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郎德上寨乡村旅游的发展
2.1 郎德上寨概况
郎德上寨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距州政府所在地凯里市约29 km,距县政府约7 km,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是一个居民总数560人,140户人家的传统苗族村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迄今为止,村寨仍保留远古遗风、秦汉礼俗、明清建筑,加上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宛若世外桃源。
2.2 农家乐
开放的郎德上寨作为特色民族风情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人,作为村寨的代表来接待游客的农家乐也应运而生(图1)。从地图上来看,郎德上寨的农家乐分布于村寨内的主要道路两侧,说明交通对此影响颇大。另外,所有的农家乐都接受了严格的就业指导;也备有游客专用的设施等,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笔者在郎德上寨考察期间,发现郎德上寨的农家乐都镶有特色招牌,门口也悬有雷山县认定的农家乐接待户的牌子;在村寨的路口处有木制的标志牌为游客指示路线;村寨内表演场旁边的博物馆更是为游客展示了苗族独有的文化知识。这些硬件设施做到从游客出发,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特色乡村旅游资源
郎德上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当地的资源有着重要的关系。总体来说,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苗族村寨、传承了苗族饭菜酸辣风格并且利用当地绿色无污染原材料烹制的美食、以银饰和手工刺绣产品为主的苗族特色土特产、苗族歌舞、苗族同胞热情好客的服务等。此外,村内随处可见的路标、针对游客设立的旅游服务中心等均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4 促进郎德上寨乡村旅游发展的苗族社会制度
2.4.1 传统的社会体系和村民委员会 至清朝为止,中央到县都建立了严格的组织机构,而县以下多是依靠家族、宗族等地方组织或者官僚机构任命的社会团体、组织来进行行政治理。而苗族传统价值观注重集体,讲求团结,崇尚平等[48];天地万物,各种资源都是大家共有。郎德上寨被称为苗族文化圣地,村寨内部的治理仍然保持了很多传统的组织机构和社会体系。此外,苗族内部还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题,积年累月形成了独特的内部关系;依靠该关系苗族内部进行自我管理和治理。
苗族内部会根据个人的名声和在村寨内的影响而形成管理和处理村寨内部关系的自然领袖,比如鼓藏头、理老、鬼师等。此外,村寨里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俗称为寨老。自古以来就是这些自然领袖和寨老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处理村寨内部事务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苗族村寨也设立了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其代表村寨和上级党政部门交流,传达上级精神,代表苗民利益和上级交涉。最初郎德上寨发展乡村旅游之时受到村民抵制,而村民委员会就是通过说服村寨内的自然领袖并得到广大村民的配合,使乡村旅游得以蓬勃发展。
2.4.2 基于全民参与的工分制制度 郎德上寨发展了以工分制为主的旅游接待模式。工分制是中国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一种生产与分配制度,随着家庭责任制的出现而消亡[49],该制度在郎德上寨以乡村旅游的方式进行发展。在当地,工分制经历了约30年的发展,总体来说是适应该地区发展的。
首先,从旅游接待上来看,苗族歌舞表演和民族服装展示是吸引游客的卖点,这需要很多村民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完成。在游客到达村寨时,能够参与表演的村民均可参加,保证了歌舞表演的规模和质量;而表演结束后可以领取相应的工分并在月底结算成现金。其次,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主要体现在针对老人、儿童和妇女等相对弱势群体上,作为群众演员的他们也可以拿到一定的工分,这样提高了老年人和妇女对参与接待的积极性,有利于该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再次,注重群体的同时,充分展示个人特色。很多苗族人能歌善舞,对乐器有天生的驾驭感。郎德上寨在接待游客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专门人才,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为游客带来一场歌舞盛宴,并获得较多的工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旅游接待积极性。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工分制来进行分配的同时,注重个人特色和特长并且关注弱势群体是该村寨居民比较认可的分配方式。这种基于全民参与的形式,符合苗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3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
3.1 经济
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郎德上寨乡村旅游收入源头主要分为3个方面:歌舞表演、土特产销售、农家乐式的家庭旅馆和农家特色饭菜。在村寨总收入方面,1986 年最初开放时的旅游总收入为 5676 元,而2013 年的歌舞表演单项收入就达到 171175 元,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此外,如图2所示,从1986-2014年每隔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当地乡村旅游的收入有着大幅度的提高。郎得上寨村民在改善日常生活、提高儿童教育等方面灵活利用该收入,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2003年旅游收入仅占村民家庭收入的31%,而2008 年已经高达 50%以上[50].2014年在当地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部分村民家庭收入的80%来源于乡村旅游。此外,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50元,远远低于郎德上寨的8500元。可见,在经济收入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对该村寨有着很大的贡献。此外,针对55户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改革开放前绝大多数村民依靠农业、农副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乡村旅游尚未得到发展。到2000年,郎得上寨乡村旅游得到一定发展,部分农户的收入和乡村旅游相关。2014年,高达31户的农家认为自己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乡村旅游,可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当地农民的收入影响颇大(表1)。
郎德上寨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郎德上寨进行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显示,很多农民认为当地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为了解当地产业变化过程,针对雷山县政府指定的12户农家乐接待农户进行了追加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有利于新行业的成长(表2)。郎德上寨村民也从单纯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歌舞表演给游客展示苗族特色文化,促使郎德上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该村寨部分家庭也以乡村旅游为主要收入来源,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营模式。
针对表格列出的12户农家(雷山县政府认定的农家乐接待农户)而言,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传统农业到乡村旅游的转变表示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而且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也在积极地适应和推动其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全国悄然兴起,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凭借其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
0、引言自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之后,乡村旅游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议程与重点扶植对象,发展更是迅速。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显著。但...
一、引言作为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甚是丰富多彩,其中的民俗文化更是积聚了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应该来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旅游业中的新兴旅游形式-乡村...
古村落一般是指有幸保存下来、并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古代村落。我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古朴的民俗民风与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我国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古村落乡...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旅游趋势。根据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旅游形态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乐休闲游;二是乡村农业观...
1、共生理论的涵义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97年首先提出,是指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与其他生物走向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一种生物...
一般认为,京郊农村旅游业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京郊农业旅游取得长足的迅猛发展,呈现了覆盖范围广、类型丰富多样、从业人口多等特点。据北京市旅游局统计,2013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1299个,总收入27.4亿元,增长1.8%....
题目:海口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路径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相关概念和理论(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功能1.乡村旅游概念2.乡村旅游的基本功能(1)对旅游者的功能(2)对旅游目的地的功能(二)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1.形象与旅游形象2.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概况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使旅游者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能够满足旅游者求异、求知、求根等需求并能产生经济效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进入轨道,但是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规划开发、营销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梳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文献,为乡村旅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