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东南亚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学家和城市地理学家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研究,并不断完善其内涵,都市农业开始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受到重视。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其中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的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都市农业成为了当前我国城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都市农业的研究热潮也随之而来。有不少学者更全面的综合研究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农业发展道路,并提出了我国发展都市农业的不同之处。像我国着名农业学着刘长运认为都市农业指地处都市间隙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从地域分布而言,它包括镶嵌在都市内的插花状小块农田和庭院绿化与城市美化的绿地,也包括城郊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还包括远郊甚至大都市经济圈内适应大都市市场需求的农业②;廖森泰认为都市农业指在城市地域空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生态空间格局,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结合,借助现代技术,使农副产品生产与都市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环保、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功能融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等观点③.由此可见,学者们对都市农业的定义持不同意见,笔者将其综合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都市农业即市郊农业。分为市区农业和郊区农业两大类。市区农业主要以生态产品为中心,以提供非食物性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包括绿化农业、立体农业、公园农业三种类型;郊区农业在为都市提供安全、鲜活、营养的农产品同时,美化和丰富城市的生态环境,包括体验型农业、绿化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四种类型。②都市农业即城市农业。这种农业现象与城市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可概括为三类:一是服务型,都市农业利用农业的自然属性满足城市居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需要;二是产品型,都市农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出满足都市居民新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三是体验型,城市居民通过租赁方式,租种城市周边的农田,满足特殊生活追求的一种消费。
③都市农业是现代都市建设的组成部分。依托城郊农业基础发展,带动城市农业从单一产业模式向农业多元化全新模式转变,有利于城乡经济产业的协同发展。
④都市农业是新兴农业概念。是一种消除城乡差别,消除工农差别,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发展模式。不同地区的都市农业产生的多种多样形态,都真实的反映了当地城市经济发展和周边农业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综上所述,都市农业的内涵十分广泛。都市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都市农业的发展类型和内涵各不相同。它既是地域型概念,也是时代性概念,反映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对城市与农业关系的一种重新定位与思考。
特别指出的是,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明显不同,它满足了人类社会进步对农业生产提出的新要求,能为都市人提供新的产品、服务和效用,极大的改变着都市人的生活水平,是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说都市农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将会不断丰富、扩展与完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沈北新区是沈阳市的重要北部拓展空间,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有条件和基础率先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并在沈阳市都市农业建设中起到示范、推进作用。十二五以来,沈阳市都市农业有了较快发展,作为沈阳市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沈北新区的都市农业也有了长足进步,园艺农业、科技农业等都初具规模。但由于起步晚,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的不足,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都市农业优势、区域特色受到严重制约,这势必将对沈北新区都市农业的整体协同发展带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沈北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合沈北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现实条件,对沈北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和具体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指出沈北新区都市农业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充分发挥沈北新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都市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3.2 研究方法
本文属于综合性研究,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文献收集法。一方面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都市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研究文献与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整理分析沈北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相关材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详实的现实依据。
②典型案例分析。以沈北新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全面分析都市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状特征与未来趋势,为沈北新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提出相应对策。
1.4 研究总体思路与框架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论证发展都市农业的背景、意义、国内外对都市农业研究发展历程和理论论述,给出概念的界定,并分析一系列可供支撑的理论。
其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综合给出沈北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研究出评价体系,给出正确评价。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给沈北新区的都市农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研究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等。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对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相关论述进行综述,以作为本1第二部分介绍都市农业相关概念、发展模式及类型,对都市农业的涵义、功能及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本章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分析研究沈北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以 SWOT 分析为主,主要针对沈北新区都市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方面,论述沈北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提出沈北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战略,指出沈北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并对沈北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进行构想。
第五部分提出沈北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实施意见,以及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沈北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沈北新区都市农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