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以巨大的政治、哲学、佛学、教育、文学等成就而受到举世瞩目,在中国学界更成了一门“显学”,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研究队伍、研究机构,几欲形成“池学”.本人涉猎较晚,在时贤的优秀成果面前已是瞠乎其后,但学界对池田的文学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与他所获得的“奥地利共和国学术·艺术最高勋位荣誉奖”、“法国共和国艺术文学勋章”“、桂冠诗人”等世界性文学荣誉极不相称。本文不揣浅陋,从天和、人和角度研究池田先生文学作品的主题与东方审美价值,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
池田大作的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涉及题材非常广泛,给人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思考,那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解释纷纭,季羡林说“:‘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1]当然也包括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池田先生的文学作品表现了这一伟大的主题。
首先看看池田以自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他在《如日之升》中说“:宇宙的一切都是诗材,空海山川、甚至一粒沙,一片叶,……森罗万象的一切一切,都见得有诗意诗心。”就像“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华严经》),自然流露出作家那颗“诗心”中蕴藏的参佛智慧。
1.山水题材。他在诗歌中对自然万物大力赞美:春夏诗意厚田村,鲱鱼掀浪日本海。松前藩主开拓地,渔村断崖似屏风(《厚田村---缅怀恩师故乡》)[2]229.春光日日增艳,木兰白花映辉。东都徐徐清风,奏出樱花季节序曲(《友好的大树,和平的基础》)。[2]26前一首描写日本渔村风光,诗句清淡优雅、意境优美,饶有日本俳句所具有的韵律和婉的特色。
后一首描写东京春日风光,流露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陶醉与愉悦。池田描写中国风景的诗歌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诗心”:西湖莲花清,碧波映倩影。孤山红梅俊,秋月竞绝景。……西行复西行,荒漠中高原。刺骨狂风劲,戈壁绝人迹。荒凉沙如海,别有一洞天(《敦煌---赠常书鸿先生》)[2]8.
前半描写杭州西湖,色彩明丽,富有诗情画意,蕴含中国古典诗词的幽美意境。后半描写中国敦煌,再现了西北大漠的生机勃勃与苍凉之美。池田笔下的自然意象是作者捕捉的稍纵即逝的瞬间灵感,如《京都“枫红之秋”》、《翻越安第斯山脉》诗中那些意象生动、凝练、绚烂,突显了作家诠释自然的能力与感悟。
2.花木题材。池田笔下的自然,不是枯槁沉寂的,而是生机活泼的。这就是自然蓬蓬勃勃、永远向上的生命力,投射了作家自己的身影。樱花是日本国花,历来美文不少,但池田欣赏的主要不是那段短暂的生命灿烂,而是生命的整个向上过程:“樱花,应该不是盛开于年轻的岁月”,“当花瓣散尽后,樱花就会开始结出花芽,于夏天形成。秋天过后,苦熬寒冬,等待着来春,经过一年的努力,最后才徐徐绽放花彩。”这与我国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立意极其相似。他笔下的秋樱“,看似随风摇曳的纤纤花朵,却能坚强地面对寒风冷雨。”
他笔下的雪柳:“不管是雨天、寒风,都一直伫立一方,让自己的根扎得更坚实。”他笔下的柿子“,即使遭逢任何痛苦,柿子也绝不让心坚硬如石,也绝不会让纤细、柔软的感受就行死去。”(《银铃般的柿子》)他笔下的睡莲“,真心的开出纯白的花朵。亚马逊人们在花朵中,看到‘宽广之心’”(《睡莲的传说》)。联系到池田坎坷的身世,奋斗的曲折艰难,我们不难看到作家生命观、宽广胸襟与伟大人格。
3.鸟兽题材。池田笔下的动物也融入了自然的多样性与生命的共同体中。如小白兔会歪着头思考“:山楂树上还低垂着花朵,瓢虫之子就是瓢虫。我就是小白兔。”“沙鸟在歌唱,好像草儿也在倾听着,……花儿喜悦,虫儿也愉快,虫儿一增多,鸟儿也随之增多。因为这有着连锁关系呀!虫儿与花朵,花与鸟儿,鸟与我,大家应该是一家人吧!”(《童话之国-德国》)只有“诗人的耳朵能听懂一般人听不见的大自然静谧的声音和歌唱”.这就是池田!他通过拟人、想象等手法,再现出一幅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共荣的画图。
生态问题是当今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历经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农耕文明时期的“天人合一”阶段,人与大自然亲近无间,人类从属于自然;第二阶段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时期“天人相分并对抗”阶段,人类大规模征服、改造和掠夺自然,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第三阶段是人与自然重新走向和谐的新“天人合一”阶段。当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发达下的人文精神的贫乏等,导致人们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强烈渴望生活诗意化,寻求像池田文学里的纯净、空灵、生机与诗情画意。池田彻底融入自然,而自然也完全接受了他。池田在《用“诗心”复兴人的精神》中说:诗人可“与草木倾谈,与星星对话,与太阳寒暄,把万物看成朋友,从中发现生命,注入生命”[3],正充分地见出诗人包容宇宙、以万物为友的“诗心”,所以他的文学构建了一种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生命秩序,一种温顺亲和的关系,一种朋友对话关系,一种贡献与报恩的关系。它们给我们一个最大启示就是:我们应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努力避免和克服当前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把东方审美理想与全球生态意识相结合,维护生态平衡,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一个让人类在地球上获得“诗意地栖居”的美好家园。这就是池田自然题材文学生态审美最大的现实意义。
二
池田先生以人类社会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同样富有和谐、和平的生态美。
1.友谊题材。池田最重友情,说“:人生的终极是友情”(与金庸对话录)。他交游甚广[4],他用对待自然真诚与报恩的心态对待朋友,因此写了大量酬赠之作,表现出对人间真情友谊的歌颂与呼唤:春风轻拂柳丝,仰望东都明月。怀念北京清秋,往事历历浮现。厚云遮蔽天光,友谊愈益久长,心中皎皎月光(《友谊之月---赠赵朴初先生》)[2]3.潇潇细雨洗万绿,渗红花朵愈鲜丽。清风徐来沁心牌,炎凉世态不介意。……艳阳天里赏樱花,缅怀往事意绵绵,心中千花色缤纷(《樱花缘-赠邓颖超女士》)[2]6.诗是内心真实地刻画炽烈的热诚之火焰,献诗即是奉献生命(《赠给法国同志》)[2]54.
特别注意的是他与中国的友谊,除前两首外,还有赠诗常书鸿、丁石孙、董寿平、钱伟长、顾子欣等。考虑到诗人数十年来为中日友好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这份友爱与执着,更增添了几分感动与敬意。
2.女性题材。平等、博爱是池田社会题材作品的重要主题。这在妇女题材作品中表现尤为强烈:世界倘无母亲,漆黑一团。世界有了母亲,不论春夏秋冬都温暖(《向母亲致最高敬礼》)[2]94.母亲啊,惠我如春风!您的微笑,让大家的心园百花齐绽。母亲啊,像春天的阳光!您那快活的声音,赋予大家的内心世界、勇气和希望。生机勃勃的嫩叶,怒放的杜鹃花,点缀着五月的道路。母亲们今天也、步履轻盈地走啊走(《赞颂伟大的母亲》)[2]96-97.
那天,母亲挺立,笑容温馨优雅,宛如冲破严寒的红梅,胸中蕴藏着人生的波澜万丈,挺立着诉说:我人生得胜[5].
池田对母亲感情最深,写来也非常感人。他曾说过“:佛法强调有‘父母之恩'’、师傅之恩‘’、三宝之恩‘’、国王之恩‘”,“知恩、报恩之事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之一。”(与金庸对话录)他以红梅比喻母亲表面上温暖、柔情,内心却具有无比坚强与毅力之精神,歌颂了母亲的伟大与平凡。他认为“:世界的一半是女性,支撑半边天的也是女性。女性的声音,女性的力量,已日益成为改变时代和社会的力量。”[6]
所以,他的长诗《给生命之尊严的守护神》[7],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女性的尊敬和赞美。他笔下的女性不仅美丽、智慧,而且厌恶战争,倡导和平,具有改变社会的力量。在日本社会中,女性地位一直低下,但池田却倡导众生平等,创价学会特设女子部、女学生部。池田的女性文学也反映了平等、博爱的伟大精神,体现了创价学会的宗旨。
3.反战题材。他的战争题材诗歌,如《黎明的八月十五日》[2]64-86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给他一家带来的创伤:四位兄长“全被抓去当炮灰”,“大哥转战到缅甸,不久就命归黄泉”;家里老幼投奔亲戚,连亲戚家也化为灰烬。通过一家的遭遇,反映了千千万万家庭的不幸,具有典型意义与普遍意义:黑烟掩盖夜空,房屋烧塌。和平的街道成了死巷,战场的惊栗吞没全市(《新生大地,升起太阳》)[8].
突袭方酣,深夜里狂轰滥炸,一对对老夫老妻,失魂落魄,踉踉跄跄地逃去(《黎明的八月十五日》)[2]64-86.
上一首是大写,下一首是特写,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与深深伤痕。广岛是原子弹重灾区,战争的悲惨令他生出悲天悯人的情怀,衷心地祈祷平和与幸福。战争小说《广岛之旅》叙述了广岛发生的人间惨剧,深刻反省战争的罪恶意识。在冲绳创作的《人间革命》的开头写道:“比之战争,再没有什么更加残酷的了;较之战争,再没有什么更加悲惨的了。”在香港发表的续篇《新·人间革命》之第二篇写道“:没有比和平更宝贵的。没有比和平更幸福的。和平才是人类应该迈进的根本第一步。”[9]
战争给人类带来“残酷”与“悲惨”,和平给人类带来“尊贵”与“幸福”,这种两极化的对比,表达了池田先生的破与立的思想。池田的反战主题,同样基于他对生命的基本认识。他认为:“生命尊严思想的终极是慈悲,蔑视生命思想的终极是暴力。”[10]
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与战争。所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没有战争、暴力、丑恶,只有善良、和平与包容,这才是“人间之道,信仰之道,和平之道,正义之道”[2]64-86.诗人主张《用“诗心”复兴人的精神》,他解释说:“’诗心‘是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源泉,它在大地上培育理想、希望与勇气,带来和谐与融合,带着任何人都无法侵犯的力量,使人的内心世界由荒芜走向充实。”[11]
如果说他的自然题材作品再现了与宇宙、大自然的相融律动,充满了对万物生命的慈爱与感恩的话;那么他的社会题材作品突显了作家更加开放的心胸,体会到人性的美好、人间的真情与生命的充盈,体现了创价学会所提倡的“佛法民主主义”和“地球民主主义”,闪耀着佛法所宣扬的普度众生的慈悲心。半个世纪以来,池田率领导创价学会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和平,于 1983 年获得联合国和平奖章,可谓名副其实。
三池田文学中和谐统一的生态审美意蕴,可概括为自然界山水、花木、鸟兽互补融合的整体美,自然与人的平等、共生、共荣的和谐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淳朴亲切的和平美。池田文学最核心的一个命题,就是配合他的哲学、宗教、政治思想,解决天人关系。他的解决方案就是一种新的人道主义,它来源于佛法“:(佛法) 认为关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不可分割,主张生命主体与环境……浑然一体,相互关联。”[12]
人类应该不断地加强同自然交流,建立起自然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和谐共存的关系,才能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这一切都是东方审美价值的体现。
首先,它体现了佛教的平等、慈悲、关怀的价值观念。佛教的“缘起论”说明,世间万物是互为因果而形成的整体系统,都有平等的价值。佛教的“依正不二”主张人和自然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佛教观念对池田文学主题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恩。感恩是自然的一种突出的精神品质,延伸到社会题材,就是心怀感恩之情,报答哺育自己的母亲与培育自己的恩师,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二是慈悲。“慈悲心”是池田文学最富有内涵、最有价值的体现。《人的诗,生命的诗》中倡导“佛法以慈悲为本。”[12]
“慈悲”就是对人的生命的重视与珍惜,是人对众生“如同母亲舍命保护自己的独生子一样,对一切众生都应当产生无量慈悲之心。”三是和平。既反对人对人的暴力与战争,也反对人对动植物的暴力与掠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这与他接受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分不开。
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中国哲学,都倡导“天人合一”:儒家的仁学以人为核心,并从“仁民”而“爱物”,所以它的美学注重人伦之和(人和),偏重个体与社会的和谐;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倡导人道合于天道,偏重于个体与自然间的和谐;禅宗追求心性的自足圆成(心和),偏重于个体与自我的和谐。
三家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反对暴力、反对战争。此外,中国墨家主张博爱、反战、对自然的“节用”,池田认为墨子的思想是反战的理论先导,“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13].可见他对墨家学说的认可及其受墨家影响之深。
关于天人关系的探讨,东西方哲学的价值观念截然不同。以古中国、印度与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哲学所体现的生态和谐思想,蕴涵了天地与人融洽无间的生态智慧;而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普遍持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观点。池田大作说:“如果把人与周围环境物质或其他生物的关系,理解成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这种人道主义只能是自私的,攻击型的和残暴的”,“与此相反,如果把周围的物质或其他生物理解成有助于维护我们尊严的恩人,则理应对周围的物质世界或其他生物表示感激,以慈善之心待之。这种人道主义将成为协调的、和平的和开放的。”[14]
他在论《水浒传》时说“:一般而言,西洋思想强调革命、变化,有强烈的无秩序倾向;相反,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国的思想,却有着较强的顺从宇宙秩序的倾向。……我想这里所积蓄的中国文明是重要的人类遗产。”(与金庸对话)。可见池田更加接受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影响。东西方天人关系体现的价值不同,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呈现不同的主题与风貌,如古希腊神话文学中多出现英雄对于自身命运的反抗,而东方文学创作的主流趋向,则是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这点与池田的“诗心”说一致。池田鲜明主张文学就是要表现天人和谐主题:“诗是连接人、社会、宇宙的心。”“我以为:只有将下述’三者‘联结起来的’心‘,才称得上是诗。所谓’三者‘,是肉眼不可见的大宇宙的法则;贯穿这个变化的现实世界---社会的法则;人的心的节奏:也就是---在悠远的时空中,一边相互交融、律动,一边搏跃着的’人‘、’社会‘和’宇宙‘.”“’诗心‘,就是将展现在人的生命深处,充满着无限光芒的’心‘,和谐地、激动人心地与大宇宙、大自然融合为一体。”[15]
诗歌应该表现宇宙、人、社会的和谐,应该给人一种向上的动力和美感,而脱离这样一个主题文学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池田的诗文创作实践了他的文学思想。
总之,池田笔下的山水、花木、鸟兽、人物都是“天人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使用暗喻、借喻、明比、想象等创作手法,将自然界各类动植物赋予了人类的道德属性。生命的活泼、顽强、积极、乐观,色彩的鲜活、明丽、和谐、精神,一切都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东方生态美学智慧,贯穿着创价学会的生命观、价值观,赋予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哲学意味。当今世界的自然、社会和人的种种困境和矛盾,都需要借助东方天人合一的宗教哲学智慧。而池田诗文中的人与万物和谐共存意识,其宽容、平等、感恩、和平的文化心态,有助于构建一个生态化的世界美学思想平台。人只有构建天、人与社会的和谐,进入生态审美的境界,才能实现人的解放。
参考文献:
[1]季羡林。 世纪述怀[M].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240.
[2]池田大作。 理解、友谊、和平---池田大作诗选[M]. 文洁若, 译。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2.
[3]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集[M]. 何劲松, 译。 上海: 远东出版社, 1997: 232.
[4]池田大作。 我的世界交友录第一卷、第二卷[M]. 卞立强,译。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方召麟, 池田大作。 澄心·天籁[M]. 香港: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1999.
[6]池田大作。 人生的坐标[M]. 卞立强, 译。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88.
[7]池田大作。 女性箴言[M]. 仁章, 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 1-3.
[8]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诗集[M]. 长城, 译。 台北: 正因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3: 331.
一、引言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文坛上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即获得本国文坛最高成绩甚至是世界文坛最高成就的往往是印裔英籍作家,诸如V.S.奈保尔、阿克纳拉扬、拉伽拉奥,以及萨尔曼拉什迪等。奈保尔获得过英国文坛的布克奖,并凭借《河湾》荣获2001年的...
《东方杂志》刊载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其启导国民的办刊宗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新旧文学之争,见证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端与成长。1904-1924正是中国社会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新文学诞生、成长的开始。通过对《东方杂志》在这一时...
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切入, 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朝鲜人形象类型, 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经历深入解析朝鲜人形象的构成要素, 以期再现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东北人民对于朝鲜人形象的认识, 探寻当时朝鲜人的真实生活样态...
咒语或祝祷辞,作为古代巫术祭祀祈祷的一种语言,在人类的足迹由洪荒跨入文明时代之后便已经产生。它是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欲超越自然与现实生存困境与束缚,希望达到某种理想状态而幻化和喷射出的一道思想火花,成为人类表达强烈意念、愿望、祈愿或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本国也未能幸免。面对战后满目疮痍的国家和物资匮乏的生活,日本的文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战争。战后派无赖派以及第三新人派作家先后登上文坛。作为战后第三新人的代表作家,远...
0.引言在英语文学框架内,英美以外的英语文学与英美文学具有继承与超越的关系,并已成为特色鲜明、成熟优秀的民族文学①。作为英语文学的重要一脉,印度英语文学②也不例外。作为植根于自身地理环境与人文土壤的英国本土之外的英语文学,印度英语文学显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