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即是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是能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传播30-60分钟之内的影片,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探讨微电影毕业论文,供给大家赏析探讨。
微电影毕业论文参考阅读10篇之第一篇:微电影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学分析
摘要:以手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原有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传播格局,人人可以成为媒介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以视频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微电影"应运而生,并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微电影能够在自媒体时代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本文试图从传播环境动力、心理学动力、设备与技术动力三方面对该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微电影; 新媒体; 动力学;
一、引言
以手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原有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传播格局,"去中心化"和"碎片化"是这一传播环境的主要特征。"去中心化"是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掌控逐渐丧失,人人可以成为媒介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碎片化"的触媒方式催生以"微小"为主要特征的媒介信息形式,"微博""微信"成为自媒体时代主流的媒介和交流工具。手机使传播的媒介真正实现了随身移动,移动网络是媒介随时在线,每个人都有可能信息传播主体。在这一系列动因下,以视频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微电影"应运而生,并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爆发性的增长。
由于微电影作为网络原生发展的迅速性和草根性的特征致使学界对于其概念的研究相对滞后,也存在诸多的争议。在对微电影研究的"众声喧哗"中,为微电影定名是微电影创作和研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在研究之初有明确的界定,这样才有利于研究的开展和产业的发展。有人根据早期微电影与广告宣传的密切关系把它定义为加长版的广告片,尤其是诸如"绿箭"口香糖之类的微电影广告,制作公司会剪辑较短的广告片投放版本和较为完整的微电影版本更加固化了这一认知。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虽然微电影在起步阶段确实与广告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早期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和佳能的《Leave Me》,但是随着微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投资主体的日渐多元化,微电影的诸如宣传题材类、故事情节类、科学普及类等不断出现,广告已不再是微电影的唯一宿主。
有人认为,微电影无论从技术条件和专业标准上都无法与电影相提并论,微电影只能算作是一般的短视频,没有办法归为电影的行列。我们认为不能以制作水准来衡量是否成为电影的标准,应该以作品是否具备电影作品的一般要素为标准。
二、新媒体的发展为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传播环境动力
新媒体的互动性的特征加强了信息传播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技术营造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空间中,信息传播的双方的沟通实现了地位的转化,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双方的位置不再固定,信息是在传播和反馈的过程中产生。微电影在视频网站或者个人空间的上传只是作品创作完成的初步阶段,受众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对电影的质量和作者形成反馈,这种反馈具有即时性特征,尤其是"弹幕"的出现,使原有的单纯对作品或者作者形成的反馈变成了受众之间的社交空间,受众之间除了交流对作品的感受之外,加入了大量的个人化的情绪和言语表达,双向的反馈机制变成了多向的反馈机制。
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特征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播的周期,信息传播者可以和受众之间产生即时的传播和反馈。信息一经上传,互联网的终端可以迅速获得,尤其对于微电影类的视频信息,省去了主管部门的剧本备案和样片的审核环节,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传播,更快的速度到达受众。即时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微电影得以迅速传播的媒介基础。
个性化也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这导致大众传播的经典理论的失效。各种社交媒体、微博、短视频网站的风起云涌,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以某种原因形成的群体化的受众的特征越发明显,受众群在互联网上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集合,而是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尤其是以字节跳动为代表推出的诸如"今日头条"等手机终端,基于受众个性化的需求应用推荐引擎技术,根据受众的兴趣、区域等多个维度进行个性化的信息编辑和推送,推送的内容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新闻,还包括了视频、音乐、购物、游戏等在网络自媒体环境下蓬勃发展的应用型资讯。通过对用户的个性化分析,收集受众的网络社交行为、网上阅读习惯、手机终端所在的地理位置、受众的职业和年龄等必要条件,挖掘出受众个性化兴趣。通过社交行为分析,5秒钟计算出用户兴趣;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每次动作后,10秒内更新用户模型。个性化的传播环境呼唤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微电影凭借其制作门槛低、成本小、制作周期短的特点,及时完成创作并在自媒体空间发布,满足不同受众个性化的需求,使手机互联网的受众对这种新兴的业态情有独钟。
三、微电影产生与发展的心理学动力
在经典的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视野下,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它们是大众传播的信息源头和传播通道,它们的"绝对中心"的地位决定作为受众的普通消费者只有无条件、单向度的接受媒介信息,虽然可以通过热线电话、读者来信等途径进行有限的反馈,但是这种反馈在绝对权威和强大的媒体面前显得极其羸弱。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传播生态的格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每个受众的发言权回归到自己的手中,在众声喧哗中拥有了自己发声的通道。传统媒体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发言权受到了来自自媒体领域空前的挑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是信息的制作和传播的成本降至极低,只要自媒体的内容过硬,可以实现轻松的传播受到接受者的追捧,自媒体时代给了每个人"五分钟"的表现机会。
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去中心化"现象凸显,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大众媒体绝对话语权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挑战,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的中心话语体系崩溃,主流的话语权丧失,话语权回到了受众的手中。在新的传播结构中,信息制作与发布的话语权不再只是掌握在少数的大众媒介手里,大众媒介的"话语中心地位"被极大地削弱,传播者的固有身份被几何级倍增的自媒体的发布者所取代,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不再固定,独立的自然人可以瞬间实现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的身份转化,"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在发布信息的同时接受信息,并迅速实现反馈,尤其是"弹幕"等反馈机制的出现,更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闭环的形成,传播、接受和反馈可以同时进行。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机制给了受众极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对海量的信息展开检索,自由接受兴趣点相关的信息,信息的接受由原来的"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出击",实现接受信息的自由,极大地增进了主动掌握信息及信息来源控制的自主性。
自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去中心化"致使诸如电视、报纸、广播的衰落,也使传统的门户网站开始改变,不再是固守经典传播学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开始向"私人订制"的方向转变。媒介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真正实现了多样化,受众的手机界面不再是"千机一面",谁都有机会在手机的虚拟世界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好,张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媒体的及时反馈。用户成为自媒体时代的"王者".微电影就是在这样受众寻找网络空间中的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他们舍弃影院电影的宏大主题,把镜头下移,对准"小人物"、"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写身边事,拍身边人,以小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也应和了新媒体时代传播权威失效,"去中心化"的大趋势,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也都有可能成为微电影的导演,微电影成为表达和表述的工具。
移动网络带宽的扩容使受众对于新媒体终端的媒介接触变得空前的便捷,受众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时获取信息,碎片化的触媒时间导致了碎片化的接受习惯,通过自媒体终端获取信息变得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碎片化的接受心理催生了微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微电影都是为了适应日益变快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接受心态。媒体的内容和传播方式随受众的接受心理做出调整。当媒体发现受众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长度较大的视频就主动做出改变,用更短的时间、更集中的主题、更精彩的叙事探索微电影存在的可能。使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养成的新的接受心理得到最大形式的满足,流量经济学的引导,流量对于商业价值的转换,成为各大网媒和制作机构追捧微电影制作的强大的驱动力。
四、新媒体设备为微电影产生与发展提供的技术动力
数字影视的拍摄设备、后期制作设备及视频的传播技术的跨越为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直接的内驱力。数码摄影摄像设备的价格逐渐走低,成像质量稳步提升,使原来只有专业人士才有机会接触的影视前期拍摄设备的门槛逐渐降低。数码相机的视频拍摄质量可以比拟专业的影视制作设备,而购置成本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为微电影在草根影视爱好者中的流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专业级镜头在手机上的嫁接和依靠优秀的算法实现完美的成像水平,手机也成为拍摄微电影的利器,甚至有些专业导演也青睐于手机微电影的制作。手机的价格低廉、携带方便、成像日趋完美,成为广大业余影视爱好者拍摄微电影的设备。
目前,具有视频采集、转化、剪辑功能的软件层出不穷,影视后期制作的技术已经走下神坛,一些入门级的视频制作软件以其易操作、剪辑特效良好的特性在广大视频制作爱好者中广为传播。爱拍、瞄影工厂、拍大师、闪电音频,蜜蜂剪辑作为入门级视频制作软件以其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功能良好受到较大的欢迎。以"风靡全球的视频剪辑神器"为宣传口号的瞄影工厂对入门级的视频制作者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满足手机终端的剪辑要求,同时发行PC版本和App版本,具有"千万特效,无限创意"的功能,其多种预设的特效可以实现一键操作,且效果出众。利用丰富的滤镜和蒙版效果,让视频脱胎换骨,即使没有视频制作的基础和经验,也能实现众多的特殊视频效果。拥有海量片头、标题、字幕和片尾特效,可以实现专业级的标题制作和字幕特效。预设有上百种转场效果,可以实现无缝衔接多个视频和图片素材,还具有慢放、倒放、移轴、绿幕抠图等特殊效果。这些功能基本可以实现操作的一键实现,可以满足视频业余制作者的基本要求。对于视频制作有着较高要求的人还可以提供高阶视频剪辑功能使制作的视频更加专业。作为专业视频制作软件类Premiere级别的软件在微电影制作公司还是主流。这些梯队化的软件生态结构为不同层次的微电影的制作提供技术支持,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门槛,推动微电影产业的爆发。
五、结语
微电影产业作为在自媒体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业态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传播环境动力、心理学动力、设备与技术动力的共同作用。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传播环境的外在动力。新媒体的互动性的特征加强了信息传播的传播效果,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特征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播的周期,新媒体的个性化等都为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外在的传播动力。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去中心化"现象凸显,受众开始拥有了话语权,微电影成为自媒体发声的一种形式。微电影用更短的时间、更集中的主题、更精彩的叙事完成创作。使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养成的碎片化接受心理得到最大形式的满足。数字影视的拍摄设备、后期制作设备及视频的传播技术的跨越为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直接的内驱力。在这三股动力的共同驱动下,微电影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丹韵,石川。微电影:为草根文化开一扇门?[N].解放日报,2011-12-03.
[2]隋岩,李燕。论群体传播时代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J].现代传播,2012(12)。
[3]刘新业。试论微电影产生及发展的时代背景[J].传播与版权,2016(7):80-81.
[4]张超。浅谈微电影的产生原因以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188-189.
[5]杜桂丹。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产生及发展策略[J].电影文学,2016(19)。
[6] 王乃考。"微电影"的产生、涵义与特征[J].新闻天地月刊,2018(2):107-108.
[7]艾雯。中国微电影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河南大学,2013.
[8]张浩泉。微电影--电影创意的新动力[J].科技传播,2015(5):185+191.
文献来源:苏冠元,刘宝云。微电影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学分析[J].传媒论坛,2020,3(03):11-12.
微电影毕业论文参考阅读10篇之第二篇:微电影广告的裂变式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在网络传播技术持续发展的当下,自媒体已经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充分利用自媒体,以达到社会化传播的目的,已经成为目前广告、传播界的新发展趋向。意见领袖引导下,微电影广告的裂变式传播模式,将广告以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受众眼前,并通过自媒体的舆论发酵,使得广告热度持续不断。
关键词:意见领袖; 微电影广告; 裂变式传播机制; 针对性方案;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思想层次也持续递进。原本由媒体组织掌控的大众媒体已经逐渐蜕变为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的"公众媒介",或者说形成了真正"人民当家做主"的"公和媒体".1老式的传统媒体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由此,与其他媒体融合速度强的自媒体逐步主宰了传播界。且如今,"微"字当头,引领了自媒体的潮流,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层出不穷。尤其是微电影,突破传统电影的固定模式,让电影走出影院,走入大众。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既然新媒体的存在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自媒体已经取代了传统媒体,为何不寻求一种与自媒体融合度最高的传播模式,让所传播的讯息在无形中被人们接受、传播。何为最适宜的传播模式?将自媒体运用到最高境地的裂变式传播模式当然是首选。再借由微电影的火热趋势,将广告内容微电影化,使得讯息简单、唯美,从而适应以自媒体为主的裂变式传播。
二、概念界定及差异
研究意见领袖引导下,微电影广告的裂变式传播模式,首先需要清楚意见领袖、微电影广告和裂变式传播模式的定义。
意见领袖是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2他们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影响与其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人,通晓特定问题并积极接受、传播这方面的信息。同时,他们也负责传播内容的把关,通过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并传播信息,确保传播内容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微博平台为例,微博热搜经常会出现许多热点问题、事件和话题,届时,意见领袖会以自己的见解表述自我观点并得到微博用户的普遍认同,引领普通大众高度重视,潜移默化地影响微博用户的意见形成和行为采纳。
微电影广告即具有微电影微时、微周期、微规模投资性质的可供受众观赏、促进思想进步、利于营销的广告。3
裂变式传播是在传统媒体的单向型线性传播模式的基础上优化产生的。相对"传播者通过传播渠道将讯息传播给接收者并取得效果"的线性传统传播模式而言,裂变式传播将讯息的接收者转化为传播者,进行二次传播,如此层层递进下去,直到所传播讯息热度消退、各级意见领袖传播意愿饱和以至于传播截止。裂变式传播的特征很明确,即发散性。如果从主观视角上来形容裂变式传播,即形似树枝状。它通过不断的分裂以延续讯息存活时间、扩大影响范围,但它的传播并非没有结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讯息燃度减缓最终传播截止。
与传统传播模式不同的是,传统传播模式的传播者仅限于发出某一讯息的第一人;而裂变式传播模式的传播者可以指发出同一讯息的一类人,他们可以是这一讯息的第一接收者,接收该讯息进而作为第二传播者将讯息传播给第二接收者,由此类推。
传统传播模式的讯息是固定不变的,由该讯息的传播者发布;而裂变式传播模式的讯息是从一点出发向多方面扩展的,可以经由传播者的巧妙描述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得讯息更容易被接收者接受,由此达到传播讯息不仅仅被接收的目的。传统传播模式的媒介主要依赖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裂变式传播模式的媒介主要是互联网。
三、传播过程及解析
在裂变酝酿期,初始传播方式是由点到面的圈内传播。首先,以讯息的初始传播者为根节点,在初始传播者的圈层内传播。这里的圈层包含两种含义,其一是由线下关系延伸至线上,例如同学、同事、客户等在线下结交的联络关系因为距离等多种因素延伸至线上,此类关系在QQ、微信等平台的使用者中得以突显;其二是由线上开始的拓展关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而因为共同爱好在线上结交的好友形成了好友圈层,此类关系在微博平台的使用者中较易突出。
随着传播的扩大化,接收讯息的圈层会出现叠套式圈外、圈内交错传播。因为所在圈层A的甲,可能不仅仅与所在圈层B的乙有联络关系,也和圈层C的丙存在联络关系,导致圈层C的丙接收圈层A和B的讯息相同,出现圈外重叠传播;所在圈层A的丁可能同时与圈层A的甲和在圈层B中的乙存在联络关系,导致甲和丁都将讯息传播给了乙,出现圈内交错传播。
在裂变期,当一条微电影广告通过意见领袖展现在粉丝面前,随即开始"爆破"传播,形成强有力的粉丝效应。
意见领袖有人脉资源优势,并且相较于普通用户有更多的优质粉丝。他们的粉丝层也包含着其他领域的意见领袖和活跃达人,传播领域更广泛,更有穿透力,可以引起层级式的裂变传播。当粉丝接收到意见领袖发布的讯息后,由于被讯息内容吸引、对意见领袖的强烈情感以及从众心理,将讯息经过自我加工,让讯息更易于被该粉丝的圈层接收,达到二次转发的目的。由此类推,直到传播截止。
在意见领袖引起一定的影响力后,媒体会跟进报道,强化讯息热度,维持讯息传播的持久力。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远远强于意见领袖的粉丝层,当官方媒体报道后,部分不是该意见领袖的粉丝受众也能接收微电影广告,并观看、了解,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4
裂变后期通过酝酿期和裂变期的传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传播系统,意见领袖与媒体的影响力共同作用,促进了讯息传播的持久力。
四、传播策略要点
在了解了裂变式传播过程后,如何保证微电影广告的裂变式传播正常进行?
其一,需要创意突出。要想达到裂变式传播效果,传播内容是关键,即微电影广告的内容需要足够引人注目、潜移默化地传递营销性信息。所以,微电影广告中的创意就尤为重要。新颖的故事情节和结构,能够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沼,而情节和结构的新颖性需要独特、新颖的创意来保证。3如果缺乏创意,内容本身无法吸引受众,裂变式传播就无法完成。没有受众基础,再多的宣传都很无力。因此,微电影广告的内容极为重要,从前期内容的制作上,就必须高度重视创意以及执行。
其二,重视把关。因为微电影的拍摄较为容易且对于拍摄者的要求较低,作品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较为突出的便是抖音上各式各样的微电影短视频广告,有的内容嘈杂没有主题,有的缺乏正能量……从微电影内容本身来说,需要规范内容,严禁出现包涵不良影响的作品。从传播上来说,也要把关传播者,避免内容本身因为传播者的因素被延后传播等。
其三,互动维持。微电影广告的裂变式传播模式需要受众自主参与并传播,为了调动受众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我们需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可行的方法便是与受众维持互动。当受众内心对微电影广告内容的小火苗逐渐熄灭时,通过互动重新变为熊熊大火。并且,后期反馈极为重要,只有受众能够有效畅通地反馈信息回来,才能真实有效地反应活动效果,增强受众互动参与感,使得传播效果最大化。
如此,便能将产品特点最大化展现在受众面前,形成记忆点并产生购买力,达到微电影广告裂变式传播的最终目的--推广、购买。
参考文献
[1]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5-126,152,162-163,234,240.
[2]姜智彬,葛洪波。广告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
[3] 田舒斌,申江婴,趋学勇等。自媒体的力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13-14.
[4] 胡泳。自媒体的探索与冒险[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47.
[5]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好好说话[M].马东出品: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13)。
[6]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和发展态势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2.
[7]徐恒儒。意见领袖影响下的微博公益裂变式传播过程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6.
[8]Angela Dobele,Adam Lindgreen.Why pass on Viral messages?Because they connect emotionally.Business Horizons,2007:50.
[9]廖以臣,翟沁丽,严思怡。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企业在线分享视频广告的分享扩散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
[10]郭震。弹幕视频广告及其传播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8(8):20.
[11]赵源。微电影广告中的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以OPPO智能手机微电影广告为例[J].今传媒,2014(10):73.
注释
1田舒斌,申江婴,趋学勇等。自媒体的力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13~14.
2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3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和发展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7.
4徐恒儒。意见领袖影响下的微博公益裂变式传播过程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
文献来源:刘莎莎,陈俊竹。微电影广告的裂变式传播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0,3(02):33-34.
微电影毕业论文(推荐范文10篇) | |
随着行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开始显现,并逐渐发展成为推动媒体传播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微电影发展背景出发,基于微电影的概念分析其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以探究我国微电影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第三章影响微电影生产的外在因素对微电影而言能取得如此广泛的影响效果与微电影制作者的内在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网络媒体对微电影生产所起的促进作用也同样重要。各网络媒体对微电影的扶植与推广政策,网络媒体对微电影相关技术知识的推广,以及网...
第五章微电影对大众网络生活的展现微电影不仅是种影视形态,也是人们表达个人主观想法的一种手段,这种影像手段成为传播信息的中介,汇聚个人思想的同时也传递出一些集体意志来。在草根微电影特别是在学生微电影中,影片制作者解释关于制作微电影目的这一...
为了推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以此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国网浙江洞头县供电公司拍摄了微电影《亲情》。这是洞头县供电公司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构建安全文化的一大举措,巧妙地运用了微电影手段,借助微博、微信平台这当下流行的...
2014年9月初,国网江苏泗阳县供电公司组织拍摄的电力廉政公益微电影《点滴的坚持》,在全省参评的113部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这也是泗阳县供电公司拍摄的《点滴的坚持》继2013年荣获宿迁市首届微电影大赛二等奖之后的又一殊荣。近些年来,...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
1.3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历程微电影这个名字走进大众生活其实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仅几年时间就把国产微电影划分阶段进行研究可能并不严谨,但网络信息化时代中事物的发展速度飞快,2000年博客进入中国市场,新良博客、QQ空间等自媒体传播形式占网络信息传播...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广告形态的变革,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已经被企业和受众日益认可和广泛接受。汽车业是较早利用微电影广告来进行产品形象建构与市场营销的行业。...
1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背景2011年,微电影广告《一触即发》的成功上映标志着国内微电影广告时代的到来。其后,《老男孩》《看球记》《四夜奇谭》等一批微电影广告的高点击率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微电影与商业结合的品牌传播优势。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迅速在新媒体...
微电影是网络技术发展下的一种新事物, 具有电影的制作手段、艺术元素、策划体系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即称为微型电影, 又称为微影, 具有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传播渠道多元化、互动性、娱乐性强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