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管理学的主要内容(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1 共8242字
3.中国传统管理学的表述方式
当今时代,科学昌明,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人们以为任何学问如果不分科就不科学。林毓生先生认为,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社会大众已经把“科学的”当作了“正当性”,凡是“科学的”,就是“正确的”.这一看法本身就是违反科学的,抹杀了科学的实质是在假设的前提下追求不被证伪。当我们尽可能“客观”地审视这一历史现象时,不能不说,分科而析之的“科学”固然具有“正当性”,但是还远不是人们一厢情愿地认为的那么“完全正确”.
如果偏执地把马克思关于“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使用了数学才是成熟的”观点“不折不扣”地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那么必然导致我们已经看到的“工具理性的泛滥”、阿马提亚·森所批评的“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和科思所批评的“黑板上的经济学”,经济学的论证形式越来越靠近“数学”,而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力却越来越远离“经济学”,差强人意。
我们在中国文化复兴与科学昌明的交汇口,必要体会到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的同时,也是先人“追求科学真理”的结果。稻盛和夫明确地宣称,自己的经营管理哲学来自孔孟学说( 几乎大部分中国经营者和研究者都忽略了这一点) ,深受佛家净土思想的熏陶和禅宗智慧的影响,包括自创的管理会计体系“阿米巴经营”都是灵感体悟的结果,并非学自某一管理著作或者论文模型,可是它们几乎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盈利能力和人际关系。
能够触发灵感、触及灵魂,能够转变信念、转变行为模式,甚至可以让学人醍醐灌顶般地豁然贯通,就是最具管理价值的表达。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的学问,首先来自对人体器官、组织运作机理的认识。《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揭示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做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最重要的是结论:“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黄帝内经》里的这段论述,不但是医学内容,也是经济学内容和管理学内容,也可以说是政治学的内容,对于如何处理分工与协作,如何实现天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提出了不但易懂而且易于执行和落实的基本原则。同一原则,可以用来养生,也可以用来经营国家天下。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表述方式。
管理学首先应是“人学”,应是“心性学”,应是“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学。任何只是追求“管理学学术形式”而不是“管理学内心震动”的诉求,都会伤害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中国传统管理学纲要略说
根据中国传统管理学的三个来源和天人合一观思想基础,至少可以总结出以下互相贯通的五个要点。
1.管理的本质是对天道 ( 自然规律) 的觉悟和遵从
管理的依据是什么? 或者说,为什么需要管理? 这是管理作为一门学问必须要解释清楚的基本命题。简单地说,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人们不明理、不自觉、不自律。由于不明天理、道理、伦理、生理、物理,人们的行为就不会恰到好处,不能恰如其分,就会导致背道而驰的行为和现象,纷争、矛盾和伤害就难免发生。为了人类社会中各种组织( 包括国家) 能够公平而有秩序地生存,进而更加具有效率和文明地发展,就需要管理。所以,中国传统管理学的管理本质,是对天道的觉悟和遵从。
我们今天所推崇和追求的“科学真理”或者“客观规律”,在中国古人那里的表述其实就是“天道”或者“天理”,直译为当代汉语就是“自然规律”.《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等于用一个“正”字阐明了管理国家的法则,“正”即是道。老子提出“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是十分深刻的观察与揭示,为今天的国家经济管理提供了经典注解。在中国近30年的极端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生产与消费方面多所忌讳,导致生产力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遏制,人民生活贫穷困顿。在上海设立自贸区之后,中国政府公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场的投资热情和经济活力。负面清单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去除“忌讳”( 市场限制) 的管理方法。而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管理的程度和界限上,《道德经》同样给出了最精准的西方经济学所谓的“不干扰”法则:“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如果把文中的“我”换为“政府”,把“民”换为“市场”,则中国传统管理学关于市场经济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原则就清晰呈现了:“政府无为而市场自化; 政府好静而市场自正; 政府无事而市场自富; 政府无欲而市场自朴。”
在任何组织中,如果最高管理者明理,就可以争取做到《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主明则下安”; 如果部门管理者明理,就可以做到“十二官不得相失”,既有分工,又有协调和补位; 如果每一个组织成员( 西方管理学所谓的“被管理者”) 明理,则所有管理规范、法律制度、行为准则全都变成了“潜在的存在”.明理者高度自律,与制度法规秋毫无犯,对以天道为最高代表的国家法律、种族风俗、纪律约束自觉遵从,那么所有制度就等同虚设,则整个社会的制度成本( 交易成本) 趋近于零。
相关内容推荐
-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探析
一、论管理者驭人的重要性刘邦战胜项羽时曾经说过,那是因为他唯贤是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杰,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无论是...
-
怎样把传统文化和中国管理学经验研究结合起来
周文的标题看似不像一篇严肃的学术论文,但却准确地概括了周南教授自己30多年学术道路的3个阶段,也说出了笔者个人(或许还有其他一些海归学者)的内心感受。同时,这个标题恰恰体现了周南教授的精神之旅与西方诠释学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只有先旅行到他乡...
-
主流管理学和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的双重困境
摘要:从管理理论的是与做;管理技术与管理科学;管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管理学真理是否一定存在以及管理学真理是否一定有用?管理学研究是否应兼顾严谨性与深刻性?管理学有没有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管理学与管理哲学;对管理学自身进行反思的元管理...
-
中国管理学本土化工作问题研究
熊彼特[1]指出,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
-
儒家式的决策者人格设计
决策者的人格设计属于一个管理学层面的问题,而系统性的管理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进入社会化大生产时代是近一百年左右才开始的,因此,管理学之于我们其实是一个舶来品。我们虽然可以援引西方的管理学理论来为中国的决策者做人...
-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西方管理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完善的研究体系,而中国的管理学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文章就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中国管理学的...
-
在方法论的指导下发展中国管理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管理学有了较大的进步,管理实践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样本,随着学科的发展,关于该样本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入。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在方法论的指导下发展中国管理学的管理学原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
-
中国管理学的未来发展探析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基于中国实践的管理理念大发展的前夜。中国企业陆续登上国际舞台的今天,一些中国模式引发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学习。但从落后的学习者、追赶者,变成超越追赶的领先者,中国管理学还需要有特定的与此发展情景相结合的现代理论凝炼。眼下似...
-
如何开展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情境化
本文对中国开展情境性的管理做了讨论和研究,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管理理论研究者还要继续深入探索,相关问题要展开探讨,才会更有说服力。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如何开展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情境化的管理学原理论文。原标题:中国管理...
-
陈炳富生平及其对中国管理学的贡献
陈炳富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持了南开大学恢复商科(管理)教育的工作,组织成立了国内最早以“管理学”命名的系科,对中国的管理教育和MBA教育重建工作做出了历史性、开创性的贡献,他因“古代管理思想与管理伦理研究”而被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授予“管理科学...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