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法治思维是从法治理念出发,在法律规范指引下,通过判断、推理,形成认识和解决相应问题的结论下的一种法治逻辑思维方式,当前领导干部反法治思维模式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而实际生活中法治意识淡薄,官本位特权思想严重,决策程序不规范,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略显不足。
在当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养成的环境中,既有有利因素推动法治思维的形成,如公民权利的觉醒,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反腐败带来的一系列权力观念冲击等,也有不利因素阻碍着法治思维的形成,如我国传统人治思维的影响,转型期立法司法执法遇到的困境以及我国领导干部考核机制的影响,再加上近些年拜金主义的流行导致人们价值观迷失,道德沦丧等。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养成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看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培养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注重理论的培养,在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时,注意方法上的创新,严格规范监督权力行使,并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大法治权重等。
另外,本文对法治思维的研究比较粗浅 ,对法治思维概念和内容特征界定不够明确,对影响型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和彻底,对影响制约法治思维形成的因素分析还不够全面。
参考文献:
[1]李林、王家福。依法治国十年回顾与展望[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李步云。论法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张文显。法哲学通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5]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9.
[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2012,5.
[8]凯尔逊。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
[9]陈金钊。谢晖。法律方法 第 9 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0.
[10]谢晖。法治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法律出版社,2001,8.
[12]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9,5.
[13]戴健林。法律社会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14]吕明。法律意识形态的语义和意义[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10.
[15]李林。冯军。依法治国与法治文化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
[16]贺卫方。具体法治[M].法律出版社,2002,11.
[17]蒋传光。中国特色法治路径的理论探索[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2.
[18]缪四平。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
[19]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商务印书馆,2002,12.
[20]李林等。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
[21]法理学论文选粹。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2.
[22]陈中立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1.
[23][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M].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
[24]王纳新。法官的思维--司法认知的基本规律[M].法律出版社,2005,11.
[25]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
[26]林喆 .法律思维学导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8.
[27]姜明安。法治思维与新行政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2.
[28]陈金钊。法治思维及其法律修辞方法[M].法律出版社,2013,11.
[29]韩春晖。社会管理的法治思维[M].法律出版社,2013,4.
[30]葛洪义。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M].法律出版社,2010,6.
[31]刘平。法治与法治思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6.
[32][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M].法律出版社,2004,5.
[33]桌泽渊。法治国家论[M].法律出版社,2008,3.
[34][瑞士]马斯托拉蒂。法律思维,高家伟译,郑永流主编[M].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10.
[35]刘锐。领导干部决策必备的法治思维[M]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3.
[36]张越。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培训教程[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5.
[37]杨伟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案例读本[M].法律出版社,2013,10.
[38]胡卫列。韩大元。郭立新 等。法治思维与检察工作: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M].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9.
[39]夏勇。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9(4)。
[40]江平。市场经济需要怎样的法治[J].新经济周刊,2010(11)。
[41]袁曙宏。把法治放在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J].中国司法,2010,(3)。
[42]李林。立法价值及其选择[J].中国法学网,2003,8.
[43]郝耀武、孙长春。论现代法治精神[J].行政与法,2009(9)。
[44]施爱民。论影响法律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思维定势[J].法制与经济,2009.
[45]李耀东。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走势分析[J].理论前沿,2008(14)。
[46]徐显明。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J].法学研究,1996(3)。
[47]陈金钊。法律思维及其对法治的意义[J].法商研究,2003,6.
[48]陈金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2) .
[49]陈金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蕴[J]法学论坛。2013,9.
[50]姜明安。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一一辩证关系及运用规则[ J],人民沦坛 2012,14.
[51]姜明安。再论法治、法律思维与法律手段[J].湖南社会科学,2012,(4)。
[52]姜明安。政府官员应具备法治思维[J].理论学习,2012(5)。
[53]郑齐猛。论法治思维[J].公民与法,2013,(2)。
[54]韩春晖。论法治思维[J].行政法学研究,2013(3)。
[55]阎玮。董亚娟。霍科。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思维及其形成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3,7.
[56]顾和全。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3.
[57]韩春晖。从行政国家到法治政府-我国行政法治中的国家形象研究[J].中国法学,2010,(6)。
[58]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 (4)。
[59]缪蒂生。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N].法制日报,2012-12-12.
[60]李淑英。法律思维的法理学分析[J].政治与法律 2008,(5)。
[61]罗志坚。万高隆。法治思维: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备要素[J].夏党校学报,2012, (4)。
[62]蒋传光。法治思维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J].东方法学,2012,(5)。
[63]蒋传光。公民规则意识与法治秩序的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08(1)。
[64]黄洪旺。法治:从意识到思维[J].领导文萃,2013,(3)。
[65]梁迎修。理解法治的中国之道[J].法学研究,2012(6)。
[66]梁治平。转型时期的法律与社会公正[J].东方,1995(3)。
[67]曾杰。张树相。社会思维场论[J].求是学刊,1997.
[68]蒋传光。公民规则意识与法治秩序的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08(1)。
[69]王天云。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实现 [J] .2013,4.
[70]王福友。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2013,9.
[71]谌洪果。法律思维: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检讨[J].法律科学,2003,(2)。
[72]姜明安。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结合科学发展观[N].法制日报,2012-12-13.
[73]姜明安。法治是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的良性互动[N].北京日报,2012-10-15.
[74]吴逸。"法治思维"如何养成[N].检察日报,2012-11-12.
[75]巴图。十八大报告中的法治新思维[N].北方新报,2012-11-14 .
[76]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D].吉林大学,2005.
[77]王守贵。论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D].吉林大学,2010.
[78]何震欣。当代中国法官思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分裂国家罪罪名适用前提是,合理解释刑法第103条的罪状,界定行为性质,以及认定罪数形态.司法审判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个案行为可否入罪、复杂行为入几罪及如何量刑.具体涉及如下一些问题:分裂国家罪的实行行为种类较多①、行为表现复杂,犯罪行为的外延范围...
健康权作为一项权利的概念是在现代人权概念形成之后才出现的.古代成立的少数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是为王公贵族和皇室或军队服务的,人民个体的健康问题主要靠民间的、个人的自发行为解决,只有当其严重到有可能危害共同体存续的时候,共同体才以救济、复仇等形式来...
判例法在我国历史上古已有之,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的今天,应当重视合理发挥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法理上,为弥补法律的漏洞与局限不外乎两种途径:一为立法,即依一定立法程序增删修订既有之规定;二为判例,即法院...
五、社会契约论人权观的中国意义通过对社会契约论人权观论证模式的梳理,使我对社会契约理论背后的人权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建基于论证分析,本文试图回归现实,利用社会契约论人权观的理论资源梳理人权这一源自西学的话语在我国的展开,并简要表述对中国...
三、社会实践创新对法律稳定性的挑战(一)社会实践创新对法律稳定性产生挑战原因。法律稳定性源于法律实践最终结果。判决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形式化的法律──白纸黑字,而是实质化的法律──政策因素和利益考量,这是一种工具性地运用法律来达到所欲...
摘要人类身处于符号的世界,创造符号的同时也通过符号认识世界。符号既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又反映了人的文化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符号进行研究。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与法治的发展,一些符号被运用其中。这些符号在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也在...
自罗马法以来,对共有的概念,学界似未见分歧,都认为是两个以上主体对同一物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包括共有、准共有。但是,具体到共有内外部关系及共有分类时往往又无法阐释清楚。笔者认为,可能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共有的法律构造,将共有和共同行为、共同...
温馨提示:该篇为本篇博士论文导论,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导论美国着名法学家、社会学派代表人物罗斯科?庞德曾说:几乎法理学的全部问题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自由裁量还是严格规则,两者都是司法行政必不可少的要素。整部法学历史似乎就...
第5章国外陪审制度的考察及借鉴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司法活动中基本都不可缺少地在运用陪审制度。因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法律体系,不同的诉讼结构,就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陪审制度。纵观世界各国的陪审制度,可以分为两种:英美法系...
民间借贷虚假诉讼频发对我国司法审判活动的正常运行、法律的权威以及社会秩序稳定均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