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商务管理论文 >

国际商务谈判权力的建立与沟通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2081字
  摘要

        一、关系建立和维持策略

  
  在新媒体的发展下,国际商务谈判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型谈判模式相比,新形势下的开展过程失败的几率较大。在着名新媒体发展下的阿里巴巴网站中,对于一笔出口贸易,每100个点击产生15个询盘,而询盘的产生并不代表谈判的生成,大约有100个询盘才能真正生成一笔国际贸易。在面对低询盘或者说谈判无果的情况下,如果谈判人员无法冷静、心平气和地面对,很容易通过网络传导自己的坏情绪,最终破坏掉双方建立已久的商务关系。
  
  在新媒体背景下,谈判者在对新兴软件使用时需保持一种建立长期合作的积极心态,避免因为情绪忽然失控引起的不经意的破坏良好合作关系的行为。
  
  二、谈判权力的建立策略
  
  建立谈判权力策略即为尽最大可能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在新媒体情况下,作为卖方谈判者应全面掌握自身产品优势和产品的相关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主动掌握对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以尽量避免对方以自己的潜在竞争对手的商品为由,进行“低价轰炸”是策略,以期我方降价让步。
  
  基于着名谈判专家尼尔龙伯格的基本需求理论:人们在每次行为时,通常只考虑那些尚未满足且在自己能力可及范围内的需求,这就是基本需求。谈判中谈判者抓住的对方的需求越是基本,获得谈判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卖方可以以产品更好的品质、性能、价格等方面入手,抓住买方真正的基本需求,来提高己方的谈判权力。
  
  三、国际商务沟通策略
  
  1.理解文化语言的评价偏差
  
  由于各国的文化语言差异导致对同一事物或同一句话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尤其在新媒体下非面对面谈判过程中,这种偏差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由于新兴工具的使用,在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在国际商务沟通中,西方人多为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中国人则喜欢先寒暄或间接表达自我意见,他们不会直接拒绝西方人的要求,而是通过迂回的方式来达到对方让步的可能,但西方代表误认为在表达清自我意向后会直接将谈判拿下,最终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双方的误会,最终无法达成合作共识。
  
  谈判者在进行谈判时,应及时弥补因文化语言带来的评价偏差,学会辨别偏差,不要让语言成为直接交流的障碍,并注意对事实的客观反应。
  
  2.促进正面的社会归因
  
  在国际商务沟通中,人们会对彼方的第一印象做一个心理归类和判断,尤其是在商务谈判中,很多谈判者进行心理研究,有的心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了解对方的气质以便我方对症下药,但固定模式很可能会启动正面或负面的刻板印象,甚至激发歧视行为。比如说话是否有口音,黑人还是白人等。
  
  在商务谈判中,应提高自我要求,对他方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1还要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如对语言标准性的训练、规范用语的训练,以及专业性、肢体语言等的训练,促进正面的社会归因。
  
  3.直接接触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进行寒暄和自我介绍的方式是不同的,人们对肢体语言的理解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拥抱。在新媒体背景下,双方进行交流时,我方一般会寻找一个友好的切入点,比如会在双方谈判顺利进行时提出:“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吃饭,真希望和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我方看来,这也许只是一种客套,但也许对方会当真,比如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是直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商务谈判中,要深刻的理解 语 境 间 的 差 异 性,对 于 人 际 互 动,要 提 高 文 化 交 流 的效果。
  
  4.商务谈判和决策
  
  根据研究,美国的谈判专家多以交换信息和解决问题为主要策略;巴西倾向于用不同方式去贯彻他们的策略;在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地区,谈判专家则偏好竞争的谈判策略,新媒体形势下依然如此,每场谈判都如同一场对决,双方都尽力在规避自我弱点,对一些事实带有夸张色彩。
  
  例如,在一次中美贸易视频谈判中,美国客户只想快速高效的解决谈判问题,而中方更多的是通过构建长远利益角度来维持双方的关系,而美方对这种形式的谈判无法理解,最终因中方没有认识到冲突的关键所在而导致谈判破裂。
  
  一是安排谈判,二是切换谈判。双方谁先来进行发言,发言时间,以及谈判过程中的语调、肢体语言都需要进行深刻的了解,低语境的人会预设冲突而采取对抗态度,而高语境文化的人则比较被动,避免对抗。因此,谈判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错误的沟通和谈判会导致关系破裂,在谈判和决策前的准备过程中,要对谈判进行认真的分配和安排还有及时进行信息转换避免对抗和冲突。
  
  5.换位文化差异
  
  如果双方都注重到了彼此存在文化差异,并对此次谈判具有很高的重视性,很可能都 会 站 在 双 方 的 角 度 去 考 虑 问题,即双方都选择迁就对方的习惯,最终导致了文化换位的差异。比如,在以此谈判中,我方深入了解对方国家在进行商务谈判时会准时到场,于是提前十分钟进入谈判会场,想掌握谈判的主动性;不料对方也从我国文化习惯方面入手,了解到我国有提前入场的习惯,于是提前半小时进入谈判会场,最终出现我方“迟到”的尴尬现象,双方因为“心照不宣”而没有做好配合,最终增加谈判阻力。
  
  在国际商务沟通中,不能一味地效仿,应灵活运用,促成谈判更为顺利圆满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钟生根。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定位探讨[J].时代金融,2013,(11)。
  [2]刘园。国际商务谈判北京[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商务谈判论文
返回:商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