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当前社会转型期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
(1)传统诚信观念缺失,无法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儒家传统的诚信不是由人们的权利、义务来确定的,而是以人们的修身养性为目标。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只有经过自身长期修养才能达到的圣人境界。而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是对全体公民、组织而言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一切经济主体必须遵循的基本的道德义务.
(2)社会诚信缺失现象之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有关.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各利益主体不是以经济利益和诚信为纽带联系起来的,而是以一系列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联系起来的。(3)司法制度不完善.诚信体系缺乏司法保护,失信者不能及时得到严厉制裁,守信者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
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下,更使得不法之徒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破坏诚信规则.
(二)诚信缺失产生的危害主要有: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着诚信危机.
信用环境恶化已经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诸多严重危害.经济领域的不诚信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政治领域的不诚信会严重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个人交往中的不诚信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概括地讲,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市场缺乏信用将严重影响社会的投资和消费.
二是破坏企业的正常经营,加大企业运管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
三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也会受到影响,使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发挥作用.
四是信用恶化还直接破坏社会法制基础,经济主体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竞争,各类经济主体难以形成以契约为基础的法律框架.
五是信用危机造成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水平下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完善我国社会诚信制度的思考
(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扎实推进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
中华民族有深厚的道德底蕴和文化、文明底蕴,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坚持操守、讲究诚信的优秀的传统道德资源,结合现代法治精神,积极构建现代诚信制度体系.
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建设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宣传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舆论防恶上,还必须出实招,必须坚持用法治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激励和表彰讲诚信的人和事,谴责和严惩不讲道德和不守诚信的人和事。二是把外在制裁和内在制裁结合起来,积极构建道德制裁力和约束力。外在制裁发挥社会规范和限制作用,内在制裁发挥自我约束作用。
三是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诚信度。依法行政,打破地方保护,维护统一的市场秩序,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秩序和原则.
(二)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奠定社会诚信制度的基础
目前我国尚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环境还很不理想.因此,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立,需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推进.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推动全社会建立诚信制度体系的基础.加快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完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是进一步加大国家信用政策法规贯彻执行力度和执法力度.
三是积极建立公民、组织信用征集、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数据库,为实现信用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公民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强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诚信,不但包含伦理道德因素、经济因素,更离不开社会法律制度,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加强公民诚信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治.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
一要把社会法制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二要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
三要重视培养公民的契约精神.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契约文明是构建现代法治与现代德治的思想基础之一,契约精神是文明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它是平等观念、自主意识、合作精神、诚信能力的有机结合.
总结: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政府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个人诚信诚信体系,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立完善的现代诚信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其中政府诚信是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企业诚信是我国现代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个人诚信是我国现代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
我们的社会和谐离不开诚信建设,诚信建设是和谐社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朴林。诚信缺失纠结当下中国[J]. 人民论坛。 2011(S2)。
[2]王利明。关于诚信的法学思考[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5)。
判例法在我国历史上古已有之,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的今天,应当重视合理发挥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法理上,为弥补法律的漏洞与局限不外乎两种途径:一为立法,即依一定立法程序增删修订既有之规定;二为判例,即法院...
五、社会契约论人权观的中国意义通过对社会契约论人权观论证模式的梳理,使我对社会契约理论背后的人权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建基于论证分析,本文试图回归现实,利用社会契约论人权观的理论资源梳理人权这一源自西学的话语在我国的展开,并简要表述对中国...
三、社会实践创新对法律稳定性的挑战(一)社会实践创新对法律稳定性产生挑战原因。法律稳定性源于法律实践最终结果。判决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形式化的法律──白纸黑字,而是实质化的法律──政策因素和利益考量,这是一种工具性地运用法律来达到所欲...
摘要人类身处于符号的世界,创造符号的同时也通过符号认识世界。符号既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又反映了人的文化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符号进行研究。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与法治的发展,一些符号被运用其中。这些符号在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也在...
2.3文化多样性对完善城镇化中农民权利法律保护的认识2.3.1文化多样性要求法治主动与克制相结合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往逐渐增多的多民族国家中,存在着不同文化上的差异是必然的。文化多样性理论主张承认这种文化的差异,并认为保持这种文化差...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自法治思维在执政党报告中首次提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虽然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在不断增强,依法办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
有人总结我国信访工作存在六难,即观念转变难、权责清晰难、秩序规范难、工作到位难、诉访分离难、案结息访难。信访工作就是一个万花筒,折射的是我国社会治理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信访工作的六难,也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六难.任何治理模式都是一定...
结论天下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2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尝试。《决定》除了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还对如何构建法治体系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蓝图,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这是中国法治建...
一、引言在1979年刑法中,我国规定了狭义上的犯罪未遂理论。虽几经修改,但其内容仍过于笼统,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操作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日益呈现。韩国与中国同属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刑法理论在借鉴德国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其...
结论通过文章的分析与论述,我们丰富了对社会契约论人权观念的认知: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伴生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寄托了理论家不同的政治意图,因而呈现着多样的形态。进而本文回顾了社会契约论人权观的主要论证进路:包括霍布斯与洛克立足于实然的秩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