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

国内外艺术品投资管理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07 共485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艺术品投资风险问题探究
  【第一章】艺术品投资市场风险探析绪论
  【第二章】国内外艺术品投资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章】我国艺术品市场分析
  【4.1  4.2】艺术品价格形成因素研究
  【4.3  4.4】基于Hedonic模型的艺术品价值研究
  【第五章】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因素与形成原因
  【第六章】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艺术品投资风险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章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关于艺术品界定的文献综述
  
  在艺术哲学中,学术界对艺术范畴的定义有共同的认识,即“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是审美意识的表现,并且是一种集中化了的和物质形态化的表现”.但何为艺术品,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早在20世纪40年代,维特根斯坦甚至于其追随者(1955)认为,艺术品不可定义,因为所有的艺术品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理论家对没有共同之处的物品进行定义必定是虚妄的。按照维斯根斯坦的理解,“艺术品”或者说那类特殊的物品,人类只负责欣赏足矣,而要对其进行定义是不现实的[3].
  
  魏茨(Morris Weitz)(1956)同样认为艺术品不可定义,然而他给出的原因是:艺术品是个开放的概念,其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创新的状态中,所谓理论上给出的定义不可能包罗不可预知的新情况,即使是已知的情况也无法完全包罗;而勉强给出的定义将会封闭“艺术创作的条件”[4].
  
  迪基(George Dickic)(1959)在《何为艺术?》一文中反驳了艺术品无法界定的言论。他认为,众多的艺术品固然有无数的个性特征,然而这些特征都是可以感觉到的“显性特点”,艺术品的定义显然不能包含这些特点。然而艺术品具有都能引起欣赏者非功利兴趣的“隐形特征”.按照这个思路,迪基从评价意义和类别意义两个角度对艺术品进行了理论上的定义[5].
  
  王祖哲和宋全成(1992)认为虽然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艺术品这一范畴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但也应当承认,他们关于艺术品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极其片面的。维特根斯坦和魏茨关于艺术品无法定义的言论实质上是一种与科学理性主义相对立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而迪基关于艺术品是可以定义的主张具有极其重要的合理因素,但其没有将艺术品定义的研究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过分强调了艺术品所具有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估计不足。并认为艺术品个性化、具有创造性和唯一性、须符合一定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三个重要特征,期望它距判断何为艺术品的科学标准更近一步[6].
  
  可见,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艺术品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尚未形成一种让各领域学者和研究人员达成共识的艺术品界定。但这并不妨碍各领域对艺术品的研究,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关于艺术品定义的研究热潮降温,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心转移至艺术品投资理论中。
  
  2.2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文献综述
  
  张风娟、张云飞等人(2007)认为艺术是人类生命中较高层次的需要,然而近期出现的部分画家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被动地迁就市场,陷入物质财富攀比的怪圈中,使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承令人堪忧。呼吁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在消费社会还是传媒时代,面对消费社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美学需要保持冷静的判断力,不要使自己沦为消费活动的奴隶[7].
  
  西沐(2009)用功能描绘的方法角度设想了中国艺术品金融体系的未来蓝图。同时指出,艺术品金融化虽然为艺术品市场开辟了崭新的发展时代,但是,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不够成熟,艺术品金融化仍然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8].
  
  刘蔚、黄金洪(2010)认为我国艺术品市场近些年存在的赝品泛滥、炒作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内因是艺术品买卖参与者的非理性经济行为、艺术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艺术品资产价值与价格违反价值规律等现象,外因是艺术品市场交易双方道德水准下滑和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进而提出了致力于建立权威鉴定评估机构,整肃专家队伍、建立市场信用管理机制等相应对策[9].
  
  刘芳(2011)认为,在西方强势文化渗透下,我国现存的艺术品市场管理体系建设中诸多问题应通过开发潜在艺术品市场、加强鉴定、评估、营销等人才的培养、提升本土文化艺术品位等途径去解决[10].
  
  陈许文、李聪(2012)分别指出来我国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市场交易中的突出问题。艺术品市场仍存在着赝品充斥、炒作投机等突出问题;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非理性投资、商业道德水平低下、市场监管松散等问题导致艺术品投资市场畸形发展[11].
  
  杜佳瑛(2013)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危机双重背景下对我国艺术品市场进行研究,从国民收入水平变化、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货币流动性影响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探讨中西方现当代油画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难题[12].
  
  自从艺术品市场进入社会公众的投资视野之后,伴随着它的快速发展,诸如造假、炒作等现象也悄然萌发,学者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投资个体的非理性决策、部分交易者的商业道德低下、艺术市场鉴定机构的机制不成熟等,为保证艺术品市场健康的发展,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规范化将是必然趋势。
  
  2.3艺术品价格形成问题文献综述
  
  汤传杰(1997)认为决定艺术品价格的因素相当多,包括艺术家本身的名气、作品的归属、真伪、历史地位、题材内容、展览和出版历史遗迹价格史等,此外,作品以外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对艺术品价格有着或轻或重的作用[13].
  
  黄亚平(1998)认为制约艺术品价格的因素有多方面。一是买家的支付能力;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还要看是否形成艺术品消费的时尚;三是艺术家的地位、水平和知名度、作品的完美程度、珍稀程度等[14].
  
  王晓梅(2007)认为,根据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作为商品价值的市场货币表现的艺术品价格,反映了市场大众对艺术品价值的商业认同程度,并坚持艺术品价格主要是由艺术品价值及艺术品市场供求因素共同决定的观点[15].
  
  吴冰妮(2007)从艺术家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定价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部分艺术家往往制定过高的艺术品价格,导致我国艺术品整体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艺术品的国际化步伐。艺术家在定价时避开过于主观的思考陷阱是关键,应该遵守行规、尊重收藏者的专业性,并注重通过横向比较找准自身定位,否则容易陷入作品定价过高难以售出的局面[16].
  
  黄亮(2008)从艺术品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分析了艺术品的价格机制,然后从国家政策、社会风尚、经济结构等宏观因素,艺术家的生命周期、艺术企业、中介机构等微观因素,灰色市场和包装等负面因素三个方面说明了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17].
  
  王艺(2010)在汇总诸多研究成果中关于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指标后,建立了基于特征价格方法的画品定价模型,并将自变量中的定性因素用虚拟变量表示。最后得出画品面积、当期GDP、画品类型、拍卖季节、创作年代等7个自变量对画品售价都有显着影响的结论[18].
  
  马健(2011)认为艺术品的价格包括艺术家的身价、艺术品的标价和艺术品的售价等价格概念,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艺术品的价格其实是指艺术品的售价,而售价又可细分为艺术家的售价、画廊的售价和拍卖行的售价。只有准确把握这几类价格的概念才能对艺术品的价格有全面深入的了解[19].
  
  罗扬(2013)对李可染的作品《万山红遍》以2.93亿的天价成交有感,分析了艺术品屡次出现竞拍天价现象背后的原因。他认为,艺术家的主体作用、艺术品体现出的学术和研究价值、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是艺术品拍卖高价的主要形成因素,此外,拍卖所在机构、市场炒作等也会影响艺术品的价格[20].
  
  王昭信(2014)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艺术品进行定量化研究,并将影响艺术品售价的拍卖季节、艺术品创作年代、艺术品拍卖所在城市等定性指标用虚拟变量表示,通过实证分析方法与双对数模型的特征价格指数方法对比发现,前者的拟合效果更好[21].
  
  李帅来(2014)以齐白石、张大千等五位着名艺术家画品为样本,建立分为艺术品内在艺术影响、外在客观属性、市场竞争力三大类指标的未知测度模型,研究结果得出实际成交价与模型估计价格误差率普遍较低,论证了模型中的指标都对艺术品价格有显着影响[22].
  
  艺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较一般的市场化商品复杂的多,对艺术品定价是否适合做定量化研究的争议也由来已久。在定性研究方面,不同学者有从经济学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角度进行剖析的,更多的学者主要从艺术品的创作者、艺术品的流通、艺术品出售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艺术品最终成交价格;在定量研究方面,主要有灰色系统理论模型、未知测度模型、特征价格指数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且定量化的研究只局限于绘画作品门类,鲜有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定量化研究。而在实际交易过程中艺术品的售价往往是由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价值外的市场因素综合决定的,定量化模型研究方法虽然未能涵盖所有艺术门类,且对单个艺术门类的研究并不能覆盖所有影响因素,但其揭示了艺术品价值的主导因素。把定量化的模型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全面的研究方法。
  
  2.4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及其管控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利用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地分散艺术品投资风险,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Michael Tucker等人(1992)选取了1981年到1990年期间苏富比艺术品指数研究艺术品在资产组合中的作用,得出艺术品和股票债券之间呈负相关,和黄金有较低的正相关性等结论[23].Campbell(2008)通过对美国和英国的股票、十年期政府债券,美国公司债务、期货,英国对冲基金和艺术品市场的收益和风险状况的研究,发现艺术品市场和其他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很小,并提出应将艺术品投资引入到资产管理组合之中的建议[24].
  
  常华兵(2006)将艺术品投资理财的风险分为四类:艺术品真假优劣风险、艺术品自身特性风险、艺术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和潜在投资者艺术偏好变迁风险。针对此四类风险,给出了艺术品投资理财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要严格遵守艺术品投资的关注行情、评估先行,量入为出、注重成本效益等基本原则;二是要在艺术品欣赏中磨练眼力;三是要确定适当的艺术品投资周期;四是要选择适宜的艺术品出售时机[25].
  
  马健(2007)根据经验把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分为,品种风险、品相风险、价格风险、保管风险、道德风险、偏好转移风险、交割能力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八个种类,并根据藏者对欲收藏品的了解程度分类给出规避风险的一般原则,并建议藏者尽量“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宁精勿滥[26].
  
  唐祥云(2008)首先揭示了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各种风险,她认为该风险应从艺术品本身、艺术品投资者和拍卖交易市场三个方面分析;其次从艺术品投资个体和市场调控两个维度论述了拍卖市场风险过大的改进措施,得出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险的诱因主要是,行业自律不完善、艺术市场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松散等,这些问题构成了目前限制和制约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等结论[27].
  
  陈凤尤(2009)对明代画家仇英的画作《赤壁图》以7952万元落槌创造拍卖的全球最高纪录有感,指出了缺乏学习、盲目购藏的收藏心理,贪图便宜、存心捡漏的投机心理,按图索骥、轻信故事的购藏方法,包装炒作、信奉“权威”的听信理论,“老东西卖不过新东西”的价值投资观念,假拍混“托”、高价成交的欺骗交易,赝品盛行、藏品泛滥的混杂市场,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投资行为八个投资陷阱,为一些初涉艺术品收藏投资者规避风险提供了很实用的案例参考[28].
  
  梁君、陈光(2013)从艺术品证券化发展历程中的特点得出艺术品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结论,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它的收益与系统性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违背了“高风险高收益”的基本投资原则,不存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设想的系统性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显着线性相关关系。最后给出中国艺术品证券投资市场是一个不成熟不健全的投资市场,亟需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艺术品投资实际的新路子[29].
  
  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来源颇多,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集中揭示了我国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的主要种类和诱发原因;另一方面是我国艺术品市场投资管控的现状分析与宏观应对措施,很少涉及全面的,包含政府、行业、投资个体三个层面的应对策略。对于飞速发展的现代艺术品市场而言,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问题的研究仍然是后继研究的重中之重。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投资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