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论文精选专业范文10篇之第九篇: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摘要:从国际旅游岛到自贸区, 海南岛在快速发展中, 但是生态、经济、人口的变化也给海南岛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针对海南岛的整体发展, 对海南省各市县环境、旅游、经济等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海南岛在过去的发展中, 三亚、海口市旅游业发展比较突出, 而其他市县由于地域和资源的限制而制约了发展。针对发展问题, 给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即在打造高端旅游岛的同时, 结合文化旅游能够使海南省各地联动发展旅游业, 打造更多元化的海南国际旅游岛。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 发展模式; 海南省;
一、引言
自海南国际旅游岛成立, 到现在的海南自贸区, 经济特区、生态立省、国际旅游岛一直都是海南核心区位优势, 旅游作为海南省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据《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 (2016) 》显示, 2015年, 在11亿以上的国际旅游人次中, 其中选择海岛旅游的人次超过2亿, 并且选择海岛旅游的人数以20%的比例持续上涨, 而亚太地区游客人次高达5 560万, 其中中国又是最热门城市, 中国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海岛旅游是最受旅游选择的方式, 海南岛作为中国海岛旅游的首选, 势必会促进海南岛的整体发展。
三亚作为海南省最著名的旅游城市, 三亚气候宜人, 空气质量好, 不仅吸引了中外游客, 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候鸟”过来居住。因此, 到了冬天旅游人数的增多, “候鸟”老人的加入, 就会造成三亚市的拥堵, 并且环境也会出现问题。为了缓解三亚市的压力, 并且更好地发展海南岛的旅游业, 需要更多元更联动地发展海南岛, 使城市之间整合起来, 有联系地共同发展, 展现不同城市的特色, 在发展三亚、海口等城市的同时, 更注重周边城市的发展。
二、海南省各市县对比分析
海南省各市县气候、资源、经济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本文从行政区划、人口、经济、环境、旅游五个方向对海南省各市县进行分析对比, 从中分析出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18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一) 行政区划
海南省总土地面积35 354平方公里, 海口市2 305平方公里, 三亚市1 915平方公里, 三沙市13平方公里, 五指山市1 129平方公里, 文昌市2 485平方公里, 琼海市1 692平方公里, 万宁市1 884平方公里, 安定县1 187平方公里, 澄迈县2 045平方公里, 临高县1 317平方公里, 儋州市3 265平方公里, 东方市2 256平方公里, 乐东黎族自治县2 763平方公里,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 706平方公里,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 161平方公里, 陵水黎族自治县1 128平方公里, 白沙黎族自治县2 117平方公里, 昌江黎族自治县1 610平方公里。
其中, 超过3 000平方公里的只有儋州市, 超过2 000平方公里的有7个, 三亚市1 915平方公里排在第九位, 其他除了三沙市仅有13平方公里, 土地面积最小以外, 土地面积均在1 000多平方公里。海南省主要旅游城市为三亚、海口, 三亚由于其独特的热带气候更是吸引了更多的旅游人次, 知名度相对更高。三亚作为主要的旅游城市, 乐东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与三亚市紧邻, 气候与三亚相近, 环境优美, 空气质量高, 也是近几年旅游旺地, 并且是“候鸟”选择的常住之地。
(二) 人口
从下页表中可以发现, 海南省年末常住人口从2005年的828万发展到2017年925.76万, 常住人口增长11.8%。其中自2010年开始, 每年的增长幅度变化不大, 较为稳定。户籍人口从2005年的819.03万增长到2017年910.41万, 增长11.15%, 与常住人口的增长相对统一, 自海南岛成为国际旅游岛之后, 常住人口稳步增多, 但是户籍人口在2014年达到了最大人数916.34万, 2015—2016年户籍人口降到了902.18万, 截至2017年又有所提升。
海南省人口指标
候鸟人口仅统计了2015—2017年间, 从2015年的115万人到2017年130.98万, 三年内常住候鸟人口增加15.98万, 增长幅度13.9%。其中, 常住型候鸟人口从48.32万增长到51.41万, 增长幅度6.3%, 流动型候鸟人口从66.68万增长到79.57万, 增长幅度19.3%。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几乎没有变化, 说明海南省从2015年开始人口增长但主要是候鸟人口, 而其中流动型候鸟人口比重更大。由于气候天气问题, 候鸟人口流动性比较大, 冬季人数较多, 而且候鸟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并且候鸟居住地在三亚市的居多, 而这就造成了三亚在冬季的时候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旅游人口、候鸟居住人口的瞬间增长加大了三亚市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方面的负荷。
海南省2017年常住总人口数为925.76万人, 其中, 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 常住人口最多为227.21万, 三亚市常住人口76.42万, 土地面积最大的儋州市常住人口99.33万人, 三沙市总人口数为0.05万, 其余市县均处于15万—50万人之间。可以看出, 海南省土地人口分布比例不协调, 尤其以三亚市为最大问题, 因此在发展海南岛旅游业的同时, 需要注意人口的分配, 分散人口, 不要过度地集中在海口、三亚等市县。
(三) 经济
海南省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6.40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8.72亿元, 第二产业3.65亿元, 第三产业4.03亿元, 占比分别为53.1%、22.3%、24.6%;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1 503.06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425.5亿元, 第二产业422.58亿元, 第三产业654.98亿元, 占比分别为28.3%、28.1%、43.6%;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 462.54亿元, 第一产业962.84亿元, 第二产业996.35亿元, 第三产业达到了2 503.35亿元, 占比分别为21.6%、22.3%、56.1%。
其中海口市2005年的生产总值为3 088 614万元, 2017年增长到13 905 779万元;三亚市2005年生产总值为719 296万元, 2017年5 298 048万元;儋州地区2005年生产总值1 058 107万元, 2017年5 331 887万元;琼中县2005年104 689万元, 2017年473 458万元, 其他地区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从2017年的统计数据得知, 各市县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占比超过50%的5个地区, 海口市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77.4%, 三亚市占比67.6%, 五指山市占比55.8%, 琼海市占比54.3%, 陵水县占比45.2%;万宁市、安定县、屯昌县、儋州地区、保亭县、白沙县、琼中县分别占比49.3%、49.4%、48.5%、43.8%、49.3%、45.2%、44.7%;其余地区占比在30%左右。
自海南岛成为国际旅游岛之后, 海南岛第三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 成为了主要产业, 伴生的房地产、建筑业、小商品业也加速发展。在旅游业发展较好的海口、三亚等市第三产业都高达60%以上, 从第三产业的发展来看, 海南省部分市县的旅游业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因此如果更好地开发这部分地区, 将促进整个海南岛的旅游业发展。
(四) 环境
海南省空气质量好, 环境宜人, 富氧高是吸引各地人旅游及居住的最大优势。从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 2017年海南省各市县的空气质量指标, 海南省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共6 328天,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比重平均为98.3%。其中, 高于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360天的包括, 三亚市、五指山市、琼海市、安定县, 占总地区比重22.2%, 超过350天的, 海口市、文昌市、万宁市、澄迈县、儋州市、陵水县、白沙县、昌江县, 占总地区比重的44.4%, 最少天数的为屯昌县326天。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比重99%以上的有五指山市、琼海市、万宁市、定安县、陵水县、白沙县、昌江县;占比98%以上的包括三亚市、临高县、儋州市、乐东县、琼中县、保亭县, 最低的为东方市, 占比95.1%, 其他城市均能达到96%以上。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海南省各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标都很高, 相差不大, 均适宜居住。尤其是五指山市, 处于海南岛中部, 地势较高, 处于山中, 空气氧气更为富足, 温度更加适宜人们居住, 所以近年来在五指山市常住人口有所增加, 海南岛未来的发展应该更注重这些地区的发展,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 加强各市县的基础设施建设, 创建更多更加适合“候鸟”老人的居住地区, 同时也能分担三亚市人多房少、房价房租高的问题。
(五) 旅游
海南省2010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2 587.34万人次, 2017年6 745.01万人次, 增长了4 157.67万人次, 增长幅度161%。其中以国内游客为主要人群, 2017年国内游客6 633.07万人次, 入境游客111.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10年257.63亿元, 2017年811.99万元。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766.77亿元, 国际旅游收入6.81亿美元。旅游景区从2010年的57个到2014年增长到82个, 而2017年减少到54个。可以看出, 海南岛的旅游业增长速度较快, 国际旅游岛的建立助推了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从旅游景区的增加和减少能够看出, 对待旅游业的发展的变化, 景区景点的设置和确定更加的谨慎, 能够较好地突出海南岛的旅游特色。并且从数据中发现, 海南岛的主要旅游人群为国内人群, 从2010年开始持续稳步上升, 而对于入境游客, 则出现了变动, 2012年达到81.56万人次, 而2015年降低到60.84万人次, 2017年回升并达到111.94万人次, 入境游客的变动说明对于海岛旅游来说, 国外的竞争压力较大, 选择性更多, 这将是海南岛今后发展的方向。但从2018年初步统计的数据来看, 今年到海南岛旅游的人数有所下降, 选择泰国游玩的人数增加, 国内游客的减少也是后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在保证国内游客的基础上, 再争取更多的国际游客。
按主要国家分旅游饭店接待外国人的情况来看, 海南岛接待游客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 其次是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 其他像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游客相对较少。由于地理问题及各国家普遍都有海岛旅游, 夏威夷、巴厘岛、佛罗里达等知名国际海岛, 相比之下海南岛的知名度远远不足, 因此对于海岛旅游来说, 海南岛在国际上竞争压力比较大, 相反国内人们对于海岛旅游的选择性相对比较少, 其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泰国, 这是对海南岛海岛旅游的一个冲击, 国人选择泰国的人数逐年上升。因此, 提升海南岛的吸引力, 增加海南岛的知名度, 保证国内客源将是海南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基础设施方面, 海南省总省旅游饭店共946家, 客房开房率63.76%。其中, 最多的是三亚市266家, 海口市150家, 其他地区均不足100家, 相对较多的是琼海市、万宁市、保亭县、陵水县, 开房率三亚市69.57%, 海口市65.42%, 五指山市、临高县、乐东县、琼中县4个地区没有达到50%, 其他地区都超过50%。可以看出, 三亚市、海口市是作为主要的旅游地区, 基础设施配备相对较好, 旅游人员和居住人员较多, 而临近地区相对发展较为缓慢, 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酒店等级方面, 海南省共有126家星级酒店, 其中五星级26家, 四星级38家, 三星级54家, 二星级6家, 一星级2家。五星级酒店集中分布在三亚、海口等地区, 三亚市14家, 海口市7家, 文昌市1家, 琼海市2家, 万宁市2家;四星级酒店也集中在以上地区, 三亚市17家, 海口市14家, 琼海市1家, 万宁市6家;三星级的酒店每个地区都有, 较多的为海口市15家, 万宁市13家, 琼海市9家;二星级和一星级的在儋州市和五指山市。从中可以看出, 三亚市是高消费的主要旅游区, 这也是发展成高端旅游岛的资本和前提条件, 要充分利用酒店资源,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打开三亚高端旅游的市场;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既能满足高消费群体的需求, 又能满足低消费的生活, 保障旅游业的同时, 也能满足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 以及更加多元的城市建设;在琼海市举行的博鳌论坛, 快速地提升了琼海的知名度, 博鳌论坛带动了琼海市的经济, 也带动了琼海市的旅游产业。
旅游区等级方面, 截至2017年海南省共54个景区, 海口市10个, 三亚市16个, 琼海市7个, 其中5A级景区6个, 三亚市3个, 保亭县2个, 陵水县1个;4A级景区17个, 海口市4个, 三亚市6个, 琼海市1个, 万宁市2个, 安定县1个, 保亭县1个, 陵水县2个;3A级景区17个, 三亚市6个, 海口市4个, 琼海市、安定县、保亭县各1个, 万宁市、陵水县各2个;2A级别景区7个, 主要分布在琼海市3个, 安定县2个, 海口市、三亚市各1个。从景区的分布来看, 主要集中在三亚和海口地区, 其中以自然景观为主要的景区, 自然资源的优势, 使三亚和海口市成为最早开发起来的旅游城市, 而其他市县需要突破自然景观的限制, 发展本土黎族、苗族的文化特色, 开展文化旅游。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议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 海南岛作为国际旅游岛发展较快, 但是主要的发展城市为海口和三亚, 其他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 在三亚和海口快速发展的同时, 其他地区的联系相对较少, 直接会影响整个海南岛的旅游发展。并且由于三亚的知名度及旅游城市的定位, 居住和旅游的人数较多, 物价升高, 基础设施不足, 环境出现问题正是三亚市现在面临的问题, 所以想要改变这种情况, 需要海南岛多元多地区的发展, 各地区的联动发展带动整体经济, 同时缓解三亚市的负荷。
第一, 以高端旅游作为未来旅游发展目标。高端旅游的发展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由于地域气候、宣传力度、知名度等因素的限制, 可以先将三亚市打造成高端旅游城市。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 想成为高端的旅游城市, 需要高端的旅游产品, 这将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因此, 可以借鉴夏威夷、巴厘岛、佛罗里达等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经验。首先要满足高端旅游的多样性, 现在三亚市发展了邮轮旅游, 较为单一, 像高尔夫旅游、康复旅游、体育旅游等没有发展。从近年的数据来看, 海南岛在欧、美、日等国家的客源相对较少, 因为从国际的旅游发展趋势来看, 我们需要开展更多的旅游项目, 才能吸引更多不同的国际人群。其次, 在高端旅游的宣传和设计上要有针对性, 在满足高端产品多元性的同时, 要注重与三亚特有的自然资源相结合, 不仅有游玩项目, 还有本地特色的建筑、酒店等与之呼应, 让文化融入其中。
第二, 联动周边市县, 打造舒适居住环境。三亚、海口作为海南省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大的城市, 人口数量的增多、人口流动性的特点在城市发展中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而结合生活成本、城市物价的因素, 三亚市在经济条件下不适于更多的候鸟人群的生活。在成为自贸区之后的海南省吸引了更多的人, 而三亚作为知名度较高的城市, 人才引进的数量也较大, 在有限的土地上, 对于三亚整体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压力。三亚市在未来主要打造的是高端旅游岛, 三亚市整体建设更多元化, 过去的棚户区也进行拆迁改造, 致使三亚市物价房地产居高不下, 生活成本逐年升高, 三亚市将不适于候鸟老人的生活。走访分析, 更多的候鸟人群喜欢居住三亚的原因为气候舒适, 景色宜人, 基础设施较好, 三亚周边市县, 气候生态与三亚相同, 只因宣传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发展缓慢而没有得到关注。因此, 在打造高端旅游岛的前提下, 需要先解决候鸟及老人的生活问题, 对于三亚周边城市应该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现有的居住条件, 将三亚养老人群进行分流, 在缓解三亚市压力的同时, 也带动了周边的发展。
第三, 以文化旅游作为载体, 全面发展旅游业。近年来, 人们在享受阳光、沙滩、空气、海水、田园等自然美景的同时, 也更多地感受着各地的特色文化。海南岛在发展高端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同时, 更要注重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也是开发旅游的基础。从旅游景点的数据上看出, 海南岛主要的自然资源景观更多地集中在三亚和海口市, 这就影响了其他市县在旅游方面的发展。但是通过人口数据分析发现, 海南省其他市县的少数民族居多, 其中黎族、苗族文化更是丰富, 因此打造文化旅游将是最好的方向。
海南不仅拥有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要素, 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原生态特色文化, 黎族、苗族民族文化特色浓郁, 丰富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风情独具的海南岛换花节、黎族、苗族“三月三”、海南国际椰子节等, 将旅游与文化融为一体, 突出海南省的文化特色。因此, 在发展高端旅游产品的同时, 还要有本土的文化产品, 弘扬传统文化, 打造海南烙印。
参考文献
[1]周金泉, 何文晋.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五个重要问题[J].新东方, 2012, (1) .
[2]张扬.高端旅游发展研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J].旅游经济, 2011, (10) .
[3]宋艳君, 丁振华.我国高端旅游的发展研究——以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J].产业研究, 2012, (7) .
[4] 翁孟迁.突破海南高端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的瓶颈[C]//当代海南论坛2011年冬季峰会, 2011.
点击查看>>国际旅游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