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文化
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于当地文化有何影响的研究并不鲜见。诚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旅游的发展会和旅游目的地文化进行碰撞,而产生各种效应[51-52].郎德上寨发展乡村旅游对当地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首先,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保护苗文化起着显着作用。在当地村民看来,郎德上寨的一切都是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但是在游客看来整个郎德上寨就是一个自然、人文博物馆。郎德上寨的村民也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了解客人的喜好,从而更加增强了对村寨和苗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不管是出于接待游客的经营目的还是传承苗族文化,在客观上对于保护当地风景和文化起着积极作用。郎德上寨展现给游客的除了村寨内的青山绿水之外还有特色的苗家风情和苗族歌舞。积极的发展乡村旅游使村民收入增加,特别是年轻农民无需外出就业也能维持生活。因此,苗族歌舞后继有人得以传承;此外苗族服饰文化、吊脚楼建造技术、刺绣、蜡染等等也得到相应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自我认可意识的增强。旅游的发展导致旅游地文化商品化;而且很容易被来访客人优越的经济条件所吞噬,尤其是民族文化。针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些国外的研究中,论述到少数民族文化被政治和商业引导而导致原汁原味的文化在逐渐流失[51-52].
而郎德上寨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反倒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其归根结底来源于该地居民的自我认可意识。在访谈过程中接触到的苗族农民对自我、郎德上寨、苗族的认可度都很高。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多的人认为民族智慧的结晶--苗族歌舞和苗寨特色建筑以及周围的青山绿水能够为其生活带来很多物质和精神的改变;也更愿意去给游客展示苗族文化。
3.3 基础设施建设
郎德上寨作为一个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的苗寨,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就是村民歌舞表演的收入。在按照工分制给村民分配旅游收入的同时,其中部分收入被留作为村寨的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该资金和部分上级拨款,被有效利用在修缮村寨、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停车场等)、以及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咨询处的设立)等方面。笔者在调查期间看到当地街道干净,停车场也有专人打扫和管理。
此外,村寨内以木制建筑为主,所以每年都有专门的防火小组进行全村巡逻和安全检查,对于保护村寨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4 结论
针对卢小丽提出的“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缺乏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笔者通过对郎德上寨乡村旅游的实地考察、农户访谈和针对调查问卷进行的数据分析得出:郎德上寨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依托,合理利用苗族特色的社会制度和工分制,加上有国家政策作为保障而得以蓬勃发展;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后,郎德上寨应在深挖乡村优秀文化,提高特色乡村魅力,以及保持纯真的乡村文化等方面继续努力;并对当地文化进行积极保护和传承,以及调动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方能保持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尽可能的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灵活利用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中国地大物博、跨域广阔,各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不相同,在发展乡村旅游时需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灵活利用当地的特色。第二,加以政策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解决农村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所以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的政策引导才能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此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和传承乡村文化,注重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是一个人一户农家的发展,还需要调动很多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成效并且有效的解决农村问题。此外,郎德上寨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农村女性和老人起着重要作用,对此文章没有太多涉及和分析;将作为课题进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祖群。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8):307-314.
[2] 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7,27(3):509-512.
[3] 姚素英。浅谈乡村旅游[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3):42-46.
[4] 韩丽,段致辉。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4):87-90.
[5] 郑杨,周志斌,朱莎。近 5 年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5):19-26.
[6] Su B. Rural tourism in China[J]. Tourism Management,2011,32(6):1438-1441.
[7] 林源源。国外农业旅游的运行经验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9(12):101-103.
[8] 王素洁,刘海英。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7,21(2):61-68.
[9] 蒲姝。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为例[J].生态经济,2010(5):119-123.
[10] 陶玉霞。乡村旅游内涵结构分析与概念体系构建[J].农业科学研究,2014,35(2):21-25.
[11] 周建明,蔡晓霞,宋涛。试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J].旅游学刊,2011,26(2):58-64.
[12] 尤海涛,马波,陈磊。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158-16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全国悄然兴起,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凭借其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
0、引言自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之后,乡村旅游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议程与重点扶植对象,发展更是迅速。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显著。但...
一、引言作为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甚是丰富多彩,其中的民俗文化更是积聚了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应该来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旅游业中的新兴旅游形式-乡村...
古村落一般是指有幸保存下来、并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古代村落。我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古朴的民俗民风与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我国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古村落乡...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旅游趋势。根据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旅游形态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乐休闲游;二是乡村农业观...
1、共生理论的涵义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97年首先提出,是指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与其他生物走向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一种生物...
一般认为,京郊农村旅游业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京郊农业旅游取得长足的迅猛发展,呈现了覆盖范围广、类型丰富多样、从业人口多等特点。据北京市旅游局统计,2013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1299个,总收入27.4亿元,增长1.8%....
题目:海口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路径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相关概念和理论(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功能1.乡村旅游概念2.乡村旅游的基本功能(1)对旅游者的功能(2)对旅游目的地的功能(二)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1.形象与旅游形象2.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概况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使旅游者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能够满足旅游者求异、求知、求根等需求并能产生经济效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进入轨道,但是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规划开发、营销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梳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文献,为乡村旅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