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多媒体设计论文 >

需求理论下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3 共38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探究
  【第一章】需求理论下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分析绪论
  【2.1】实体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获取与转化的方法
  【2.2  2.3】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获取与转化的方法
  【3.1】基于中老年用户特征进行用户需求的动机挖掘
  【3.2 - 3.4】需求分析方法与需求转化方法研究
  【4.1】动机挖掘与需求获取
  【4.2】用户需求的定义
  【5.1】中老年人手机音乐类产品信息架构
  【5.2】中老年人手机音乐类产品视觉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绪论

  1. 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智能手机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壮大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在各方面产业链的推动下,互联网已经从传统的桌前电脑开始向移动终端设备普及,从固定的环境转向人们的口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已进入蓬勃发展的高增长期,截止至 2013 年,在总体网民中,移动网民所占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三,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

  如今,不管是各大通信运营商、手机终端制造厂商或是平台内容提供商,都着手以各自手机终端平台和技术平台为支持参与到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中来,促进了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创新式变革。移动互联网市场行业与传统市场行业的进一步融合也促进崭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与平台化的改造,像餐饮、娱乐、家电等行业与移动应用相结合进行线上移动的企业推广;医疗、教育、旅游等与移动应用整合进行业务模式的重构等等。

  无论你是使用原生安卓、IOS、Windows 还是 MIUI 等一系列不同的手机系统,只要打开相应系统的应用商店,五花八门的手机应用从社交、旅游、教育、新闻到理财、美食、导航、购物,这些移动互联网产品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数据显示近几年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爆发式增长:2013 年 1 月初,苹果官方应用商店的应用下载量突破 400亿次;而安卓应用市场的下载量也非常不俗,到 2012 年底,91 无线市场上线应用程序累计达到 610000,每月上新的应用数量达到 46000 个,全年新上线的应用数量增长明显且稳定。

  在移动的环境中,我们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碎片化的时间也促使产品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服务区分得越来越精细。移动社交、手机游戏、手机电视、移动阅读、手机搜索、移动支付、移动电商等针对人们日常生活而逐渐完善的服务模式也将人们的生活习惯慢慢改变,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随心的使用移动互联网产品。地铁里人们使用平板电脑看电视、玩游戏、看书籍;公交上人们使用手机挂 QQ、刷微博、聊微信;步行的人们使用手机听音乐、看新闻。白领们移动办公,商人们移动炒股,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娱乐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被"潜移默化"着。

  1.1.2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与僵尸应用并存

  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与手机应用留存率极低的大环境下,不乏一些优秀的产品。微信,作为移动社交的佼佼者,在众多的即时通讯软件中脱颖而出,如今已累计超过三亿人使用。微信从最开始的收发消息、联系分享等简单基础功能华丽转身为其口号标榜的"一种生活方式".纵观微信的发展历史,语音及查找附近人、二维码、摇一摇、朋友圈功能直到最近 6.0 版本中出现的小视频功能,每一大版本的推出必然有一个极其迎合大众需求的功能点。在 PC 端,大众点评承担了一个"生活顾问"的角色,而移植于手机端的手机大众点评更是充当了"移动生活管家"的角色。基于 LBS 定位功能,将附近的优惠信息整合,服务更加精准、个性化。以团购、电子优惠券、消费返点的形式将用户牢牢吸引住,为需要请客吃饭的人群、对持有口味环境要求的人群、对价钱有一定程度敏感的人群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发展至今的大众点评不仅仅是单一的美食目标,而是成为提供娱乐、购物、住宿等多服务于一体的个性化方案的智能生活帮手。

  这些产品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理解用户需求、抓住用户,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精准的产品定位加上完美的产品设计才能赢得用户。当下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一片蓝海,一方面,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高额的利润,促使了一大批企业和个人都奋不顾身投身于此行业,从而推动一大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诞生;另一方面,近乎于零的信息复制成本使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构建成本远远低于传统产品。虽然上文中的数据表明移动应用的产量可观,但质量却令人堪忧。国际移动测试服务组织 StarDust 在 2013 年 8 月公开一份研究报表,其中提到基于三个主流操作系统的平台应用商城中的僵尸应用总量共计 70 万余,分别达到六成、四成与七成。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用户需求,简单来说是用户希望通过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而满足的某些需要,如安全、沟通、娱乐、交友等,用户需求是用户对某类产品真实需要的反映[1].作为产品,终极目标就是"使用"而绝非仅仅是欣赏,用户应该是它锁定的目标,用户的需求才是设计产品的动力[2].众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失败,一方面是没有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没有发现自己产品的真正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进行了一定量的用户需求调查,但用户需求与设计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衔接,导致统计出的需求列表与成型的产品拉开了距离。故此,"抓住需求"成为所有竞争者在争夺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时的一个共识。谁能够准确地抓住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真实好用的产品,谁就能够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这片蓝海中站稳脚跟、夺取先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则必须依靠有效地获取和理解用户需求,将收集起来的潜在需求与实际需求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合理的转化,在实际设计中以准确定义来描述产品的真实需求。

  不同类型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换位于用户的立场,当用户使用某种产品,则该产品也必定满足用户相对应的使用需求。一款产品的成功,从开始就要找准用户需求点,如同对症下药一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用户需求,再将其转化为产品的功能点。所以,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之初,其需求点的确定是产品设计的起点,直接决定了最终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移动互联网产品也不同于传统的工业设计产品,在使用情境有其独特的地方:用户有可能时时刻刻的使用,也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用。对于产品用户群需求把握的成功与否,决定该产品的命运。那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一套符合产品属性的用户需求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并将其合理运用,将更好的为产品设计服务,甚至可以设计出自动系统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各大产品公司虽然都在强调用户体验及用户需求,但是对于如何挖掘出用户的真实需求、如何对需求进行解剖分析、如何将需求转化为实际产品功能这三者之间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本课题希望通过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用户需求的获取、分析及转化的方法,从而将庞大的定量用户需求转化成准确的、定性的产品属性,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中从概念到需求再到开发的顺利产出。

  1. 3 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本课题基于对中老年人认知特征的研究,结合当下中老年文化的"年轻态"与"多样性",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活在一线城市(北京)的中老年人。调研地点为北京各区 4 个人口较为密集的生活小区:望京花园小区、天通苑小区、万科新兴小区、紫竹院远大城小区,以 500 份问卷(附录 1)发放的形式收集用户基本信息。根据我国当前城市老年生活形态的四种类型[3]

  按照我国职业体系分类表对职业的划分,挑选出平时接触到音乐的 50-70 岁的中老年人 100 名。主要对 100 名中老年人听音乐行为以及对手机音乐应用的使用态度、使用现状、使用环境及操作习惯进行基础调研,总结出中老年用户的目标、动机和期望,总结出中老年人对于手机音乐应用的需求;结合该年龄段的感知特征、心理情感特征与社会文化形态特征,分析对比应用市场上现有手机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最终提出适合中老年使用操作并满足其目标需求的手机音乐应用的设计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研究目标:由于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市面上也鲜有对该类产品用户需求相关的集著出版,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以中老年人音乐类产品为研究对象与实践对象,总结出一套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本课题拟通过深入研究中老年用户的用户行为,整理出该用户群体在这一行为中所出现的问题,挖掘出用户动机;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出中老年用户对于手机音乐的需求;结合"用户反馈"的环节,在产品的设计上进行反复探索。在以上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归纳出一套符合移动互联网产品从调研到设计的方法。

  研究内容:

  (1)基于挖掘用户使用动机的需求采集方法:研究用户使用动机对于需求的作用。通过中老年用户进行数次访谈与实地观察,实现对用户使用动机的深层次挖掘。需求整合于所建立人物角色模型,更客观准确、更全面直观的获取原始的用户需求。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将提炼出来的用户需求进一步加工并导入情境场景剧本写作中,重视且满足人物角色的目标和需求,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中老年用户心智模型,提取并定义需求。

  (3)改进后的螺形用户需求转化方法:改进戴力农老师建立螺形转化模型,将整个过程优化成螺形模型 3 个步骤:"收集-分析-测试与反馈".反复进行测试与反馈,将用户第一时间的回应作为功能优化的依据。

  1. 4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为了保证了研究结论的科学合理性,本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 需求获取相关理论及方法:动机相关理论、访谈与观察2. 需求分析相关理论及方法:使用者需求相关理论、人物角色模型法、情境场景剧本法3. 需求转化相关理论及方法:卡片法、改进后的螺行转化模型(2)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中采用的基本技术路线如下: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多媒体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