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主要是指跨国旅游,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前者指外国居民到本国的旅游活动,后者指本国居民到他国的旅游活动。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探究国际旅游论文的范文,让需要写作这方面论文的人作为一个参考方向。
国际旅游论文精选专业范文10篇之第一篇: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呈现出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出境旅游服务规模不断增加、旅游服务提供模式多元化发展等基本现状,而旅游服务生产要素、国内旅游服务需求、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政府扶持旅游力度等是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出提高国内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国内旅游服务产品多样化,加大旅游服务支持产业整改力度和提高政府支持旅游服务发展力度等对策建议,以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服务; 国际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旅游服务贸易规模逐渐扩大
近十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旅游贸易进出口总额呈节节攀升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旅游服务贸易总额是1100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17年时已达到2387亿美元,增长速度非常快。作为第三产业,我国旅游业表现非常强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服务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为GDP增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出境旅游服务规模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中国人民有条件也有能力出国游玩,尤其是在我国放宽出境限制政策支持下,出境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部门披露,近十几年间,我国已放开将近2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选择地越来越多,人们出境旅游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大,规模不断增加。
(三)旅游服务提供模式多元化发展
这十几年来国家一直都在大力扶持旅游业,鼓励民间资本开办旅行社,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势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我国旅行社想在国家市场上竞争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一定要勇于推陈出新,开发更加丰富、合理的旅游产品,赢得国际客户的青睐。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旅游服务生产要素的影响
1. 基础要素
一是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大量的名胜古迹可以游览,这丰厚的底蕴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办法比拟的;二是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跨多个经度和维度,既有热带风貌也有温带风貌,有雪山、海洋、平原、高山,独特的风景,独特的地貌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三是我国是一个有着多种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文化齐放异彩,各有千秋,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都不尽相同,这些都是我国旅游业的丰富资源,可以深度开发。我国一共有超过五十处的世界遗产,这也使得我国旅游业竞争力更强。
2.
高级要素旅游业发展除了生产要素外还要有高级要素,比如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管理人才、信息技术支持等等,这些因素就需要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以及开发企业共同来建设,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高旅客的适合度,体现景区对游客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服务意识。
(二)国内旅游服务需求的影响
虽然我国公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日益加强,但我国公民的旅游消费观念却有待提升,作为旅客、作为消费者,我国公民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不高,这也使得许多旅行社主要开发中低端产品,而忽视旅游高端产品,这就使得旅游业的收入不高,资金有限,无法对后期开发和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国际竞争力低下。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出行旅游都希望能得到好的服务,过去的“穷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愿意多花一些钱来购买到好的服务,所以国内的旅行社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开发一些高端产品。
(三)旅游服务产业发展的影响
1. 直接旅游服务产业。
直接旅游服务产业包括:餐饮住宿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等等。笔者认为在这其中,交通运输业最为重要,如果道路不通畅、交通不便利、交通工具不舒适则会大大影响景区的形象,使游客的体验度大打折扣。搞好交通运输,才能让旅客在游玩过程中节省时间和体力。当然餐饮住宿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让旅客休息好、吃的好才能让游客有兴趣游玩。
2. 间接旅游服务产业。
间接旅游服务产业是指与游客相关的各行各业。虽然这些行业可能不直接接触到游客,但间接提供的服务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金融业、通信业、医疗业等,这些行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样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给旅途提供便利,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四)政府扶持旅游力度的影响
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在旅游产业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能够进行宏观调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政府能够快速推进旅游业发展,也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宏伟蓝图,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能够给予更大的支持,还可以指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我国旅游业有序、稳定的发展。政府出台的任何政策都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机遇,有助于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国内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1. 旅行社服务高端化。
一是应该树立旅游从业人员的良好服务理念,让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都能够有正确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以游客为本,不能以金钱利益为重。二是要雇佣、培养服务技能和意识较高的导游,选拔专业性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尤其是要聘用会英语和其他小语种的导游,这样才能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现在人们都追求更好的服务,所以旅行社也可以推出私人定制服务,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2. 旅游酒店服务高端化。
想要搞好旅游业,餐饮住宿业的服务质量一定要提高,要有国际化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用餐、住宿环境,保证卫生和服务。现在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星级酒店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要大力扶持星级酒店的发展,酒店要严格选拔服务人才,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促进国内旅游服务产品多样化
旅行社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旅游产品,传统旅游线路、几十人的旅行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现在人们想要的是高端品质服务,旅游线路合理、配套服务健全、人数较少的旅游团比较受欢迎,人们也愿意为此多支付团费,所以旅行社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加大旅游服务支持产业整改力度
1. 加快旅游服务支持产业建设。
一是参照国内外优秀旅游景点的交通线路,设计、开发合理的旅游交通运输工程,使我国旅游景点的道路和运输都能提升档次;二是完善旅游景区内的娱乐设施,提高配套设施的功能性和质量,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景区环境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当地人文气息,深度游玩,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三是不断完善金融业、电信业和医疗业的服务水平,为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现在互联网业十分发达,游客可以在手机上查询到衣食住行等信息,还可以在网上进行支付,所以景区内的网络一定要覆盖面广、安全、快速,对于外国游客,要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换取人民币的服务,同时也要建立好急救制度,保证旅客安全。
2. 加快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链。
要不断开发景区内及景区周边的产业,可以把当地文化、习俗、特色饮食、住宿、旅游纪念品、土特产等合理开发,把那些零散的小商小贩组织起来,集中在一处售卖,要对这些小商贩们进行统一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技能,严格管控他们售卖的产品,严厉打击卖假货的行为,还要合理定价,以免因为个别小商贩的不法行为影响到景区的形象和口碑。统一规划和管理能够更好地共同发展,打造好的环境。
(四)提高政府支持旅游服务发展力度
1. 完善旅游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中央政府应该尽快完善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人为本深究细节,给游客一个保障,在旅游时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大力打击景区景点的不法行为,不能损害游客的利益,甚至出现强迫消费、辱骂、殴打等行为。在法律法规中一定明确处罚措施,加大违法后的代价,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横行、执法不服众的现象发生。
2. 落实带薪节假制度。
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并不是很多,只有国庆和春节才有七天长假,但即使这样很多企业都不能严格执行,没有假期人们就无法出行,假期太短也会影响人们出行计划,所以国家要合理安排假期并强制用人单位执行,对于特殊情况的一定要调休制,保证年假制度的执行,让我国公民有时间出去游玩。
3.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基础设施。
我国政府要对景点及景点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尤其是基础交通运输,这是开发旅游景点的首要条件。现在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政府要重视外国游客群体,加开相应地国际航班航线,在一些人流量大的著名景点可以建设专用机场,开设专线航班,增强景点的游客吸引力,为整个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郭明英.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2019(9):61-65.
[2]王霞,孙超,崔春雨.春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J].新疆财经,2019(2):72-80.
[3]耿献辉,张武超.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月刊,2018(10):39-46.
[4]李志伟,赵志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139-141.
[5]李志伟,赵志峰,陈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比较———基于进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18(8):28-32.
文献来源:刘敏.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9(12):90-91.
国际旅游论文精选专业范文10篇之第二篇:我国健康旅游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目的:梳理我国健康旅游发展现状及优势,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及提升路径。方法:从政策、消费者、配套措施、产品等方面对我国健康旅游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整理亚洲相邻国家的优势健康旅游产品及配套措施。结果:我国发展健康旅游拥有积极政策环境、庞大消费群体及完善配套措施,但相邻国家拥有可替代较强且成熟的旅游产品。结论:我国需发挥传统医药优势,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中国特色健康旅游品牌。同时完善产业政策并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国内外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健康旅游; 大健康产业; 竞争力; 健康中国;
2016年10月,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中指出,推动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在利好政策及多样化健康需求促进下,旅游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成涵盖医疗旅游、保健旅游、美容旅游、养生旅游等多类型产品的健康旅游业[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逐年上升[2],健康产业被视为“全球财富第五波”。健康旅游业作为二者优势结合,具有较好发展前景。本文从政策环境、消费者群体、配套措施、具体产品等角度分析我国健康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将其与韩国、日本、泰国等相邻国家同类型产品对比,厘清其竞争优势及不足。
一、我国健康旅游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健康旅游同时满足公众休闲旅游与医疗服务需要,政府已意识到发展健康旅游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出台系列政策以规范和促进产业发展。201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养生、健康旅游。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发展健康旅游等专项旅游市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推出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题,集康复理疗、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示范产品。同年,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特色产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制定健康医疗旅游业标准、规范,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鼓励有条件地区整合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健康旅游。2017年,国家卫健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发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康复治疗、医养结合等产品,强调形成特色、国际化品牌。政府通过设定阶段性目标吸引公众关注及资本投入,鼓励市场发展。在政策体系完善过程中,健康旅游的概念、产品范围逐渐细化。从产业支持政策中发现,政府重视传统医学,利用我国中医药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二)潜在消费群体规模庞大。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28元,实际增长8.7%,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1685元,增长16.1%[3]。在经济运行良好状态下,居民健康消费支出增加。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身份的消费者均存在健康需求,均为健康旅游潜在消费群体。从群体特征及消费能力两维度具体分析。
1.老年消费者。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增多且养老需求复杂化,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增加。空巢、孤寡老人规模扩大且抑郁情绪增多[4],旅游能有效促进老年群体沟通交流、调节身心健康。该群体多以养老金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稳定或有一定经济基础。我国自2008年起上调养老金,进一步释放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子女愿意资助父母健康旅游。
2.女性消费者。
现代女性经济独立,出行旅游多以购物娱乐为主,同时追求健康、美丽,选择目的地时受网络、媒体宣传影响,多关注养生旅游、医疗旅游等旅游产品,前往韩国、日本、泰国等地进行医疗美容的游客数量增多。且部分女性为家庭消费决策的主导者,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3.境外消费者。
国外游客多被我国文化、美食、风景吸引,主要目的为观光旅游及休闲度假。2016年境外游客入境旅游2815.12万次,该群体经济基础较好且消费能力较强,但超过60%的游客消费水平偏低[6]。
4.亚健康消费者。
该群体以成年人为主,呈年轻化趋势,生活节奏快且空闲时间有限,通常生活压力较大,缺乏运动且睡眠不足。健康旅游可以使消费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专业医疗或保健服务,能够达到身心健康的双重效果。同时该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主力军,多处于工作黄金期,有稳定收入来源且对健康问题较为关注。
5.患病群体。
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为获取优质医疗服务,大量患者跨城市流动,带动交通、住宿、医疗等产业发展。由潜在消费群体特征可知,健康旅游拥有较大消费市场,健康群体、亚健康群体及患病群体对健康及旅游均存在消费需求。但我国健康旅游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对健康旅游的概念、产品、优势等宣传力度较弱,消费者难以了解且消费需求难以释放。
(三)配套设施提供基础支撑。
我国旅游业及健康产业起步较早且已成体系,相关产业已发展成熟。健康旅游作为新型融合产业,涉及中介、信息通信、签证等多项服务保障,需要交通、医疗、住宿等配套设施支持。
1.交通。
发达纵横的交通是健康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大力支持交通运输业发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总里程、民用航空机场数量稳步增长,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2.医疗。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众多且分布较广,三甲医院拥有优质医疗资源。《中医药法》的颁布规范了中医药服务市场,中医院、中医诊所被更多消费者接受。蒙医院、藏医院等民族医疗机构独具特色,且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3.住宿。
为迎合多层次消费需求,除传统酒店外,民宿、短租、家庭旅馆等多类型住宿方式发展,用户可通过网络预定、电话预定提前预约。
4.中介平台。
携程、去哪儿、途牛等旅游网站发展成熟,且注册用户数量稳步增加。多个平台已上线“健康+旅游”项目,如携程网开设健康旅游专栏服务,优翔国际、春雨国际可提供定制高端医疗旅游。
5.信息通信。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健康信息能跨地域、跨时间快速流动,区块链技术、加密传输通道使健康信息传输、存储更安全,用户能随时随地上传、下载数据。医保的异地结算功能、电子病历智能化发展有助于实现“数据紧跟患者走”,也为消费者医疗旅游提供便利。
6.签证。
健康旅游的潜在消费群体包括境外游客,高效审批过程、多类型签证满足其入境旅游需求。除快捷的L型旅游签证外,持APEC商务卡旅行者在有效期内可多次入境,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提供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员免签服务。我国医、养、住、行等多领域快速发展,发展健康旅游的基础条件已相对成熟。
(四)各地发展多种旅游产品。
已有学者针对我国气候条件独特且特色中药资源丰富,名医荟萃且国医馆众多等自然或人文优势,设计出医疗旅游[7]、中医药养生旅游[8]、禅宗养生旅游[9]等特色产品。地方政府支持发展健康旅游业,多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医疗资源等优势开发旅游产品。2010年上海市率先开发并上线医疗旅游产品与推广平台,开始宣传健康旅游。2011年广东省中药管理局与省旅游局共同评选首批“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促进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及规范化发展。2013年海南省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享受医疗药品免税通关等国家政策优惠。2017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发布首批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项目,大力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各省市或利用气候条件开发“天然氧吧”、“温泉疗养”等健康疗养路线,或借助道地药材开发“药材炮制”、“种植观光”等中医药知识普及路线,或依托医疗技术开发高端现代医疗服务路线,已形成多类型特色旅游产品,但产品吸引力较弱且未形成品牌优势。
二、我国健康旅游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高端医疗旅游产品。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在一线城市,人均医疗资源不足,现阶段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对境外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较弱,而相邻国家的高端医疗兼具价格及技术优势。
1.韩国。
韩国的整形美容市场规模为亚洲第一,牙科相关企业市场份额占中国市场的40%以上[10],为消费者医疗美容首选。同时,韩国在癌症、心脏、血管、脊椎治疗等领域均拥有世界顶级技术。
2.日本。
针对癌症防治,日本已达成“三级防癌标准”,可检测早期肿瘤,其精密体检项目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偏好,国内游客也倾向前往日本进行医疗整形美容。
3.泰国。
相对低廉的医疗价格是泰国发展高端医疗旅游的优势之一。泰国拥有亚洲首家JCI认证的康明国际医院,心脏手术、试管婴儿、变性手术等医疗项目也享有国际声誉。
4.印度。
印度私立医院多与世界著名医院合作,拥有心脏、神经及矫形等高端医疗技术且手术成功率较高。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印度的医疗费用更低。相较而言,虽然我国在部分疾病治疗领域处于国际优势地位,但人均优质医疗资源较少,现阶段我国发展高端医疗旅游产品的价格优势不明显。
(二)特色专科、康复保健产品。
我国虽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但中医、中药等健康知识普及度不高,其余国家的产品具有近似疗效且宣传效果更佳。
1.韩国。
韩医学通过针灸、药材治疗病症,并涉及减肥美容等多领域,以韩方为主的传统保健养生产品宣传力度较大且消费者接受度较高。同时,韩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丛林治疗、水疗等康复产品,部分寺院也提供寺庙住宿并开发健康理疗产品,特色康复、保健、养生旅游路线被开发并推广。
2.日本。
日本温泉数量多且质量高,对关节痛、风湿病具有显著疗效。传统的茶道、花道、书道、剑道有益身心且已充分融入旅游产品,经络按摩等理疗方式也多受消费者欢迎。
3.泰国。
泰国使用天然药物对戒毒者进行多阶段治疗,且具有较好疗效。其健康旅游以传统疗法为特色,SPA产业发展成熟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4.印度。
印度拥有阿育吠陀医学、悉达医学、传统瑜伽等优势医学,同时为游客提供特色印度草药疗法体验服务。相较而言,现阶段我国发展特色专科或康复保健旅游产品的品牌优势不明显,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服务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均较弱,境外消费者多被韩方、汉方等传统医药吸引。
(三)多维度保障性措施。
我国健康旅游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相邻国家的健康旅游业已初具规模,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从签证、翻译、税收等多维度提供保障措施。
1.韩国。
2008年韩国已通过吸引境外游客的法案,并批准实施医疗旅游。同时提供医疗签证、翻译助理及医疗纠纷调解仲裁员以保障游客权益。
2.日本。
2010年日本对境外游客开始发放“医疗签证”,涉及健康检查、温泉疗养等治疗服务项目。为吸引游客关注,日本成立国际观光医疗学会,主要提供“观光+医疗”服务,相关机构或医院提供专业医疗翻译陪同检查。
3.泰国。
泰国体育与观光部联合卫生部大力扶持医疗服务、传统草药等产业,并提出医疗旅游战略计划。为吸引我国消费者,以医疗为目的入境的中国居民及陪同者均享受停留90天免签。
4.印度。
政府通过削减医疗设备进口税以降低医疗基础设施费用,并成立全印度医疗旅游协会,提供咨询、沟通、协调等服务。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家庭医疗旅游”套餐,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需求。相较而言,现阶段我国专业人才培养、产业监督管理、行业准入制度等激励或监管措施尚未完善。
三、讨论
(一)发挥中医药优势,打造民族品牌。
韩国的医疗美容、日本的癌症筛查、泰国的传统SPA及印度的低廉价格对国内外消费者均有较大吸引力。为占据全球健康旅游市场,我国需积极发挥传统医学的竞争优势,开发以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为主导,各民族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为辅助的系列特色产品。对于国内消费者,仍有部分消费者对中药或藏药、蒙药等民族药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受网络宣传影响更愿意接受类似疗效的汉方、韩方。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传统医学的宣传力度,例如出台《本草中国》等纪录片,全方位科普中医药知识。对于境外消费者,可以通过宣传中医药特色资源、针灸、火罐等传统疗法及太极拳、五禽戏等保健方式吸引其健康消费。同时适度放宽签证审核条件,参考日本、泰国的医疗旅游签证服务,发放特定“健康旅游签证”。通过缩短审核周期、延长在华停留时间或增加入境次数,为境外消费者提供充足的疾病治疗或身体调理时间。
(二)整合多渠道信息,促进产品营销。
我国健康旅游业起步较晚,官方的健康旅游信息集成平台尚未完善,国内消费者通常基于旅行社网站、中介机构的宣传信息进行旅游选择,经济水平较高的消费者更倾向国外旅游市场。且由于网络信息不完备、来源不明,信息准确性难以考证,消费者的信息搜索成本增加。政府部门可以借鉴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成功案例,牵头旅游组织、卫生医疗机构,搜集、筛查、确认、更新多渠道信息。并建立官方旅游网站,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价格比较、医疗水平优势、旅游路线推荐等数据,同时为境外游客提供多语言翻译服务。现阶段国内对健康旅游的宣传力度稍弱,旅游中介多推送境外健康旅游信息。有关部门或相关产业可以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进行产品推广,宣传传统医学优势,刺激消费者选择中医药健康旅游。
(三)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行业发展。
健康旅游业潜在消费群体数量庞大,因涉及“健康”因素,健康旅游产生较高消费,因涉及“旅游”因素,消费者流动性增加。在健康旅游过程中一旦产生经济纠纷,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需及时建立高标准、高要求的行业准则及监管制度。现阶段我国实行双轨制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旅游社由国家旅游管理机构管理,缺少整合资源的机构或部门。而印度、日本等国家均已成立国家级医疗旅游协会,统筹协调“医疗标准化”、“健康旅游保障”等相关事宜。我国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如成立独立部门或协会,对提供服务的旅游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制度,公开公示收费项目信息。对举报乱收费现象的消费者在核实后予以奖励,取缔被举报方提供服务的资格。监管部门严肃查处无证行医或是违法经营行为,对从事推拿保健的人员进行统一登记并定期考核等。
(四)再分配医疗资源,扩大医保外延。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健康旅游拥有消费者流动而产品不动的属性,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合理利用,医保异地结算功能的完善也为患者流动就医提供便利。促进健康旅游业发展可以刺激消费者释放健康需求,进一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在医保基金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实行试点项目,将健康旅游纳入医保范围。商业保险机构也可以推出健康旅游保险产品,使更多消费者有能力进行健康旅游。同时,大量流入的消费者占用本地卫生资源,可能导致现有资源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有关部门可以将健康旅游业的部分收益作为财政补助,对本地居民进行健康补贴,或将收益投入当地的医疗卫生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地医疗水平并增加医疗卫生资源。
四、结语
我国健康旅游正处于发展黄金期,现阶段政策红利丰厚、健康需求增长、基础设施完善均为健康旅游业发展优势。但我国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对境外游客吸引力较弱,需充分发挥传统医药优势,在国际上形成以中医药养生保健为主的健康旅游品牌。并出台产业政策及监管制度以规范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庆余,弭宁.全域旅游视野下健康养生旅游发展对策[J].旅游学刊,2016,31(11):4~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全年旅游市场及综合贡献数据报告[EB/OL]. http://zwgk. mct. gov. cn/auto255/201802/t20180206_832375. html? keywords,2019-4-5
[3] 国家统计局.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EB/OL].(2019-1-21)[2019-5-1]. http://www. stats. 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8_1574931. html
[4]伍小兰,李晶,王莉莉.中国老年人口抑郁症分析[J].人口学刊,2010,5:43~47
[5]杨燕绥.银发经济发展战略三大指标和时间表[J].人民论坛,2014,s2:70~71
[6]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研究成果[EB/OL]. http://www. ctaweb. org/html/2017-9/2017-9-28-18-26-60599. html,2019-4-5
[7]周义龙.海南医疗养生旅游发展模式选择[J].开放导报,2016,2:109~112
[8] 刘华云,侯胜田.北京市实施中医医疗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医学与社会,2014,2(27):40~43
[9]曹华盛,邓广山.重庆古佛山养生旅游资源与产品设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3):156~161
[10] 韩国旅游发展局.韩国医疗优势[EB/OL]. http://chinese. visitmedicalkorea. com/chn/medical Treatments/medicalTreatments01_1. jsp,2019-4-5
文献来源:朱笑笑,钱爱兵,刘军军.我国健康旅游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