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理学论文 >

城镇化下农民权利保护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8 共220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利的维护研究 
【引言  第一章】文化多样性理论概述  
【2.1】农民应有的权利清单及其在城镇化中的缺失 
【2.2】法律在对农民权利保护中的不足 
【2.3】文化多样性对完善城镇化中农民权利法律保护的认识 
【第三章】完善城镇化中农民权利法律保护的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城镇化下农民权利保护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最近几年农民问题一直是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政府将其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也开始侧重解决农民问题。例如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免除了一直存在的农业税、积极帮助农民工解决子女上学与欠薪问题。农民问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依然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就要抓住农民问题的根本。土地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等问题其实质是农民利益的问题,而农民利益可以归纳为农民权利的问题。所以,解决好在城镇化中农民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问题,首先要完善的解决好农民的权利问题。也就是说法律要从权利的角度出发,在利益获取、分配的过程中改变农民一直以来的弱势地位。

  本文试图为在城镇化中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提供文化多样性理论的思维模式,提出将城镇化与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通过区域法治来结合,因为文化多样性理论着重于差异与包容的理论,这种理念可以通过区域法治真实有效的对农民在权利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 [希]亚里士多德着,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48.

  [2] [加]威尔·金里卡,邓红风译。少数人的权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 [加]威尔·金里卡,马莉,张昌耀译。多元文化的公民身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

  [4] [英]C·W·沃特森,叶兴艺译。多元文化主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

  [5] [美罗斯科·庞德,廖德宇译。法理学(第三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6]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7] 常士訚。异中求和--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8] 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3.

  [9]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0] 张文显。变革时代区域法治发展的基本共识[A].公丕祥主编。变革时代的区域法治发展[C].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3.

  [11] 王佳慧。当代中国农民权利保护的法理[D].长春:吉林大学法学院。2007.

  [12] 张秀清。城镇化与现代化[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6.

  [13] 张琳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利诉求 [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1),151.

  [14] 吴友仁。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J].城市规划,1979(10),13.

  [15] 夏锦文。区域法治发展的法理学思考--一个初步的研究构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1)。

  [16] 公丕祥。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意义--一种法哲学方法论上的初步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1)。

  [17] 李秋香,李麦产。地域文化与法治关系初探[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18] 李燕霞。地方法治概念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6)。

  [19] 文正邦。区域法治研究纵论[J].法制现代化研究,2009(9),386.

  [20] 刘国利,李鹏飞。文化多样性对民生法律的启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6)。

  [21] 田珍,秦兴方。基于农民视角的集中居住政策选择--以扬州市为例[J].学海,2011(1)。

  [22] 徐元明,刘远。农村城镇化中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研究 [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44.

  [23] 郭哲。农民权利保护与权利救济的人本发展观视角 [J].求索,2006(9),158.

  [24] 李强,陈宇琳。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7),82.

  [25] 刘同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转型[J].法学,2013(9),44.

  [26] 赵万一。中国农民权利的制度重构及其实现途径 [J].中国法学,2012(3)。

  [27] 《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第 11 条第 1 点[Z].

  [28] 《文化多样性宣言》第 7 条[Z].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33 条[Z].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30] 何渊。州际协定--美国的区城法治协调机制[DB/OL].中国公法网,2006-07-16.



    致 谢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喧嚣与坎坷,我深深体会到了写作论文时的那份宁静与思考。回首三年的求学历程,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人,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感谢我的导师刘国利教授,我的论文在选题、立论、定稿的每个环节都倾注了刘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我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深深受益于刘老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您作为老师,点拨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关怀备至,让人感念至深。能师从刘老师,我感到十分庆幸。在此谨向刘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杨卉青教授、刘晓蜜教授、李红英教授、范海玉教授、王运宏教授,您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敬佩,感谢您们对我的关心和教诲。

  同时我要感谢一直关心与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感谢 2012 级法理学班的兄弟姐妹。三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终生难忘!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为我排忧解难,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