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檀香刑》对当代法治社会建设的反思
“重典治国”的治国观念在中国可谓根深蒂固,历朝历代备受推崇,这种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甚至延伸到当代中国。每当社会治安不如人意时,又有人迷信于重刑治国之道,其后果是已经建立的某些社会预防措施大多未能得到有效实行。通过本文论述分析,重刑制度虽能在短时间内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但时间一久,重刑之效力会呈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当刑罚作为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唯一手段时,必然导致犯罪情况愈严重、刑罚强度愈严酷的局面,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当刑罚的严酷程度过大,导致犯罪与刑罚的内在配合比例失衡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刑罚效果穷尽,国家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方面无能为力。正如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所述:“严峻的刑罚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罪犯所面临的恶果越大,也就越敢于规避刑罚。为了摆脱对一次罪行的刑罚,人们会犯下更大的罪行。刑罚最残酷的国家和年代,往往就是行为最血腥、最不人道的国家和年代。”①因此,作为刑事立法和司法指导思想的重刑制度,在当代法治建设中应该退出已有的观念和实践的空间。
莫言通过《檀香刑》中对酷刑的精雕细琢,不仅仅是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更反映出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看客文化”。当读者对血性描写欲罢不能时,此时的读者与当年菜市口围观行刑的看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这是人类共同的劣根性,即对鲜血和暴力的向往。刑罚本应该是对触犯刑法、破坏社会秩序之人所执行的一种惩罚,但重刑使刑罚在执行过程中远远超出了惩罚的范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泯灭人性的变态行为,一种对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与杀戮,并成为一种以他人的恐惧和痛苦取乐的游戏。重刑制度之所以能推行,根本上取决于国民对“示众”的偏爱,这种“看戏”的文化心理是重刑制度深厚的文化土壤,是中国文化之痼疾。法律固然有趋利避害的引导作用,但法律的权威不应该靠对违法者人格的践踏来彰显,这是法律理性的要求,也是对违法者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的维护。
在推进法治建设的今天,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就是要克服国民的嗜血心态,规避并这一文化糟粕对人们心理的侵蚀,回归理性、回归客观,倡导法治的人文精神。法治应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人为本,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融入到从理念到制度运行的各个层面。强调给予人们生存生活、人格尊严、价值追求各方面的深切关怀,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整体的道德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刑事法律能够蕴含更多体现道德、伦理的理念、精神,使各项刑事法律制度集“常识、常理、常情”于一体,最终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融合。...
本文以论管仲法治思想与其在法制史上的成就为题展开相关论述。文章首先对管仲进行了简要概述, 然后围绕历史角度、文化角度、社会角度对其思想进行了简要解析, 并通过对其思想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在法制史上的价值。...
结论重刑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长期实践已深入人心,法家思想根深蒂固,严刑重罚符合人皆挟自为心的本性和好利恶害的心理,施以厚赏,就能使人们迅速得到所需求的利益,加以重罚,就能很快禁止作恶的行为。用严刑峻法并配之以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来支撑,刑罚...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制传统,相伴而生的是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人治治国传统。无论号称仁政也好,标榜德治也罢,总归是君主、官僚运用权力的柄杖统治国家,治理社会。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产生过法治思想和法治传统,只是这种所谓的法治是以法治国,不过是...
要发挥好存留养亲制度的当代价值,我们需要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具体实况,对存留养亲制度加以总结,批判吸收其先进理念与合理经验,使不同的利益关系达到合理的平衡与公正,确保制度和社会的契合程度。...
在中国的法制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谈及古代礼制,可以说,中国社会的礼与法的相互渗透,构成了中国特有的礼制化法治社会的特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奠的宗教仪式,到了阶级社会出现后,逐步转化为相关的法律规范,一定意义上,中国的法...
第二章、《檀香刑》对重刑制度的文学表现第一节、重刑制度下的刑罚与法律一、酷刑的暴力之美《檀香刑》将施刑这一社会生活中极端化的环节作为主线,向读者生动再现了中华文明在封建文化、王朝文化步入黄昏时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带领读者身临其境般走入...
数千年来,家庭和家族一直是国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它防止了西方社会的原子化和个人自由主义的泛滥,在中国社会,一个人的努力是为了家国的荣耀,光宗耀祖得到国人最广泛的认同。钱穆先生将西方人的精神性生活称为上帝教,称中国人的精神性生活为良心教.他这样...
一、唐律形成的背景唐初法律制度基本上并没有创新,而基本上是沿袭隋朝。唐建国之初,百废待兴,还没有来得及创制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因此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元年六月下诏废除了隋朝的《大业律》,暂时适用隋朝的《开皇律》。然后于同年十一月在暂时适用的《开...
一、惟命不于常的政治现实催生了法律的公正与审慎周公的法治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康诰》中,而《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作的文告。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康叔于殷地。这个文告就是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对他所作的训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