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备受瞩目。研究这种利用农村特有资源,吸引游客并拓展多种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1]的发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其影响对于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国家也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取消农业税、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等等,其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旅游局也针对乡村旅游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例:2006年制定的旅游宣传主题和宣传口号分别为“中国乡村游”、“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交通更加发达,城市的发展促使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周休二日制”制度的实施使城市居民的闲暇出游时间更加自由,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民自身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也在积极的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此外,中国广大农村积蓄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保护、传承、发展中国农村传统文化有着很特别的意义[2].
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从2006年开始乡村旅游相关的研究有了量和质的飞跃。而研究的主题,也从最初的浅谈乡村旅游[3],乡村旅游初探[4],跨越到了如今的乡村旅游研究综述[5-9],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筑、内涵研究[10-11],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文化[12-19],乡村旅游的游客以及社区居民行为研究[20-25],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研究[26-27]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一定的层次。而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对乡村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之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8-30].例如,张广帅[31]考察乡村旅游的概念特征并且给乡村旅游进行分类之后,分析乡村旅游的经济效果的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果的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相关影响,针对于此产生了乡村旅游的环境和资源的相关研究[32-33].例如,周晋[34]论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应该保护环境,并提出了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重要性。陈红玲等[35]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当地文化的碰撞以及农村文化的保护问题;并指出乡村旅游重要的是保护、继承、发展农村的原生态文化。在地理学方面,针对中国的乡村旅游,郭焕成等[36]进行了地理学方面的分类的研究;Zhou等[37]分析了中国丘陵和山区地带的乡村旅游现状、并预计乡村旅游发展方式的研究推动了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另外,乡村旅游作为中国重要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对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作用[38-40].随着乡村旅游相关研究的深入,针对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和文化的研究也开始增多。但是,卢小丽等[41]在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的乡村旅游研究热点之后,论述到国内学者更侧重于研究乡村旅游的地理空间结构和驱动机制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或者定量分析的研究比较缺乏。
中国众多学者针对欧美的乡村旅游进行了深度的剖析[42-43],针对乡村旅游的起源,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对当地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涉及。而和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农山村的振兴[44-47].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导致日本农村人口剧减,而少子老龄化使日本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促进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和城市的交流是日本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日本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总体来说,日本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注重事例分析和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针对以上提出实证分析比较少的论点,以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考察,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域特征和社会体系,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对郎德上寨带来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首先,针对郎得上寨进行文献调查后于2014年2月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做出当地农家乐分布图。其次,调查期间通过对村民委员会干部、雷山县旅游局干部进行的访谈把握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并且对当地苗族社会制度进行考察,判明促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苗族社会制度。再次,通过对郎得上寨村民委员会的访谈了解了当地收入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并于2014年2月对当地80家农户分发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为主题的调查问卷,从经济、文化以及村民的认知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2014年10 月为止共有效回收 55 部,回收率为 68.9%.通过整理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数据得出当地收入变化以及村民对当地文化的认知态度等。为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追加了对12户雷山县指定的农家乐的调查问卷,通过3个阶段(改革开放前、20世纪90年代、2014年)的对比分析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全国悄然兴起,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凭借其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
0、引言自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之后,乡村旅游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议程与重点扶植对象,发展更是迅速。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显著。但...
一、引言作为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甚是丰富多彩,其中的民俗文化更是积聚了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应该来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旅游业中的新兴旅游形式-乡村...
古村落一般是指有幸保存下来、并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古代村落。我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古朴的民俗民风与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我国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古村落乡...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旅游趋势。根据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旅游形态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乐休闲游;二是乡村农业观...
1、共生理论的涵义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97年首先提出,是指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与其他生物走向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一种生物...
一般认为,京郊农村旅游业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京郊农业旅游取得长足的迅猛发展,呈现了覆盖范围广、类型丰富多样、从业人口多等特点。据北京市旅游局统计,2013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1299个,总收入27.4亿元,增长1.8%....
题目:海口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路径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相关概念和理论(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功能1.乡村旅游概念2.乡村旅游的基本功能(1)对旅游者的功能(2)对旅游目的地的功能(二)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1.形象与旅游形象2.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概况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使旅游者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能够满足旅游者求异、求知、求根等需求并能产生经济效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进入轨道,但是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规划开发、营销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梳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文献,为乡村旅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