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

艺术品价格形成因素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07 共55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艺术品投资风险问题探究
  【第一章】艺术品投资市场风险探析绪论
  【第二章】国内外艺术品投资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章】我国艺术品市场分析
  【4.1  4.2】艺术品价格形成因素研究
  【4.3  4.4】基于Hedonic模型的艺术品价值研究
  【第五章】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因素与形成原因
  【第六章】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艺术品投资风险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4章艺术品价格形成因素研究
  
  随着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投资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艺术品投资已经在投资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而要进军艺术品市场,在艺术市场中进行合理投资并获得投资收益,对艺术品本身的发展历程、艺术品价格的形成机理进行充分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4.1艺术品概念的研究
  
  从艺术品概念进入学术界和商界开始,就引发了众多学者与艺术家关于艺术品定义的论战,时至今日也未有能被公众认可的权威定义。正是这种论战推动艺术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也造就了艺术品市场的复杂性与难以掌控。单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认识艺术品的发展历程,掌握艺术品的判断依据、了解艺术品分类及各类艺术品市场行情都会对在艺术品市场进行投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1艺术品概念的发展历程
  
  首次掀起现代艺术概念风波的当属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和“现代艺术继父”的杜尚。作为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对西方传统绘画主义提出质疑,并通过不断将客观物象进行分解、重构、简化抽象,创造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物象的抽象艺术。而更具革命性的杜尚,曾一度把一个带有车轮的自行车前叉倒置固定在一张圆凳上,取名为《自行车轮》,当作艺术品;将一个男厕所里用的瓷器小便池送交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会中。作为达达主义的代表,杜尚首创了“现成品”艺术概念,标志着现代艺术的根本性转折。在达达主义的指引下,后续艺术家又分别创造了波普艺术、集成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过程艺术等艺术形式,概念艺术所认为的思想本身就是艺术品的理论通过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否定最终否定了艺术自身。
  
  20世纪80年代开始,“架上艺术”又重新回到艺术范畴中,迎来了反对现代艺术的后现代艺术理论。艺术家们开始把制作并呈现一个能为观众所感知的画面或物体作为抒情表意的手段。
  
  进入21世纪,艺术品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众对艺术的概念、艺术种类和艺术形成过程的认可方面都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与接受。
  
  4.1.2艺术品的判断依据
  
  近百年的争论所没能解决的艺术品定义的界定问题虽然一直存在,但并未影响艺术品的曲折前进。笔者无意综合众家之长从而给艺术品进行重新定义,而意于在对当代市场中所存在的公众普遍接受的艺术品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艺术品描述性的定义概念,从而为判断一件物品是否可定义为艺术品提供依据。艺术品应存在以下特征:
  
  1、独创性特征,主要指创造性和唯一性两个方面。艺术品应该是艺术家在自身阅历、艺术功底、艺术修为等方面的基础上,在特定的场合凭艺术灵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从另一个方面理解,临摹和复制的作品不能称为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
  
  2、个性化特征,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作品的个性化特征,这种特征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还代表了其所在时代的审美特征。
  
  3、价值性特征。此处的价值性不同于商品本质属性的价值特性,而是指物品带给人的效用性特征。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是有收藏或者研究价值的,或者能带给人感官的享受(观赏性)。从另一角度理解,艺术品应该是能被特定时期的公众所认可的,当然还存在一些作品在艺术家所处时代几乎一文不值,然而却被后时代人们所青睐,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品。从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们对艺术品的消费需求属于精神层面的较高层次需求,是在基本的生理性需求、安全性需求等实现之后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见图4-1)。
  
  
  
  4.1.3艺术品的商品属性
  
  作为投资品,艺术品同样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即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属性。但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商品,艺术品的双重属性有其特殊的内涵。艺术品的使用价值不像普通商品一样体现在它的物质使用效能上,而是体现在它给人们带来的感官或精神方面的效能中,艺术品通过它所包含的艺术家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反映的时代审美取向等给人以感官享受。其中还包含具有家族荣誉和民族尊严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方面,历史上不乏家族后辈为保留祖传的工艺作品而不惜花重金以至倾家荡产;国外华人为维护民族尊严而以天价将国家历史文物赎回等经典案例。而艺术品的价值属性也凝聚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不过这种劳动更多的是特殊的脑力劳动,是凝结了艺术家艺术修为、创作灵感、长期创作等因素的劳动结晶。而且这种劳动有其特殊的衡量标准,不仅由艺术家的造诣和社会认可程度决定,同时也受社会主流审美取向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影响。
  
  4.2艺术品价格形成因素研究
  
  4.2.1艺术品价格的特殊性研究
  
  一般意义上所指的艺术品价格,主要是指艺术品的成交价格,而非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对应的市场价格。按照马克思的价格形成理论,商品的价格是以其价值为基础,受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而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但马克思的价格形成理论对艺术品并不完全适用。正如马克思在其作品《资本论》中也曾指出:“有些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的物质商品,如土地一样不是由劳动创造的产品,或者不能由劳动再生产产生的物品,其价格常常是由一系列偶然情况决定的,不能由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来进行分析。”着名经济学家李嘉图也曾表示:像罕见的图画、稀有书籍和工艺品等物品,其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稀缺性决定的,劳动并不能增加其数量。“故对艺术品价格的研究需从其价值和市场成交价两个方面来分析。
  
  4.2.2艺术品价值形成因素研究
  
  艺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不能简单地由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来衡量,而应从艺术品自身成本来进行度量,主要包括艺术品创作成本、艺术品保存成本、艺术品的沉没成本三个方面。
  
  1、艺术品的创作成本
  
  艺术品的创作成本是指艺术家为创作艺术品而付出的成本,也就是艺术家的劳动价值。凝聚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家劳动不是一般的社会化生产分工中的重复性体力劳动,而是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丰富的阅历、独特的审美取向的综合反映。所以艺术品创作的成本不仅包含了艺术家创作时的机会成本,还应包含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品之前对艺术品创作技能的学习所花的费用。所以衡量一件艺术作品价值大小首先要考虑艺术品创作者的艺术修为高低,着名绘画大师的徒弟的一幅普通绘画作品市场价格也会高的惊人就是基于此原因。
  
  2、艺术品的保存成本
  
  艺术品收藏人士都知道”纸保一千,绢保八百“,就是指艺术作品收藏过程中保存的高昂成本。如书法和绘画作品的保存对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酸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保存此类产品而长期维持的适应环境的费用往往很高。一些私人收藏家一般不具备保存的适宜环境所以会委托专门的收藏或保存机构进行保存,而支付巨额费用。所以,一般而言,越是生存时间长的艺术作品价值越高。
  
  3、艺术品的沉没成本
  
  艺术品的沉没成本主要指两方面的沉没成本,一方面指艺术家生产过程的沉没成本,另一方面指收藏者保存过程的沉没成本。在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往往有经过长期创作出的作品不被当时的市场所接受而变得一文不值的现象,或者在一定时期长期缺乏灵感而难以进行创作。这两类现象中,艺术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智力损耗都是艺术家必须面对的沉没成本。而在收藏者对艺术品进行保存过程中,也面临着由于保存环境不适宜或者意外因素导致艺术品出现破损的风险,这种风险带来的艺术品价值下降就是收藏者必须面对的沉没成本。
  
  艺术品的价值正是由艺术家的创作成本、艺术品的保存成本、以及艺术家或者收藏者必须面对的沉没成本三个方面综合决定的。
  
  4.2.3艺术品成交价影响因素研究
  
  艺术品售价往往会与其实际价值相距甚远,因为艺术品一旦进入流通市场,其价格就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艺术品的特殊性,其消费也具有与其它商品不同的特征。艺术品消费除了受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到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政府对艺术品行业的宏观政策等的影响。
  
  (1)艺术品市场发展状况与国民收入水平关系
  
  根据艺术品市场发展状况与国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经验关系可知,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艺术品市场开始启动,部分富商开始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收藏趋势;当人均GDP处在5000美元到8000美元之间时,艺术品收藏将成为潮流,会有大批收藏家开始频繁活动;当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后,艺术品市场出现繁荣景象,市场交易活动频繁;随着国民收入继续提高,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艺术品就会进入非常规状态,会出现部分艺术品创造天价的情形。
  
  
  
  从我国近十几年间经济发展水平与艺术品市场成交额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人均GDP在2001年达到1038美元,首次突破千美元大关,部分富商和艺术品爱好者开始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艺术品交易萌芽产生;2008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保持一定增速达到3404美元,进入艺术品市场发展形成期;2011年,我国人均GDP更是达到5417美元,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并保持良好势头;最新数据显示,伴随着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67美元,我国艺术品市场拍卖成交额也达到64.46亿元。
  
  
  
  (2)艺术品市场发展状况与国民文化素质关系
  
  在国民基本物质保障得不到满足时,艺术品市场只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只有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开始由原来的储蓄占主导向储蓄与投资同时存在的生活方式转变,并逐步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同时国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水平,才能对艺术品的发展、创作过程、价值判别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进行理性投资或收藏行为。
  
  (3)政府的产业政策会对市场有显着影响
  
  如我国政府提出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政策,为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指引了方向,成为市场的导向标。此外,政府所制定的艺术品市场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性措施或者限制性法令,都会关系到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切身利益,并影响其市场积极性甚至于决策方向。
  
  2、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影响
  
  根据已有对美国证券市场与艺术品市场进行关联分析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资本市场的繁荣与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增长有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对我国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也具有适用性。以国画400成分指数为例,在证券市场低迷的2002年,我国国画市场同样也保持低迷态势;从2003年开始,我国国画市场开始一路上行,2005年已经上涨到1500点;2006年股市回暖之后,国画市场则和股票市场保持同步上行趋势;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国画市场与股票市场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由于我国及时采取了稳固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股票的低迷状态并未持续太久,国画市场也提前回升。由此可见,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在长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只不过它的时滞较长。
  
  3、消费者偏好与投资预期
  
  消费者偏好主要是指消费者在特定的消费环境下,会对不同的商品或商品组合产生不同程度的喜好,从而决定消费决策。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受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或宗教信仰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消费习惯。例如,对收藏家而言,其中意的某件艺术品可能在旁观者看来只是一件普通的工艺品或者不值一文,但可能因为此件艺术品与该收藏家的某种情感有深厚的渊源,所以导致收藏家愿意花常人难以理解的高价钱购买并奉为宝物。
  
  消费者预期主要是指消费者在对一件艺术品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该件艺术品在未来是否有大幅度价值上升空间的结论,从而决定消费决策的心理行为。特别是对在世的书画作家的作品,内行的投资者在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和市场发展动向之后,认定该艺术家的作品会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值,所以就会实时关注该艺术家的作品,并收藏起来作为长线投资物品。
  
  4、市场信息不对称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在艺术品市场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艺术品市场因为存在着艺术品的创作来源、存世年限、完整程度、真伪等难以判定的问题,都需要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和专业水准,以至于交易双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准确判定。这就很容易诱发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道德风险,并会导致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阻碍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艺术品市场交易过程中,往往是卖方掌握相关艺术品更多的信息,而卖方在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会利用买方信息量小、鉴别能力差等劣势在买卖博弈中胜出,导致艺术品的最终成交价高出其合理价格很多。当然在一些民间跳蚤市场、古玩市场中也不乏一些骨灰级收藏家”捡漏“现象。其往往能利用自己较高的艺术鉴别能力和丰富的收藏经验,通过与卖家的反复博弈,最终以很低的价格将真品收入己囊,转手则可获得高额利润。
  
  5、负面影响因素
  
  在艺术品流通过程中,还存着着诸如炒作、精包装、灰色市场等,对艺术品的价格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1)包装和炒作问题
  
  在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化也在全面发展,特别是营销手段的多样化、艺术中介、艺术策划形式、艺术交易方式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艺术策划人、经纪人、销售商等利用其对艺术市场较充分的信息和便利的市场操作环境,通过媒体、艺术品鉴别专家等方式将艺术品展现在大众面前,于无形中提升了艺术品价格。
  
  (2)灰色市场问题
  
  因为艺术品价格没有专门的市场管制进行约束,所以给很多”送礼“者或”洗钱“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常常通过把书画送到拍卖公司拍卖,再委托第三者高价竞拍回收的方式,使得拍卖所得合法化遮人耳目。特别是本世纪初曾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青花瓷场所,就是”行贿受贿“的集聚地。行贿者往往先送给受贿者一件普通工艺品,再组织专门竞拍,让受贿者手中的工艺品以高价卖出,这样就能使赃款自然流入受贿者囊中。所有这些灰色市场所引发的艺术品价格剧烈波动,都属于扰乱艺术品市场正常秩序的负面影响因素。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投资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