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化产业链,需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受众主体:农民——消费者两端意愿为依托。充分发挥政策导向性优势,做到农民——企业——政府三方多元合作的形式,使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化产业链向着更高水平不断发展。
5.1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
5.1.1树立典型农户的示范作用,加强重点帮扶
送信息化下农村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只讲究表面工作,要深入挖掘农业与信息化相结合,每个地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特殊问题,只有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制定出适合不同地域特色的发展方案,让信息化优势切实地发挥效益,切实体现,让农民、农业企业得到回报。
以点带面是这项举措的一种有效方法,紧密结合农村合作社这条主线,有步骤地通过选择一些农村试点地区,重点扶持这些地区的信息人员配备、信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等技能培训以及使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建立重点示范区域,使模范带头作用逐步带动周边地区,使促进农村信息化主体回归农民,使农民自觉和自发参与到发展农村信息化活动中来,挖掘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农民完成信息化层次的任务。农业信息化的转变预示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是依靠农业信息化而不断提升。
5.1.2全力打造信息人才队伍支撑体系
要跨越数字横沟,人汴培养是关键。涉及到人冰培养的具体措施,要明晰的认识到农村自身的后备人才培养和向城市引进人才两项措施有着同样重要且十分重要的紧迫性。
首先,要形成结构齐全、理论严谨、层次分明的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电脑基础教育,加大计算机知识在农村的普及率;在学科建设方面,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扩大培养学生范围的同时,增强教学质量;不单单依靠传统大学教育,要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力量,从事办学和职业培训,在各大企业通过定期脱岗培训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建立人才在职培训制度。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激励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起城市带动农村的帮扶机制,扩大城市学校的教师和专业人士深入的农村中去,增加农村教育面,加大农村文化科技教育投入力度,充实最先进的农村信息科技教学内容,培育高素质的农村信息人才。
其次,应充分发挥城市信息化发展所汇聚的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信息网络技能乡村普及工程,以多种形式幵展信息知识的宣传教育,加速信息知识的普及和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网络应用水平的提高。包括定期向农村地区选派优秀农业信息人才,对村组干部、乡县农技推广人员、农村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经营大户、普通农民等逐级进行信息知识技能培训;还可通过远程教育、信息网在线培训等先进网络手段,向各级信息工作人员和网络用户传授信息采集、开发利用知识。
5.2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5.2.1加大民营资本投入比例,增加市场多元化活力
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增长迅速,尤其在科技农业、信息化农业方面,这一增长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入农村建设是解决目前资金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发动和引导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动员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高等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指定鼓励企业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的政策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民营企业加入农业信息化建设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产业带动型
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信息产业化,推动各自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建立,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在这其中有很大一批上市公司,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络销售平台,例如,做粮油加工类的金健米业,做种子类的敦煌种业,做果蔬生产加工的环通集团。分别在业界都是龙头旗帜的标杆地位。
(2)直接参与型
不少民营企业,开创独立的电商网络平台,专项开立各个领域的农产品特色网站。民营企业在最大限度发挥其灵活、创新等特色之外,也更好的为广大农业经营主提供技术支持。一大批民营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环球农业网,环球果品网,湖北省农业信息网商务版,湖南农业信息网商务版。
(3)合作开发型
对于生产规模未达到一定产业标准,无法独立建立网络销售模式的企业,为了寻求发展,他们开始与成熟的综合电商平台合作。“天猫”旗下的有专属的家乡特产专题,“一号店”有美食城都是针对于鲜活农产品销售的推广平台。
5.2.2形成立体化多种类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虽然在服务的方法和经验上还比较欠缺,服务的效果上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之处,但可以说,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以下列举了几种不同的网站办站模式:
在整体农产品网站行业规范中,坚持做到保证信息的实用性够,时效性强,信息的可追溯性可以延伸;建立多类高水平的特色网站,保证满足个性化服务的设计要求;保证设计和运行质量的高效,提高不同的访问手段;维持可持续性发展,让农产品信息成为可以有价值的商品;行业规划和监管方面,从自律做起到政府指导。
5.2.3监管部门发挥协调作用,引导市场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由于自身小规模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导致与大市场的对接困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政府的出现担任着将农民——市场——消费者三者串联起来,使得信息流可以在三者中间得到互通、交叉、快速的交流。
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普遍实现了网络或建立企业网站,这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对于农产品的流通来说解决了信息相对不集中,信息质量低下等问题,使我国农产品流通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
政府真正要做到的是在农业经济变革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帮助农民将处理好生产和销售两大难题,建立好规范的农产品标准化制度,引导农产品品牌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第二,以公开、公平、透明的方式来监督和规范网上交易,使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农产品的真实价格,使以销订产来指导科学的生产安排;第三,着力建设好网络交易平台,交易形式多样化,使交易主体多元化,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使商家更加快捷的获悉更有效的商机;第四,政府在项目经费上的支持,在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农村信息扶贫项目过程中,通过购买公司开发的软件等方式上对于民营公司给予相关财政上的支持,引导市场和谐多元化发展。
5.3加快我国特色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5.3.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物流
提高农产品商品生产的市场反应能力,手段就是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管理。对于农产品经营者通过现代农业物流方式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增加产品销售利润,缩短运转周期;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得到更切身的实惠,不仅能够加速农产品的流通,而且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
在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中,根据农产品不同的特性,物流手段不同的功能性,可以将现代物流技术大致分类为下图3所示: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产生了农产品流通大规模,长距离,多季节的特点。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对新鲜健康的农产品需求有大量的提高,同样给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使农产品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二是帮助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三是节约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市场能高效的自我调节,深化农业产业化改革。结合我国现有的基础和特有的个性,现代农业物流建设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1)交通通信设施建设
要稳固物流体系的根基,就要将实体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好,他们是组成基础物流系统的要素。实体系统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有: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内河航运建设。它们组成了物流体系运输载体,着力实体系统建设也是为发展快速高效运输提供物质基础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加快与农业物流有关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就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的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农产品的原产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产品集散中心,整合各方优势,并由仓储运输和装卸配送企业作为链接的纽带。
(2)仓储设施建设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产品仓库的要求也愈发趋于立体化。它不但要完成最基础的存储功能,还要承担挑选整理,加工分类的中转功能,同时更是信息沟通,物流管理的集散地。加快技术改造,实现农产品仓库功能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产品仓库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仓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地域跨度广,天气气候多变。南方的热带水果要运输到东北,沿海的海鲜鱼类要运输到西部高原,因此需要提供农产品冷冻,冷藏的设备,还要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设施,形成整体化的一条冷链物流。冷链物流系统是对传统农业物流的一次高水平的提升。冷链物流系统最初出现在R本,通过冷链物流实现保证生鲜食品的鲜度。根据农产品的特殊性质,将其分类为:干货食品(0?15摄氏度),蔬菜水果(0?10摄氏度),冷藏食品(-10^0摄氏度),冷冻食品-20 —10摄氏度)。它将每一项不同类型的食品分类存放,减少了再运输仓储阶段的损耗。
(3)运输装备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于农产品运输商不仅量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质的要求也R益提高。要想达到社会化更全,专业化更高的农产品现代物流水平,在运输设备和技术上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更新和改进。依靠科技进步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特殊运输技术与运输工具,解决农产品不易运输,不易保存,粉状、液体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
第三方运输体系,由第三方提供高水平的运输服务,使物流在农产品销售中作为一项单立外延的服务,保证专业的工具,专业方式,完成专业的物流运输工作。
创造了一条龙的货运方式,对产地、销地及产销地都较稳定的产品,事先通过与铁路、陆路交通等运输部门签订协议,规定专门的收、到站,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稳定运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5.3.2建立规模化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
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是指集产业组织,经济运行等的物流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组织区域,其功能除了一般的仓储、运输、加工(工业加工和物流加工)等功能夕卜,还具有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服务项目。
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主要有两大功能:集约功能和调节优化功能。集约功能是指,农产品物流中心对物流相关的主要设施设备以及有关的通信、贸易、管理等方面的多方位整合。集约程度高规模大,是流通领域大生产的一种代表,是具有规模效益的流程设施。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基础设施的集约,将分散的多处仓库场地整合在一处;技术能力的集约,利用大规模处理设备将物流技术进行一站式的规范化操作;管理模式的集约,指的是在组织和管理方面釆用更为高效和严格的管控。
调节优化功能是指农业物流中心通过集中库存、合理配载、共同配送,集成物流信息,使运输组织更加合理,提高货车装载率。整个物流系统就如同一个信息汇集地和指挥地。可以降低车辆空时率,减少不合理运输,减少货运交通流量,缩短物流时间,提高物流速度,减少多次搬运、装卸、存储环节,提高准时服务水平,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费用。
在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的过程中,应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一座高效完备的物流中心应当包括仓库等基础设施,还应有配套的信息网络,商检等功能。这不仅是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也是体现农产品物流中心系统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产品物流中心系统的构建以及顺利运作,需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预先统筹规划,强大的人才后备做为支撑;农业产业化的结构关系到整个农业的发展,与之同时,制造业,销售业,金融服务业,信息业等总体发展状况,直接关乎到农产品物流中心系统的运作方式和运作水平。
5.3.3政府帮扶与导向性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
现代农业物流中心的建设,政府职能是引导招商解决资金问题,整体统筹解决规划方案问题,提供帮扶指导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实施监督保障建设的质量安全问题。做好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就要顺应电子商务大趋势的发展,政府有条理的帮扶,企业有规模的投资,合理有规划的建设,同时要统筹好长远规划与眼前利益。
农产品物流中心是关乎到农业物流体系形成的一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它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必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的流程如下图4所示:
在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中,政府部门以规划、建设和经营的“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贯穿其中。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调控和服务职能,对于物流中心园区的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要利用“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的管理,有必要的情况下单立部门特事特办,同样也要注意发挥行业自律和物流协会的管理作用。在项目研发阶段,政府可派专家和专业设计单位指导和规范总体设计方案;在基础设计建设阶段,相关的政府部门发挥管理监督的职能;在招商引资阶段,政府部门应充分保证政策导向性作用,以地方法规优势,留住资金,留住人才,创造条件为农业物流中心服务。
5.4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
5.4.1建立规范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农产品供给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元化。为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为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监督检验效率,许多发达国家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建立了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农产品相关的信息服务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美国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涵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个方面,其中《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另外还包括《联邦肉品检验法》、《食品质量保障法》、《公共卫生服务法:K《禽类产品检验法》、《蛋类产品检验法》、以及《联邦杀虫剂、杀真菌剂和灭鼠剂法》等。
除了这些基础的法律法规,还有一系列用来规范立法程序和实施国家样本检验的程序性法规。具有预防性作为美国食品安全法规制定的重要特点,已经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较完备的法规体系。
加拿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有许多专项法律,如《植物保护法》、《谷物法》、《肉类检查法》、《消费者包装标签法》、《肥料法》、《种子法》等等,除了基本的法律之外,加拿大还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条例,可以作为法律的补充o円本对于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整个过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
闩本的主要法律有《食品卫生法》、《农林产品品质规格和正确标识法》和《植物防疫法》等;除了基本的法律以外,円本出台了较为完善的专项法律,包括《屠宰法》、《食品安全基本法》和《健康促进法》等,基本法律和专项法律相互补充,为农产品(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发达国家在法律法规之外,同时配备有相配套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更可以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大众需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些共性,比如有明确的目的性来制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相关联性;农产品质量标准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
发达国家通常有两种体系的法律规章,一种是由政府制定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法规,另一种则由相关的行业协会制定并进行管理的,需要企业自觉配合执行,欧盟的标准体系也承接这两种类型。目前,欧盟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非常完备技术标准体系,其中农产品技术方面的标准就达到两三万个。欧盟指令通常以指令的形式发布,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消费者健康方面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标准(3)。
农产品标准化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有力保障和重要支撑,要在农业生产中将标准化切实有效的推行贯彻,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之下,必须在宣传、制定、实施,这三个方面不仅要做到严格把控,同时更要结合好现实环境。
首先,在农产品标准化的渗透宣传前期,就要考虑到,最终的制度执行者是农民,要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和工作开展的困难性。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办理讲座,ffl间手把手帮扶,让农民切身体会到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优势和好处,另一方面在规章制定的过程中,简化条例,直观明了,达到通俗易懂好操作的程度。
其次,在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的标准设定时,不仅要遵循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同样要符合地方标准和一定的农业操作规范。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的制定,要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又要和国际农产品标准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农产品的标准化是渗透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各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确保农产品的品质保证。
第三,加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力保农民增收,是标准化法律法规实施的主要目的和准则。一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体系,应当以标准化技术推广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在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只有这样I能确保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结合产地和市场两个方面,建立全国性的或跨地区的质量监测和检测协作,利用信息网络,通过人员培训和配置统一检验仪器确保标准体系和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确保剔除地区死角,行业死角。让农产品产业化更加公丌透明,高效。
5.4.2健全可追溯体系严格保障食品安全
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性是指:在一旦发现危害健康问题时,可按照从原料上市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有必须记载的信息进行追溯流向、回收未消费的商品、撤销上市许可等活动,以达到切断源头,消除危害,减少损失的目的,这种从消费者到原产地的查询特性称为可追溯性。
建立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即建立一个覆盖农产品(食品)从初级产品到最终消费品各个阶段资料的信息库,从而一旦发现农产品(食品)质量问题就能立即找到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谁出了问题。这样有利于控制农产品(食品)质量,并可及时、有效地处理质量问题,追究责任,最终提高安全水平。
可追溯制度通过确定产品的身份、历史和来源,增强依据生产和销售链追踪产品的能力是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成功的要素之一。一般来说,建立可追溯制度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当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构成危险时,可以及时有效的从市场上撤出有问题的产品;促进对危害环境和人类与动物健康的无意识的、长期的影响进行识别与监测;有助于对标识管理进行统一控制。
可追溯制度与标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目标,但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关系。可追溯制度能够提供进行标识的信息,良好的标识管理有助于可追溯制度的实施。可追溯系统强调产品的惟一标识和全过程追踪,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在其各个生产环节,可以实行HACCP、GMP或IS09001等质量控制方法对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标准化己成为快速溯源系统建立的关键技术和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农产品的原料供应、种植养殖、农肥农药使用、生产加工、储存保管、物流运输、销售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模式和云计算技术对其进行跟踪反馈,从而实现农产品安全信息化的监控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建立起数据库,给每项农产品编辑对应的“身份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验证,整合完善“政府一生产者一消费者”的三者互通可溯源数据链。
一是,政府部门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生产加工、监督检测、包装标识、仓储销售全过程实施监管,依托预警报警、统计分析、市场检查等手段,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管理效率和政府公信力;二是,企业对生产、加工过程实施全程信息化管理,增强责任主体意识,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维护企业品牌信誉;三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查询追溯码,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增强消费信心,培育正确的消费理念。下面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图5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每个环节都是釆取跟踪、追溯双向互通的信息对接模式。实现农产品的跟踪、追溯功能,就必须要明确系统追溯的范围。下面从不同范畴规划这一系统:
(1)时间范畴:农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信息,包括种植养殖、基地环境等生产情况、加工过程、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各个时间段的信息。
(2)区域范畴:确定区域的位置,以及区域的范围。
(3)对象范畴: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
针对不同范畴的划分我们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安全监督检测、预警控制等信息的记录、传递与管理。我国的农产品以及农产业要想获得足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质量安全是重中之重,同时它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的物质保障。可追溯体系是一项双向查询系统,“从田头到餐桌”、“从餐桌到田头”只要产品出现违反相关要求的情况出现,就能通过系统立刻找到问题的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跟踪、追溯体系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完全的管理,不但可以立刻追踪到危害产生的源头,还可以有效的进行风险程度的把控,同时能够及时的执行相关违规产品的回收,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