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辖市模式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意义与实施策略(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1 共12388字
4.4 调适县辖市运行过程中的府际关系
县辖市改革涉及一系列调整,必然引起相关府际之间的矛盾,包括县辖市与县之间、县辖市与周围乡镇之间的矛盾等。首先,县辖市与县之间矛盾。县把县辖市当做自己的下属行政单位,要求其经济发展从属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通过行政手段截留上级下放给县辖市的审批指标、财政资金、工程项目等,导致县辖市责大权小功能弱的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引发两个利益主体的冲突。其次,县辖市与乡镇之间也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县辖市可能自我意识膨胀,为了自身实力的扩张“吃”掉周围乡镇,包括兼并或“借用”周围城镇的土地等,周围乡镇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优先使用或尽为己用,使县辖市发展受到制约,从而造成县辖市与周围乡镇的矛盾。为了保证县辖市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协调好府际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县与县辖市、县辖市与乡镇的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对各自的职权划分原则、内容、监督机制和程序都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减少县对县辖市授权的自由裁量空间,消除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同时,可以吸取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双层政府机构体制,合理确定各政府的职责,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事务,县政府负责区域性事务[3],同时根据资金、物资、人员等交流、联系程度,划分相应的合作区域,建立联合协调机构,或者是区域协调合作组织,负责管理和协调涉及整个区域的公共事务,比如道路网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市县联合协调机构和区域合作组织与市县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等级隶属关系,而是在两个层次之间进行明确的分权,为各市县之间提供沟通和对话的渠道。
4.5 完善县辖市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
实行县辖市制,需要政策、体制机制、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与配合,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首先,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户籍制度易导致就业政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公平,农民工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进而无法在城镇长期、稳定地定居,迫切需要实行改革。为了推动户改创新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将处于县辖市的农民工全部转化为市民,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所引发的各种群体性矛盾,同时为城镇化进程提速;第二步推行城乡“一体化居住落户”制度,最大限度地吸纳周边新一轮将进城的庞大农民工群体及其随迁家属,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配套方面一并享有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其次,改革土地制度。土地改革已成为当前快速城镇化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它是实现流动民工市民化、有效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众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改革。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承包地换社会保障和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对宅基地资源盘活、复耕,换取建设用地指标或是通过搬迁、收回等手段将现有工业用地和闲置土地进行优化配置来实现[14].再次,创新财政政策,解决县辖市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构建稳定、规范的县与县辖市间的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财政分配比例,建立财政预决算制度,使县辖市形成一级独立的财政,优化配置财政资源。同时,可以通过以奖代补、以项目驱动投入等方式拉动财政投入[14],辅以财政分配倾斜政策,加大县辖市二次财政分配比重,使县辖市政府拥有与城镇化建设相对应的财力,支持县辖市的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浦善新。 中国设市模式探讨[J]. 建设科技,2004(16):22 - 24.
[2] 浦善新。 设市模式浅析[J]. 民政论坛,1995(13):17 - 21.
[3] 顾朝林,浦善新。 论县下设市及其模式[J]. 城市规划学刊,2008(1):57 - 61.
[4] 刘邦卫。 城市化:应从“整县改市”的市制迷失走向市制复归[J]. 天中学刊,2005,20(4):59 - 61.
[5] 邓碧波。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与设市模式创新[D]. 长沙:湖南大学,2006.
[6] 潘鑫。 中国城市化与市制关系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2007(7):111 - 113,122.
[7] 李浩,朱文武。 镇级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选择[J]. 人民论坛,2011,08(24):132 - 133.
[8] 贺曲夫,刘焱,孙继英。 我国县下辖市的可行性探讨[J]. 热带地理,2010,30(2):167 - 172.
[9] 刘君德,张玉枝。 石狮设市模式剖析--关于我国设市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思考[J]. 经济地理,1996,16(4):35 - 40.
[10] 肖万春,肖向晶。 县辖市体制改革与湖南城乡一体化建设[J]. 武陵学刊,2013,38(2):56 - 60.
[11] 黄忠怀,周妙。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超级大镇”设市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4):10 - 13.
[12] 王克群。 设立镇级市 推进新城市化[J]. 小城镇建设,2010(8):44 - 48.
[13] 孙平。 推行县辖市的重大意义和实施途径[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010 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
[14] 沈雪潋,郭跃。 新型城镇化背景的“镇级市”政策创新[J]. 改革,2014(1):148 - 157.
[15] 陆鹏飞。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浙江省中心镇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4.
[16] 田穗生,罗辉,曾伟。 中国行政区划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7] 李金龙,谢哲夫。“省直管县”的现实可能性:改革的战略性调整[J],甘肃社会科学,2010(3):244 - 247.
[18] 鲍超,陈晓杰。 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研究述评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0):1 300 - 1 311.
[19] 谭建华。 四川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2010,32(10):142 - 147.
[20] 人民网。 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EB/OL].
[21] 王发曾。 构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承载平台[J]. 甘肃社会科学,2008(6):230 - 234.
[22] 李金龙,谢玲玲。 珠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初析[J]. 经济地理,2011,31(2):242 - 246.
[2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办公室。 中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EB/OL].
[24] 李金龙,谢琼。 区域公共管理中的协调合作组织优化路径[J]. 经济地理,2009,29(8):1 239 - 1 243.
相关内容推荐
-
发挥互联网创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正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全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14年的54.77%,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但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有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由于就业不稳定、公共服务缺失等原因尚未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十三五...
-
基于要素市场化谈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策略
我从要素市场化角度谈一谈怎么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一,新一轮城镇化必须避免传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思路。如何理解城市化或者城镇化?不管叫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城市化的本质和规律。从经济学来理解,所谓城市化就是指资源的积...
-
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城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各实际部门所关注的焦点内容和核心板块,这在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得以证实。到目前为止,城镇化仍旧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性策略,而新型城镇化理念提出之后,如何在充分发挥城...
-
国内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进展与述评
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将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1].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持续地推进,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各大中小城镇规模迅速扩张,但传统城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
-
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城镇化是人口转移、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在时空中融合互动的过程。随着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学术界开始对新型城镇化进行大量研究,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产业与人口的配置、城市规划及生态保障等机制设计,以及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协...
-
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建议
建立和完善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培训机制,地方政府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落实,积极推行县域环境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评价机制。...
-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探析
一、引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为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在实践中,广东新型城镇化仍然出现了人口城镇化率低、区域城镇化率差距显着、城乡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地级市...
-
制约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与破解策略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质量提升的城镇化[1].在国际上,Urbanization一词多用来指城市化。而在中国,一般将Urbanization译为城镇化[2].诺瑟姆S模型表明,30%和70%是城镇化率的拐点,城镇化率处于30%以下和70%以上时,...
-
欠发达地区邵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是在反思传统城市化模式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集约集聚、环境宜居友好、人文优势凸显为核心的城镇化。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偏重于新型城市化思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原则以及具体地域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查阅知...
-
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理论框架构建
一、引言以地为本的中国式城镇化正在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之路,城镇化失衡发展凸显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尖锐,呈现出空间失衡、结构失衡、匹配失衡三大失衡特征。一是结构失衡,表现为城镇化与工业、农业的非均衡发展。首先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