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国外的相比很分散,且起步很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有后来居上的优势。
1979年遥感技术开始在农业应用。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的建立,是农业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我国开创先河的首个农业研究机构,以统计应用方法、数字计算和数学规划模型为基础的应用程序。1987年,传播农业信息技术有了统一领导和组织,建立了农业部信息中心,关注和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和试点领域的应用推广。农业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幵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始于国家农业信息网和国家农业科技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投入运行,一些对信息农业应用冇实用价值的数据信息库建立,各类在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成功开发。截止2004年底,全国实现了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中心,其中31%的县级和80%的地级政府单位成立了局域网,42%的县级和84%的地级政府单位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77.5%的县成立了服务信息平台。截至2006年末登记了 800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涉农网站域名。国家农业信息网、国家农业科技网、北京农业信息网等是功能相对齐全,信息资源充足的网站,它们拥有规模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开发,带动了农业信息化的高效率发展.
信息技术研究动态方面,自80年代以来,全国掀起了一场农业信息化系统工程,包括了信息管理系统、遥感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资源和地理信息环境方面的应用研究,获取了实质化进展
(1)农业数据库的逐步投入和完善使用:数据库建设的不断发展,已经获得很大的进步空间,其中一部分功能已经赶上国际水平,同时为了让农民等涉农者获取更多的国际农业信息,加快我国农业数据库的发展,还引进了国际食物信息数据库、国际农业生物中心数据库等等;当然,我国现有数据库在实际操作中起到很大作用,比如中国畜牧业综合信息库、中国农业文摘信息库等汇集了国内大部分涉农领域的各种数据,为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2)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科技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农业管理系统在信息系统中高品质、高收益和高效率的应用.主要囊括:乡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水稻种植计算机仿真系统辅助管理计算机系统、农业信息化经营管理系统、水稻种植、玉米生产、棉花生产计算机仿真系统、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咨询管理模拟系统。
(3)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我国己幵发的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分别是:小麦、水稻主要病虫害诊断和专家管理系统、玉米和小麦栽种专家系统、树园专家系统的计算机管理专家系统、中国农村决策支持电力管理系统、县(市)农业预测规划系统等,为各类农业领域进行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价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管理系统,在生产应用中得到了经济收益的高回报
(4)多媒体技术在农业上的使用:我国第一个多媒体制作部--文献信息中心,是最早的多媒体农业信息产品研发基地,旨在用最简洁的方式展现农业的生产全过程。
(5)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部分人力劳动可以由机器来代替,即为农业自动化,尤其是在农耕和加工生产方面的使用.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是为国为民的综合性工程,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才能促进其发展。(1)系统性的培训农民掌握知识的能力。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资料更是困难,这就必须加强农民的培训,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中加入信息化知识题材。(2)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信息技术或信息技术论坛的沟通和发展的会议,以此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管理层之间互动,经过对国内外行业组织发展状况的了解,信息技术的运行发展机制。构建农业建设互动的行业信息交流平台,完善农业信息共享机制。(3)根据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品生产的状态,依托信息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农业。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4)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农业,政府为主导,体现在诸如规划、支持和投资领域。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推动管理整合,减少重复的设施建设和资金铺张浪费,使利益最大化;制定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划和标准;出台相关立法和信息政策法案,平衡权利,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监督实施。与此同时,加大投入农业相关的信息技术建设。
四、研究内容
文章的理论基础是信息化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通过水平测算,总结济宁市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本文一共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和动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信息化基本理论及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以信息化基本理论为突破口,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国外的测度方法归纳总结。第三部分分析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并对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概述农业信息化在济宁的发展情况,根据地域的特点选择测度模型,对济宁市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且分析出现状。第四章。济宁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剖析现阶段出现的情况:涉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标准不健全;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不高,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第五章济宁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对于现存的实际问题,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建设、推广多元化服务等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对济宁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研究方法
(一)梳理文献法: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二)实地调研法:结合研究深入现场进行调查。
(三)访谈法:走访当地相关部分对领导访谈,以及对当地农民进行访谈。
(四)对比研究统计分析法:二者相结合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及成果的可信度。
文章从两个方向分析济宁市农业信息化进程。一,结合计量模型,对济宁市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二,结合济宁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而后提出应对策略。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结合对济宁信息化进行研究。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