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探究

来源:农村实用技术 作者:高小刚
发布于:2022-08-27 共3979字

  摘要: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邻六盘山国家红色文化旅游胜地。该县是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如何发挥地域优势,整合全县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文章就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策略;

  作者简介:高小刚(1985-),男,甘肃平凉人,大学学历,现供职于庄浪县南湖镇文化服务中心,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1 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状况

  1.1 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共识基本形成

  庄浪县具有丰富多样和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宝贵资源。经过不断探索与实际全县上下终于形成以下共识:

  一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为乡村振兴培养足够的人力资源。在从事乡村文化旅游的实践中,可以锻炼队伍,促进文旅人才的快速成长。

  1.2 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已经建成

  庄浪县历来重视组织建设对工作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全县以文旅部门为牵头,在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农委、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为全县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出谋划策。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发展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识。全县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坚强领导,不断探索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成功对接的路径,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功能。

  二是建立既能统揽全局又能分工负责的文化旅游专业组织。根据全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在县文旅局的统一领导下,又组建了朝那湫、陈家洞、紫金山、水上公园、竹林寺、大美关山等20多个文化旅游管理站所,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组织管理网络。

  1.3 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初具规模

  会经营、懂管理的乡村文化旅游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近年来,庄浪县结合大学生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非常注重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的选用和培养。随着乡村文化旅游市场的不断繁荣与发展,加之原有“土专家”已经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新需求、新变化,导致全县乡村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对此,全县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之策。

  一是建立健全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形成人才培养、使用和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与氛围,为正在兴起的乡村文化旅游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保障。

  二是探索专业人才与农民形成手拉手帮扶、培训模式,让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农户、进农民的思想,努力扩大乡村文化旅游服务队伍的规模,继续出台政策鼓励人才深入旅游一线工作、调研、锻炼,手把手向群众传授新业务、新技术,为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储备足够人才。

庄浪县

  2 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难以助推乡村振兴

  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才刚刚起步,在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上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一是历史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如位于庄浪县城北30公里的陈家洞石窟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内有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极高的晋代三尊摩崖雕像和唐朝的七级玲珑宝塔,极具历史文化旅游价值,但因宣传不到位,后续服务跟不上,旅游产业链不够长,导致旅游资源不能发挥应有效益。

  二是区位形象的塑造不够强。如庄浪县关山大景区包含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葛家洞、红崖湾五个主景区和数十个旅游观光点,与国家级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六盘山比邻,是一个休闲、旅游、度假、养生的胜地。但因缺乏文化旅游品牌意识和打造品牌的艺术团队,使如此优质的旅游资源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2.2 乡村文化旅游管理机制难以适应乡村振兴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一个行业行稳致远的关键。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的管理机制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人们文化旅游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性的发展节奏与态势,全县乡村文化旅游管理机制在动态化发展方面还需改进完善。

  一是缺乏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的动态管理机制。哪些陈旧的管理观念需要及时更新,哪些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哪些特色产品、餐饮服务、文创商品、旅游设施等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哪个服务团队、人员的服务技能还需要提升等等,都没有一个动态的管理机制体制,导致全县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脱节。

  二是缺乏促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配套管理机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美丽底色”,也是乡村文化旅游实现持续利用、循环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为求眼前利益而破毁生态的现象,以及旅游垃圾、旅游浪费等行为,与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产生矛盾时,却缺乏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来加以化解。

  2.3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不足难以支撑乡村振兴

  目前,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数量不足,产品的质量不高,旅游精品更加缺乏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以文物、考古、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对历史信息挖掘不够到位,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留不住游客的心。如庄浪县的云崖寺自北魏以来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晚期洞窟佛像艺术的集大成者,但因缺乏专业的导游讲解,加之没有开发出相应的旅游产品,给游客不能留下较为深刻的文化印记。

  二是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嫁、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性不够强烈,不能深度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如陈堡村农耕文化体验区,石磨、捣药罐、滚铁环等项目,只有标本,没有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的体验设备,不能给文化旅游带来相应的乐趣。

  3 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

  3.1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近年来,农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公共文体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种类、质量的需要都在不断提高。庄浪县应该根据乡村文化旅游整体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新业态,努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改革步伐,精心打造足以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文旅品牌。

  一是打造“庄浪紫荆山公园”文旅名片。庄浪紫荆山公园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是儒、释、道三家活动的主要场所,游览总面积1.5万平方米,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庄浪县急需组织专家论证挖掘其潜在的巨大文化旅游价值,争取把庄浪紫荆山公园打造成一个享誉省内外的文旅名片。

  二是建设“庄浪水上公园”文旅新品。庄浪县水上公园开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312亩,园内培植苗圃200余亩,人工湖水域面积75亩,配套了观景小桥、凉亭、假山、湖心桥等仿古建筑,是一处具有休闲、娱乐、健身、交友、学习等多功能的现代文化旅游场所,旅游价值巨大,还需组织全县专业团队继续研究开发,努力把庄浪水上公园建设成一个能够满足县内外游客现代旅游需求的文旅新品。

  3.2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振兴的合力

  最近几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配合防疫工作需要,游客越来越倾向于节奏慢、周期短、距离近的出游模式,大家对安全、健康、舒适等文化旅游体验的品质更为重视。庄浪县应该正视文化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紧跟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加快全县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为乡村振兴形成强大的合力,努力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对不愿密集、亲近自然、出行便捷、绿色时尚的乡村文化旅游的需要。集中全县的人力、财力、资源,对岳堡镇的南峰寺、南湖镇的游龙山、赵墩乡的梯田生态风景区以及竹林寺水库景区等,加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与整合的力度,让景区旅游不断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凝聚更大合力。

  3.3 加强文旅队伍建设备足乡村振兴的人才

  队伍建设是关键。庄浪县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不断加强乡村文化旅游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文旅人才培训机制。根据不同景点的特色需求,利用线上线下、专业院校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联动的培训模式,努力培育乡村文化旅游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二是制定人才培训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全县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实际,创建一批本土化的文化旅游实践基地和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机构,定期组织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三是深入改革选人用人体制。以乡村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多劳多得”薪酬制度改革制度,不断完善奖金与业绩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努力构建推行职业资格考试和准入体系、职业经理人体系、特聘导游员体系。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要加大对乡村文化旅游策划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制度建设。允许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收益分配,逐步构建起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选人用人体制,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快速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与广度。

  四是建立联动联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产学一体、校企合作为手段,以职业教育集团、产业联盟等为载体,大力整合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的力量,建立政企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渠道,为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郑芳,屠志芬.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契机与模式探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02).
  [2] 高静,王志章.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乡村文化的变迁逻辑、振兴路径与制度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19(03).
  [3] 刘忱.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J].中国领导科学,2018(02).

作者单位:庄浪县南湖镇文化服务中心
原文出处:高小刚.庄浪县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07):35-3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