代"电影的青春叙事》[3],管芸的《狂欢青春的生命释放--21 世纪美国青春片中的生命意识》[4]等等。

  2、研究意义。

  在这个繁杂多样并且更新速度极快的信息社会,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多采用类型化的研究模式,这样能够给研究者带来规模性的探讨和认知效果,以及为之后模仿和复制提供一个范本模板。青春题材影片的模块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郑树森教授在《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一书中指出:"类型理论是艺术过程中的必然发展,因为人类有把性质相近的事物归类的习惯。分类其实是积累性、历史性的,也是历时性的活动。经历时间的沉淀,事物才能逐步分类。"[5]

  这段话中渗透着如下信息:首先,"类型"形成的基础是研究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甚至是批量化,在量化的积累上再进行内质的分析和总结,这样才有价值和意义;其次,"类型"的本身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存在历时性的变化发展;最后,"类型"是指性质相近的事物集中在一起,以区分其他类别的本质属性。

  明确电影类型的作用就是调整个性化、特殊化与群体化、大众化之间的关系,同一种类型电影具有相似的影像风格与叙事模式,并且通过沿袭和模仿不断成熟,形成规模。

  同时,对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叙事的研究,其意义还在于辨析清楚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是"青春电影"?

  一般的受众认为,青春电影,顾名思义应该是以年轻人物角色为主体的影片,并且相对应的,观众也会以年轻人为主。这个定义给的范围过于宽泛,因为很多电影情节都是以时间线性为主体结构的,也就是说,影片内容都会涉及角色的年轻时光的;再加上现在的观影群体 80%都集中在 18-35 岁,也就是青年人群体,所以这个概念的诠释方式没有很明确的指向性,不能概括青春类型影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空概念".还有人认为青春电影是以唤起观众集体化的学生时代回忆的影片。这个概念强调了这类影片的创作目的,相对准确了一些,但是它忽视了年龄代际的问题。因为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代际差异性极大--50后、60 后的青春时代经历了文革串联和上山下乡;70 后的青春时代接轨改革开放和学潮,接触到了最早的摇滚、穿上了喇叭裤和高跟鞋,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写信和写诗;80 后的青春时代充满了应试教育和择业就业,沟通情感的方式是传纸条和打传呼;90 后的青春时代逃不开电脑网络和手机,炫彩的东西更多了……那么,如此复杂的代际差异就无法成为统一的、集体化的时代回忆,因此,这个定义也是不准确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青春电影是以"成长"作为核心母题,记录青少年成长经历的电影。应该说,这是目前为止笔者认为较为准确的一个定义了。青春是与成长分不开的,而青春电影就是记叙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冲突、调整、妥协和融合,体现青年心理变化和精神世界。下文所提及的"青春电影"都是基于这种诠释方式的类型影片。

  明确了"青春电影"的范畴含义之后,接下来要进一步明确"青春电影"的主题含义。这类影片的情节内容抽象出来就是记录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第一次交锋,并且在这次交锋的过程中思考的人生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因此可以说,"青春影片"本身就是一个青少年自我认知的过程。青春电影通过回忆和"造梦"的方式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在影片中找到自己青春时缺失部分所对应的补偿点,因此,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电影从题材内容上筛选,再从风格特征上甄别,但最重要的还是从叙事策略上确认,形成一种重在"讲故事"、"诉说回忆"的基调。一般来说,青春电影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广泛讨论,形成一种观后的感慨和回想,让青春电影的意义走出电影之外。每当青春电影热映时,微博上都有围绕着影片展开回忆的热门话题,可见青春电影对文化与时代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把握。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