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中俄地方合作
中俄地方合作是指中国省市、自治区同俄罗斯各州、共和国、边疆区等联邦主体在各领域的合作,地方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毗邻地区特别是口岸地区是中俄地方合作的主要平台和基地。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提出要深化地方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并明确提出:“把中俄漫长的边界变成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纽带”①,2008 年 7 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时,明确提出“中俄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关系,2010 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同志在海参崴举行的中俄地方合作座谈会上,勉励东宁县“要建设中俄特别是远东地区合作典范”. 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不仅是指经济方面的合作,而且还包括政府间、民间在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全方位促进中俄经贸合作及深化中俄友谊,保证中俄经贸合作长远、健康、高效发展。
2.1.2 合作基地
合作基地是由双方地方政府间合作,在划定区域内进行规模化建设,以经济园区、连锁加工、平台建设等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区域化建设模式。设立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试点示范基地,从两国合作要求看,是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落实国家领导人有关精神的具体措施。从两国合作区域看,东宁县背靠老工业基地,面向俄罗斯远东最发达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已成为中俄地方合作的前沿和“桥头堡”.从两国合作方式看,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着眼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双向互动、相互促进,立足于互惠共赢,实现中俄毗邻地区的共同繁荣发展。从两国合作载体看,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试点示范基地为两国地方合作搭建了一个“实验田”、“窗口”和平台,有具体的合作项目、产业及有效措施,将在体制机制改革、口岸管理方式、服务平台建设、经贸通道建设、跨境连锁基地建设、人文互动交流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努力改变中俄合作不全面、不平衡、不协调、不适应现状,促进中俄地方经贸合作转型升级步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贸易壁垒理论
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是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一般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类。就广义而言,凡使正常贸易受到阻碍,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受到干扰的各种人为措施,均属贸易壁垒的范畴。如进口税或起同等作用的其他关税;商品流通的各种数量限制;在生产者之间、购买者之间或使用者之间实行的各种歧视措施或做法(特别是关于价格或交易条件和运费方面);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或强加的各种特殊负担;以及为划分市场范围或谋取额外利润而实行的各种限制性做法等等。
作为边境贸易的一种新发展模式,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必然要涉及贸易壁垒问题。以贸易壁垒理论的相关研究为指导,有效解决通关制度、劳务指标、商检制度、产品准入等多方面问题,合理规避治理“灰色清关”,对于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2 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全力解决经济科学中一个重要且令他人困惑的主题:增长的根本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条由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演进道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罗默(Romer.P)、卢卡斯(Lucas.R)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理论和问题的兴趣,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的研究潮流。
这一理论自产生以来,迅速成为理论关注的焦点,对世界经济增长,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突破是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中,提出要素收益递增假定,其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增长,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在长期内可以单独递增。技术内生化的引入,说明技术不再是外生,人类无法控制的东西,而是人类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投资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的融合。这一融合的显着特点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和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地跨国差异,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幅全新的图景。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转轨升级,越来越多的崭新元素加入并影响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东宁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必然要综合运用县域内人力资本、资源、技术、贸易渠道等多种力量,做好协调配套发展。
2.2.3 新生产要素理论
一些学者针对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情况、新特点,又提出不少比较新颖的理论,直接修正和发展了 H-O 学说。其中一部分人仍用生产要素差异来论述国际贸易,但同时扩大了要素的范围,赋予要素新的含义,由此产生了新要素理论。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和土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无形的“软件”要素越来越成为形成贸易的基础,它决定着一国比较优势格局。主要有人力技能说、R&D 学说(研究与发展学说)、技术进展论、信息贸易理论等相关理论,虽然都未成系统,也不很完善,但提供了研究的新见解。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传统生产要素的不断演变以及新要素的逐渐丰富,极大地推动经济结构的完善进程,“软件”要素在经济领域的作用日益突显。东宁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作为一种跨越国境的经济合作,运用新要素理论,有助于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一步扩大其发展视野,构建一种完善、规范、科学的经贸运转模式。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