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系统优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11 共471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问题探究
【第一章】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系统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移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概述
【3.1 3.2】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
【3.3 3.4】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4.1 4.2】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需求
【4.3 - 4.5】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现状
【5.1 5.2】利用数据挖掘设计推荐系统
【5.3 - 5.6】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块设计
【第六章】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
【结语/参考文献】个性化信息服务在移动电商中的应用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智能手机也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了 3G 网络、4G 网络、Wi-Fi 等通信技术的保障,手机已经成为了网民接入互联网的第一大终端。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 2015 年1 月发布的《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5.57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2013 年底的 81.0%提升至 85.8%.在手机上网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从 2G 时代的短信、语音到如今的微博、微信、大众点评、滴滴打车等丰富多彩的应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移动互联网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也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以往只能在桌面终端实现的功能,甚至更加高效,而且具有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现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手机获取商铺信息,查看餐馆位置,预定酒店,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等。这些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于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不断进行技术变革并加以运用,正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动力所在。

  电子商务的历史则比移动互联网更为久远。电子商务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是综合利用多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运行过程的网络化、数字化的商务模式。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浏览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利用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再由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送货上门完成交易。电子商务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使公司内部之间、公司与供应商、客户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共享,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提高企业从生产、库存到交易、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效率。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正由于电子商务日益广泛、深入的渗透而产生深刻的变革。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一国家,而是正在影响着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并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2013 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 10 万亿元,同比增长 26.8%,其中网络零售额超过 1.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2%,相当于 2013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7.8%,预计到2015 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 18 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以上。

  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两者逐渐影响并相互融合,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移动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由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衍生而来,指的是利用手机、PDA 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移动电子商务兼具移动互联网移动化、社交化、本地化的特点和电子商务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网络化的特点,成为了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商家对于精准营销、细分客户、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迫切需求提供了可行的解决办法,也为用户的比较购物、实时互动、移动支付、社交分享等需求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实现方式。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是传统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其产业发展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用户隐私安全问题、支付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既可能使用户无法获取自身需要的服务,导致使用意愿下降,也可能使商家无法对目标客户精准地进行营销,白白浪费资金与精力,如何将用户的需求与商家的服务进行无缝对接,使双方获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在目前的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广大企业无法将自身的服务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对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消费者满意度的下降。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让移动电子商务企业开发的信息服务由统一的、效率低下的内容和服务方式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尊重用户个性的方向转变,并发展多种信息服务,开创新型商业模式,促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与应用,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潜在客户、挽留老客户,延长客户的驻留时间,促进客户消费并进行客户聚类和客户细分,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库存和资金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提升用户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的意愿,让用户享受到更加顺畅和贴心的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达到平台、商户、客户三赢的局面。

  1.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SWOT 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1)文献调查法,通过对相关著作,如期刊、专著、学术论文等的深入分析,深入了解目前学术界对于信息服务的研究进展,对信息服务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做好充分的文献准备工作。

  (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发展现状,找出优势与不足,同时借鉴国外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领域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领域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3)案例分析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对商家和用户两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用实例予以验证。

  (4)SWOT 分析法,用来确定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产品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利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采用检索式"(TS=(e-commerce) ORTS=(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S=(information service))"进行检索,为提高检全率,将 E-commerce 与 Electronic Commerce 作为同义词处理,共命中文献 1088 篇,研究领域分布于 Computer Science、Business Economics、Engineering、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等领域。

  在被引量较高的文献中,Zhu K,Kraemer K L,Dedrick J 等人建立了六个评价指标来评价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价值,并认为政府将在电子商务的价值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unasekaran A,Lai K,Edwin Cheng T C 等人认为供应链和快速制造帮助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灵活性,通过整合供应链和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有利于网络经济时代的竞争;BhattacherjeeA 认为用户对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接受程度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用户自身的行为习惯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Yang Z,Cai S,Zhou Z 等人对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信息服务的质量评价建立了五个评价维度:可用性、内容的有效性、信息的丰富性、可获取性和交互性;Mudambi S M,Schuff D 对亚马逊网站上评论信息对于商品销量的影响做了研究,并得出结论:对于日常用品,温和的评论比激进的评论更有用,对于需要搜索型号的商品,评论的深度对于商品的销量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侧重于对于电子商务价值链的研究和定量地对于信息服务的质量进行测评,同时对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检索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主题相关的文献,共检出1731 条结果,发现研究热度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近十年来对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研究集中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贸易经济、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互联网技术、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电信技术、农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分布非常广泛,可见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韩家炜,孟小峰等人提出利用 web 挖掘技术挖掘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和隐藏的有效信息;郝亚玲分析了推送技术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推送技术实现方式和工作流程的分析,提出了推送技术在个性化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领域的广阔前景;刘玮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探讨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推荐方法,并对主动信息推荐和被动信息推荐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张玉峰,周磊等人通过对电子商务零售环境中消费者感知风险进行回顾和总结,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了团购客户感知风险的五个方面:合作伙伴选择风险、网站核心服务风险、信息服务风险、绩效风险、财务风险;潘旭伟、李泽彪等人提出信息服务的自适应个性化应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论的方法来实现,并且设计了情境感知的信息服务自适应个性化过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

  国内的研究相较于国外,显得更加微观,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法和信息服务的产生方式做了大量的研究,侧重于技术方面,而国外则侧重于宏观的管理方面,目前来说,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在逐步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技术与管理都将对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5 论文体系结构。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框架,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移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概述。本章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自身特点及电子商务的内涵、模式进行了概述,指出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必然趋势,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将空前增长。

  第三章,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及商业模式。本章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以及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和商业模式对于信息服务的影响,并于最后总结了移动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和商业模式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的现状与不足。本章提出了用户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并利用 SWOT 分析法分析了针对商家的信息服务和针对消费者的信息服务,最后提出了目前信息服务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本章主要提出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设计的原则,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设计推荐系统,并利用个性化的操作界面来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第六章,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本章提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不应拘泥于传统渠道,而应打造开放式的信息平台,进而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并且利用智能管道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第七章,结论。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部分问题。

  1.6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先进行理论阐述,然后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时,通过对现有信息服务的 SWOT 分析,创新性提出了针对商家的信息服务和针对用户的信息服务是两个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流程和特点,必须分别对待;二是分析了平台、商家、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他们在信息服务中所处的位置,利用个性化的界面设计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完善现有的信息服务,以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三是指出了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从智能管道到开放式信息平台再到生态系统的三个不同发展层次,他们之间即是共存的关系也是承上启下的关系,为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了创新性的建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