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心理学论文 >

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4 共2049字

  “上计伐心,中计伐谋,下计伐城”,征服人心比消灭敌人更胜一筹。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员工内心认同和行动遵循,比刚性的制度约束更有效。把握员工心理与思维的规律和特征,做好心理健康管理,能够提升管理的科学与艺术性,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氛围。同时,优秀的管理者也应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实现自我提升。本文尝试,从如下的几方面讨论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为管理者提供借鉴。

  一、具备良好素质,树立阳光心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胜任管理职能的基本条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领导,处理问题前会广征意见,系统思考,科学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提高管理者挫折容忍力,在应对突发事件、困难时体现出坚忍不拔的心态和完整的人格。决策和解决困难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

  同时,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巴西有一项统计研究:对583名涉嫌贪污官员进行10年追踪,经证实确为不廉洁的官员384人中,有60%于10年内患病或死亡,患病者232人中患癌症的有53%;经证实为廉洁的官员,仅有16%于10年内死亡或患病。可见,不愉快的心情是触发癌症的重要原因,而因为贪污被起诉的情况下,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心情的不愉快,因此患病或死亡的比例也高。

  可见,廉洁从业,胸怀坦荡,不仅是管理者对岗位、单位、国家负责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二、客观自我认知,不断自我改进优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客观进行自我认知。

  一方面不能因为有不足和盲点,而消极存疑,因为问题是作为人的本质而言所固有和普遍存在,我们需要正确评价,积极有效地来改进不足,避免盲点。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自信乐观。虽然够脱颖而出成为管理者,往往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聪明人,但是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聪明人往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不现实的乐观主义,想的太快、想得太多等心理特点。

  三、识别员工内在潜质,实现知人善用
  
  美国达夫特《领导学:原理与实践》中给出如下测试题,测试者根据自身情况,每题的四个选项分别给出分数,其中4=最能描述你,3=较好描述你,2=不能很好地描述你,1=一点也不能描述你。

  四类选项各自得分之和,代表四种领导思维框架。一般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B选项的得分会最多,反过来讲,B选项得分最多的人较为适合做人力资源管理类工作。这种心理测试方法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利于识别员工的特长与潜质,为岗位找到匹配人员,也让员工扬长避短,找到合适的成长通道。

  四、掌握特征差异,提高管理效能
  
  心理特征不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而且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巨大影响。管理者在制定规则或采用管理工具、方法时,一定要关注不同群体心理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绝对不能想当然、生搬硬套。

  例如,不少企业这样运用平衡计分卡:把公司计划重点放到四个纬度,明确责任,然后执行。结果年末总结,几乎所有部门的执行情况都不错,唯独最重要的价值维度目标没达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诸多:管理基础差,领导不重视,中层肠梗阻,员工不理解……但笔者认为,思维特征也是影响管理工具运用效果的重要原因。因为平衡计分卡是以战略路径清晰为前提,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指标与行动方案,逐级分解,注重宗横向联系,四纬度间有很强的逻辑和推理关系,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往往是直觉、体验、类比重于理性和逻辑,造成平衡计分缺乏内在因果关系也就不足为奇。

  五、刚柔并济,避免好制度的反作用
  
  A、B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入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工资每月2000元。试用期后,基于两人的表现进行定岗,A的工资被定为每月2500元,B的工资每月3000元。A拿到2500元后很高兴,因为增加了500元,但当他得知B的工资是3000元后,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薪酬分配差异不仅没有问题,而且是合理科学的。但心理学公平理论表明,工作动机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把自己劳动付出与所得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如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合理的,安心工作;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感性与理性程度都不一样。在这个例子中,管理者既要确保制度落实,也应当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及时向A作出解释,使A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明确方向,激发积极性。

  六、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员工可能会因为职业怠倦感、生活负担感、人际关系焦虑感等种种心理压力表现出恐惧无助,冷漠麻木、缺乏同情,不信任他人,反应过度等反应,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疾病,甚至发生极端事件。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是维护稳定、促进和谐重要保障。从心理学角度讲: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求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因此管理者,应当关注心理需求的重点,坚持平等尊重原则,积极响应员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分类性地予以管理和帮助。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管理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