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数学论文 > 数学史论文 >

数学美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研究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6 共178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美的价值探究
  【第一章】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学问题研究绪论
  【2.1】美学与数学美
  【2.2】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2.3】数学美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2.4】深化数学美的探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1 】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3.2】审美教育的意义
  【3.3】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3.4】数学美融入中学数学教学中
  【3.5】教师是影响学生对中学数学美感受的关键因素
  【3.6】感受美,欣赏美的渠道
  【参考文献】数学美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研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吴炯忻,林培榕。数学思想方法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8.
  [2]许加凤。关于高校数学教育问题的探讨。高等数学研究。2009.
  [3]蒋孔阳。美与审美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4〕邢妍。数学文化的应用与实践。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潘学锋。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2010, 27.
  [6]徐利治。徐利治谈治学方法与数学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7]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数学教育学报,陕西师范大学。2001.
  [8]张景中。什么是“教育数学”[J].高等数学研究。2004 (6)。
  [9]叶立军。数学方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0]谢纪莲。论数学美。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11]徐本顺,殷正启。数学中的美学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 4.
  [12]陈桂正,朱梧授。数学发现中的美学因素。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 14(2)。
  [13]黑格尔。美学[[J].商务印书馆。1981.
  [14]陈克东。论数学美及期特征。桂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4.
  [15]李全林,韩红军,数学美的认识及其在数学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陕西师范大。2009(9)。
  [16]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7]张化,王洪绪。谈数学中的美育[[J].中学数学教学。1989 (2)。
  [18](美)莫里兹(Moritz,R.E.)数学的本性,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14.
  [19]王凤,领略数学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2010.
  [20]张雄。我国数学美学研究综述[[J].数学通报。1992 (8)。
  [21]吴炯沂,林培榕。数学思想方法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8.
  [22]徐利志论数学方法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10-14.
  [23]刘召生。品味数学美,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2010 (8)。
  [24] R.柯朗,H>罗宾。数学是什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5]黄文静。数学美与审美教育。学位论文。 2006.
  [26]〔美]Linda Campbell.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王泽全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7]吴国建,沈自飞。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3.
  [28]赵小平,沈翔。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5-81.
  [29]欧阳绛。数学方法溯源。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
  [30]张奠宙,木振武。数学美与课堂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1, 10(4): 1-3.
  [31]张维忠,刘次律。欣赏感受数学美的渠道。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2]徐纪敏。科学美学思想史。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3]丁石孙。数学与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致  谢

  
  时光如梭,转眼间硕士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中,吉林大学数学研究所众多知识渊博的老师,浓厚的学术气氛,令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感谢。
  
  这篇论文能够顺利得以完成,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恩师一一孙毅老师,他博学多才,谦虚谨慎,治学严谨,乐观奋进,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为人和治学态度。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直到论文的定稿,都倾注了孙老师的心血,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再次感谢孙老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用更出色的成就回报恩师。
  
  同时也感谢李辉来老师,感谢他为我的论文指引方向,提供思路,使我对这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助于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数学学院、数学研究所各位老师对我的教导与培养。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感谢刘重阳,谢素萍,董晓晨等同学,感谢5069的周婷婷,孙红艳,徐晓丽,谢谢你们在研究生期间给予我的快乐和陪伴。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妹妹,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你们对我不求回报的爱,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前进最大的动力。他们是我继续前进的原动力之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学数学论文
返回:数学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