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

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30 共452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5 章 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5.1 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农村村民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从必须消费转向需求消费。经济的增长使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村民的文化需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们开始寻求自身对文化的需要,需求知识、需求美好、需求快乐的愿望十分强烈。从目前的消费情况来看,全国的消费状况大多属于消费活跃、消费结构优化阶段,人们的消费观念从传统的生存型转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内容丰富,对文化这种陶冶情操、传播美好的活动需求越来越高。双鸭山市农民的消费状况也开始向此方向转变。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由“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资料中显示,2006 年到 2012 年黑龙江居民的收入增长带动了文化消费,对文化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虽然文化消费与衣食住行相比支出较小,但每年均呈上涨趋势。

  农民对文化需求的增加另一点关键因素是科技的不断进步,村民的生产率得到了提高,节约生产时间,村民的闲暇时间更充足,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制后,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传统的业余生活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对娱乐、教育、旅游、文艺等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大大增加。通过某市对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调查,近几年村民对文化需求增加速度高于物质需求。

  对于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可以定位在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为主要方向,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发展、带动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群众业余生活、保障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权利为主线,以此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也能够将文化市场化、普及文化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增加经济收入①。

  5.2 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思路

  5.2.1 制度与规则先行

  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开展需要有方向、有质量、有结构的宏观调控,将文化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切实从“办文化”转变到“管文化”.政府需要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从计划到实施,实现统一的农村公共文化项目的开展。

  制度与规则的制定需要通过以下三方面:①制定全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方针,建立公益性文化项目;②大力鼓励、扶持民办文化,为村民提供免费的专业培训指导;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评估体系,在工作中进行阶段性的考核测评,对文化工作的实际成绩做出评定并予以公示,将文化建设看做地区发展的重点项目;④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单位的监督制度,对公共文化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年终评估,以下拨经费对评估达标单位给予鼓励,不达标单位则扣除经费。

  5.2.2 政府投入与私人投入相结合

  文化建设离不开财政投入,目前来看我国下发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出较小,虽然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上涨幅度不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小。因此,若要全面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具有稳定、可行、现实和长效的财政投入。对于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由政府补助、集体投入和私人募集相结合,采取“三条腿”发展形式,即政府、集团、个人共同努力,充分利用社会共有资源兴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2.3 发挥小集团作用

  农村村民在村长、村书记等村干部组成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形成了村集团,但群众之间还存在一些由个人性格爱好相近、亲属关系而自发组成的不固定形势、无固定成员的小集团。这些小集团经常一起组织活动,关系融洽。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小集团组织的活动也逐渐丰富,小集团内的文艺创作更具有乡土气息,村民也喜闻乐见,并且通过不同村落之间的文艺演出,使小集团内更加团结,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来感染村民,带动村民的文化需求,影响村民的文化选择。

  5.2.4 运用激励机制

  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进行职能定位,实施专岗专人,对村民的文化宣传、经济提升、文化管理、文化事务等方面设立专门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社会招聘制度,并对管理工作制定目标责任书,阶段性的考核、评分,奖优惩劣。制定资金协调业务,将资金使用纳入管理目标考核中,对文化活动的费用管理、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均由专职人员负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活动成本。年度剩余资金用于奖励影响大、反响热烈的文化活动。

  5.3 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

  5.3.1 建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法规

  公共文化的管理机制应该得到创新,全市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设施需要全面面向农村。根据市、县、镇、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及发展战略。可从两方面入手:①虽然国家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但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还十分欠缺,政策不系统、法规不具体,两者不配套产生的操作性不足。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法规主要是规范性文件为主,没有法律效力;②规范性文件通常是政府宏观调控、全面指导的形式,以构建目标为主,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存在执行力不足、缺乏硬性规定、没有政策支撑等情况,特别是在经费上难以保证。

  全面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政策法规:①需要尽快对农村公共文化政策进行研究,修订和完善原有政策,确保政策的系统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同时还需要制定刚性政策配套的法律法规。②改变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管理上的误区,避免管理随意和人为管理情况。我国目前法律中还没有体现独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法律制度,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法律,可以颁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服务基金、文化服务开展法等。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的规范,保障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并且需要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地位和责任。

  5.3.2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针对农村现有情况制定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准,并配备一定的公共设施,政府应该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当地农村也可以适当放宽政策,给予社会集体相关利益,来促进社会集体给予农村相应的建设资金。同时,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监督资金使用、设备配备以及设备更新等。

  5.3.3 建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

  建立农村文化服务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要通过两方面进行:①改善预算机制。农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障碍应属财力不足,通过增加对农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预算,建立起财政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改变向农村文化专项投入力度,预算中不仅需要包括文化开展、文化设施匹配、文化人员建设等方面,更重要的应该加大长期运营、管理和维护的经费。②构建长效运营机制。运营管理模式需要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基于现有的行政管理运营方案作出调整,通过制定地方政策法律法规对政府采购实行外包服务,调动村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5.3.4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多元为辅的投融资机制

  对现有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完善财政支出方面的监督与管理。首先,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的投入;其次要根据本地特有情况制定财政管理方法;最后需要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政府投资力量不足,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与开展。因此,需要扩展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国家提倡金融单位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支持,并鼓励社会集体、个人对此给予资金帮助,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问题。另外,需要落实农村贷款税收政策,对文化建设贷款项目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和相关奖励。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提供资金帮助,通过周边城市的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来带动农村经济、文化素质、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提高。

  5.3.5 积极创新文化服务、活动方式,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政府要积极鼓励农民创新文化、自办文化,开展农村题材的文化活动,使农民加入其中成为农村文化服务建设的主体。对于公益事业的农村集团,如农家书店、文化大院等,允许以营利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对反应热烈、影响较大的文化项目予以相应的财政鼓励。当前东北地区的农村文化市场还处在发展阶段,按照市场中的服务原则,将文化活动成员给予资格认证,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市场,包括电影放映、书籍租借、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不仅通过经济对其进行掌控,还需要从行政管理上将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与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保护村民对文化的享有权利及公平性,并需要提升文化活动质量,以优质服务、低廉价格的标准将文化服务输送到每家每户。

  在黑龙江省大力推广农村文化建设期间,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十分丰富,对文化建设的需求逐渐被满足。2012 年市级管理人员组织艺术表演团队到农村演出多达 3600 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也达到了 70%的覆盖率,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从传统的麻将、扑克转向了阅读、观影、参与演出等方面,满足了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获得了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

  5.3.6 加强提供文化服务产品的专业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双鸭山市农村文化人才较为缺乏,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培养民间艺人,政府组织培训班加强村民对文化的认识。提倡民间艺人及文化骨干对村民进行文化艺术指导,活跃于村民间,为传承民间文化作出贡献。另外,领导班子需避免老龄化,原有领导班子通常是退休的文艺工作者,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改变领导班子成员结构,让有能之士担任,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导、管理、组织能力,为农村文化服务建设发挥带头作用。

  5.3.7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双鸭山市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具有大煤田、大粮仓、大森林、大湿地、大农场的城市,拥有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双鸭山市注重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开办的煤炭文化、冰雪文化、生态文化等均为双鸭山市打造了特色的文化品牌。

  煤炭文化是双鸭山特有的文化资源,通过展览、论坛、书画、文艺演出等多项文化活动展示了双鸭山煤炭文化的丰富内涵,再现了双鸭山市的风土人情,使更多的城市人口向往双鸭山市的生活。另外,双鸭山市曾多次举办“赏花节”,通过赏花文化的宣传,打造了一批“以花草为媒、以节庆会友、以魅力招商”的独特文化品牌。

  早在 2004 年,黑龙江省便开展了“文化艺术之冬--冰雪文化节”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的冰雪文化从筹备开始便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力求从规模、层次、项目、范围上均达到一流的文化艺术水平,通过市民的积极协助下,到今天黑龙江冰雪文化节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色之一,十分具有代表性。

  双鸭山市在文化大发展的潮流中,越来越注重生态文化,全市上下在生态文化的思路上开阔了更为多样化的文化发展道路,不仅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同时双鸭山的经济也得到了提高。双鸭山市权利打造生态城市、举办红色游、文化游,力求打造出市级生态旅游的朝阳产业。

  双鸭山市的赫哲民族、赫哲文化是双鸭山独有的一道风景,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赫哲族有语言但是没有文字,长期的江边居住条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渔猎文化。随着江边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赫哲民族面临着消失的危机,为保护赫哲民族,双鸭山市建立起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文化遗产结合保护,尤其是针对自然环境、民族特色、活态性进行传承和保护。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