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

杨红樱校园小说的艺术性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16 共41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杨红樱校园小说的创作主题探究 
【绪论】杨红樱的创作特点分析绪论 
【第一章】与儿童展开心灵对话 
【第二章】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由衷期待 
【第三章】对教育的凝重思考 
【第四章】不懈的艺术追求 
【结语/参考文献】杨红樱校园小说的艺术性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杨红樱是一位富有实力、负责任的儿童文学家,她总是让人充满期待,同时又不断给人带来艺术惊喜。杨红樱的成功是其多年努力的成果,她善于观察、总结,为人谦虚,善于与读者以及同行沟通交流,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杨红樱在儿童文学写作上的成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作为一名儿童文学工作者,不仅要喜欢孩子,更要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坚持儿童本位,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走进孩子的心灵,杨红樱就经常开展与小读者的见面会,同时还与小读者积极进行书信往来,不断了解当下孩子的精神需求;其次,儿童文学创作一定要立足本土,结合当下中国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艺术构思,使得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中国特色”,杨红樱的校园小说就反映了当下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以及当代孩子沉重的学习压力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同时,儿童文学创作还要放眼国际,加强与国内外各地优秀童书作家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杨红樱早年十分推崇安徒生的作品,后来又对于郭沫若的戏剧产生强烈兴趣,为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杨红樱还经常与郑渊洁、曹文轩、张之路等国内优秀儿童文学家交流儿童文学创作,并多次参与国际儿童文学学术交流会,通过接力出版社和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将儿童文学作品传入世界各地;另外,儿童文学工作者既要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善于观察,同时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满足不同阶段孩子的阅读需求;最后,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心态一定要温和淡然、超脱功利欲望,要明确儿童文学工作者的最终目标,即为孩子创作出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并为之不懈努力。

  杨红樱认为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美丽的故事发生,因此她十分喜欢有孩子的地方。她用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画卷,建立起了一座成人与孩子沟通的“精神桥梁”.杨红樱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诸多成功经验,注定会为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带动人们对孩子缤纷世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

   
作品:

  [1] 杨红樱。五三班的坏小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2] 杨红樱。小男生杜歌飞[M].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4.

  [3] 杨红樱。小女生金贝贝[M].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4.

  [4] 杨红樱。漂亮老师和坏小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5] 杨红樱。假小子戴安[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6] 杨红樱。男生日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7] 杨红樱。女生日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8] 杨红樱。贪玩老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3.

  [9] 杨红樱。轰隆隆老师[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3.

  [10] 杨红樱。笨女孩安琪儿[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3.

  [11] 杨红樱。四个调皮蛋[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2] 杨红樱。暑假奇遇[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3] 杨红樱。天真妈妈[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4 ] 杨红樱。漂亮女孩夏林果[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5] 杨红樱。丁克舅舅[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6] 杨红樱。宠物集中营[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7] 杨红樱。小大人丁文涛[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8] 杨红樱。疯丫头杜真子[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9] 杨红樱。寻找大熊猫[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5.

  [20] 杨红樱。巨人的城堡[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5.

  [21] 杨红樱。超级市长[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6.

  [22] 杨红樱。跳跳电视台[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6.

  [23] 杨红樱。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24] 杨红樱。名叫牛皮的插班生[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7.

  [25] 杨红樱。侦探小组在行动[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26] 杨红樱。小英雄和芭蕾公主[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9.

  [27] 杨红樱。同桌冤家[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着作类:

  [1] 乔世华。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视野中的杨红樱[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乔世华。杨红樱的文学世界[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3] 乔世华。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学校教育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4] 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5] 陈莉。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快乐教育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6] 陈莉。杨红樱作品中的教育观--家庭教育篇[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7]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朱自强。儿童文学新视野[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9] 王泉根。王泉根论儿童文学[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9.

  [10] 刘绪源。儿童文学思辨录[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11] 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 60 年[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12] 马力。建构与结构:一个文学史现象--20 世纪 90 年代两岸童话范式转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3] 张利芹。杨红樱教育观漫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14] 陈晖。通向儿童文学之路[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5.

  [15] 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

  [16] 高洪波。改革开放 30 年的中国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17] 方卫平。逃逸与守望--论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及其他[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18] 梅子涵。儿童小说叙事式论[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19] 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0] 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期刊论文:

  [1] 李蓉梅,杨宏敏。成长小说的另类叙事--论杨红樱的顽童成长小说[J].当代文坛,2005(5)。

  [2] 王羽。朴素的写作观--谈杨红樱的儿童文学创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9)。

  [3] 伍苹。杨红樱现象之我见[J].成都大学学报,2007(1)。

  [4] 李莹。杨红樱校园小说的幽默风味[J].成都大学学报,2008(1)。

  [5] 孙云晓,张纯颖。用想像温暖童年,用智慧点亮童心--访杨红樱[J].少年儿童研究,2008(7)。

  [6] 陈中原。还孩子童年的童年--聚焦儿童文学(之一)[J].中国教育报,2001(5)。

  [7] 李节。“我的世界里只有孩子”--儿童文学作家将杨红樱访谈[J].语文建设,2010(5)。

  [8] 陈莉。杨红樱:时间能检验作品的优劣[J].文艺报,2010 (6)。

  [9] 梁小琴。杨红樱:缔造快乐的童心王国[J].人民日报,2010 (5)。

  [10] 张永军。对“杨红樱现象”或“反思童书评价体系”再反思[J].中国图书评论,2010(1)。

  [11] 陈振桂。从“杨红樱现象”的论争谈儿童文学的发展[J].南方文坛,2010(3)。

  [12] 熊雁。从杨红樱现象看儿童文学出版的三个成功因素[J].出版科学,2009(5)。

  [13] 李利芳。论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的四个阶段[J].东岳论丛,2013 (4)。

  [14] 赵苗。论杨红樱儿童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及其视角变化[J] .长江大学学报,2012 (10)。

  [15] 张利芹。杨红樱校园小说中的游戏伙伴形象[J].文学教育,2011(3)。

  [16] 李江静,彭思雅,殷乐。不再遥远的童话王国--杨红樱现象透视[J].校园时尚追踪,2009(9)。

  [17] 方卫平,赵霞。商业文化深处的“杨红樱现象”--当代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及其反思[J].当代作家评论,2012(5)。

  [18] 乔世华。杨红樱童书:一个有意味的话题[J].文化学刊,2013(6)。

  [19] 乔世华。我们该怎样认识杨红樱--兼与刘绪源同志商榷[J].博览群书,2009(6)。

  [20] 李节。“我的世界里只有孩子”--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访谈[J].语文建设,2010(5)。

  [21] 赵霞。另一种规训--作为教育故事的杨红樱童书[J].文艺争鸣,2012(6)。

  [22] 王泉根。童年文学的难度与杨红樱的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9(1)。

  学位论文:

  [1] 李建华。论杨红樱的校园成长小说[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2] 王昱茜。杨红樱童书出版传播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3] 李益。少儿图书的品牌特性与品牌塑造[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4] 李凌芳。中国少儿图书出版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

  [5] 何俊。中国儿童文学顽童书写研究(1980-2010)[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1.

  [6] 孙倩。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0.

  [7]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0.
 

  致 谢

  我跟大连有缘,跟辽宁师范大学更有缘分。在辽宁师范大学我学习了七年,本科我学习的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硕士我同样在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习。如今即将毕业,回忆自己在学校的七年生活,真的有太多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导师乔世华副教授。乔老师是我本科阶段就十分敬佩的一位老师,大一上学期跟随着乔老师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很荣幸硕士阶段还能跟着乔老师一起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乔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为人坦诚、正直善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乔老师每个学期积极跟我们沟通交流,采用开会的形式跟我们探讨学术问题,还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惑烦恼。另外,乔老师还认真为我们布置论文作业,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在乔老师的督促下,我在研究生期间阅读了许多好书,这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工作之后,我仍然会牢记乔老师的教导,多读书,读好书,用心感受。毕业前期,乔老师对于我们三个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认真批改,不厌其烦,每一个细微的小错误都逃不过乔老师认真的双眼,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另外,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谢谢父母对我的支持与鼓励。爸爸、妈妈一辈子都在为我付出,无怨无悔,没有你们的培养就没有女儿的今天,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孝敬、报答你们的!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在辽宁师范大学过了七年的住宿生活,结识了许多可爱的朋友,认识你们真的很幸福,你们是我这辈子宝贵的财富。我们有快乐一起分享,有困难互相倾诉,你们已经成为了我的家人。虽然即将毕业,仍然希望未来的日子可以勤沟通、勤联系,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校--辽宁师范大学,以及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在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了自身的内涵。未来我即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定会牢记母校的校训,做到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童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