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史论文 >

汉代养老问题与规范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22 共299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引言

  选题意义。

  在如今的社会,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随着小家庭的日益普遍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已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当前的社会中,存在着孝道、敬养老人的观念日趋淡化等问题,子女尽心赡养父母,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人文关怀的优秀传统正在慢慢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就显得弥足珍贵。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养老一直是我国这一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国家的优良传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即已出现萌芽,夏商周时期伴随着父权家长制的强化,养老思想和实践日渐成熟且初步形成体系,秦汉时期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的建立,先秦的养老文化得以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和系统的养老制度。汉代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先秦时期养老理念的发展,到汉初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再到汉中期"以孝治天下"治国政策的最终确立,汉代养老制度逐步确立,汉代社会对老年人的保护可谓是多方面的,两汉社会形成了孝养老人的社会风尚。汉代所创建的养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承继和发展,为以后各朝代养老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模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一个国家和家庭是否和谐和稳定的检验标准之一。不管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从汉代的养老措施入手,通过解读汉代统治者在政治、家庭、教育、法律等层面采取的养老措施和实践效果,找出汉代养老制度的价值内核和意义,力求找到对于当代人口老龄化现象和解决养老保障困境的积极借鉴。

  研究现状及分析。

  "养老梦"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关乎每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建立并健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养老保障制度,是我们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生保障水平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养老梦"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高度关注。从实际来看,当前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想要实现老有所养这一目标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不少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解读中国古代的尊老、养老制度,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为当代和谐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在对我国古代尊老、养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中,比较有名的是高成鸢的《中华尊老文化探究》,这本书对我国古代尊老、养老、敬老的文化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尊老礼制、养老和政治体制的关系,以及这些制度制定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其中讲述西汉和东汉时期具体的养老制度,对于我们分析汉朝养老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启示。

  谢元鲁和王定璋合着的《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该书主要从当时文化习俗的角度,考证古代中国敬老、养老的一些风俗习惯,从统治者对老人的优待、关于尊老的特殊典礼、普通百姓对于敬老养老的风俗以及对侮辱老人和不养老的惩罚措施等方面来论述。

  杨树增在《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一书中,对汉代孝文化传播的政治和经济背景进行系统分析,从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来阐述汉代大一统下孝道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萧安富通过秦汉政府敬老、养老政策制度的分析,指出:两汉时期,养老制度有三个显着的特点:汉代对先秦制度的继承和沿袭;汉代养老各项制度具备的完善性;养老在社会上广泛开展,贯彻执行中的严格性。

  郭浩通过对汉代个体小农家庭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小农经济的发展是制约汉代养老的关键,由于土地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普通的小农家庭里,大部分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因缺乏物质条件难以得到实现,而汉代统治者对孝道的宣传和推广,从精神层面加强了养老的重要性,所以汉代大部分的贫苦家庭,无论他们在经济上有多么艰苦,子女依然以真挚感人的孝心,去给予长辈足够的精神慰籍。

  而对于在汉代独具特色的"王杖"制度,专家学者们也进行了一定层次的研究。郝树声在《武威"王杖"简新考》中指出:授予王杖是作为统治者尊老敬老的一项制度,它标志着被授予王杖的人享有的特殊的社会地位,而且是由国家赋予的。

  魏燕利在《"王杖"考辨》中也曾指出,授王杖作为一项尊老养老制度,自汉朝确立以后,经过西汉的初步发展,到了东汉时期有了更为广泛的实施,在两汉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行。同时,他指出:在汉代,王杖制度基本以男性老人为授予对象。

  臧知非的《"王杖诏书"与汉代养老制度》中写道:王杖的授予有很明确的年龄限制,还有一些非常严格的其他要求。

  关于儒家孝道的宣传以及推广方面,秦进才的《<孝经>在两汉的传播》一文中指出,两汉时期,《孝经》被用来与政治措施相结合,随后在社会上传播广泛的政治化,思想逐步社会化,孝道逐渐成为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成为社会要求的伦理道德规范。

  高望之《儒家孝道》一书,用传统古典研究与现代方法结合来研究儒家孝道价值观,指出了《孝经》一书的价值和对后世的传播,以及对女性特殊的孝道教育,中国古代妇女受儒家伦理观念的教导对孝道德实践。

  胡小丽在《汉代养老制度小议》中,阐述了汉代养老制度的具体措施,老年人在刑法方面的优待,以及国家对不孝罪的刑罚论处。

  关于汉代养老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孔祥安在《原始儒家孝伦理的汉代异化及其影响》一文中指出,先秦儒家孝道倡导的"父慈子孝"的德行,在汉代逐渐发展为父权独立,子女无独立人格的孝道,这种演变发展使子女缺乏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利于人格的培养。

  李霞在《论中国古代"孝道"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一文中,论述孝的内涵表现为孝养,孝敬,孝谏,以及对当代老龄化社会的借鉴意义。

  综上,纵观两汉时期养老制度的已有研究成果,它们分别从从法律史、制度史、文化史或风俗史的角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不过,由于出发点、立论各有不同,关注的重点也有所区分,有的介绍养老制度的背景,有的关注老人享受的待遇,有的着重研究当时的风俗习惯,有的重视两汉文化研究,有的侧重于政治研究,有的研究文物考古。所以,在当时尊老养老的具体政策实施方面,尤其是关于女性这一角色在尊老养老的具体落实和长久坚持上,使养老问题得以在家庭和社会都得到保障这一方面的研究上,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研究方法。

  本文在收集整理先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文献学、法史学等方法对汉朝的养老制度进行了细致疏理,以尊重历史为准则,力争做到言之有据。在史料运用方面,凭借传世文献,还注意到部分出土简牍资料,力图分析出对现代社会有价值的信息。在论文写作中,力求做到证据充分,言之有据,论证合理,分析符合历史实际,希望能够对汉代养老制度有一个客观深入的理解。

  创新与不足本文力争把养老制度放在汉代广阔的历史大背景下,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从社会文化、政治、官制、赋税、法令等角度来分析研究养老制度的内容。

  创新之处在于,分析了在汉代历史条件下女性角色在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中承担的角色和责任。从总体上概括出汉代养老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两汉时期关于养老制度的史料比较零散,已经出土的简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总体而言,可资使用的史料依然不够饱满,因此本文仅以养老的政治、教育、法律等层面为切入点,对于涉及其中的其他相关问题,只能略有提及。其中关于女性在养老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基于史料的不充足,只能从宏观上分析,无法作出量化的微观分析。本文侧重于对孝的分析研究,难免会有其他与养老相关问题的疏漏,难以展开和深入。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制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