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管理学的主要内容(4)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1 共8242字
4.管理的方法是法无定法
韩非子认为,“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除了心法,还要方法。
在西方管理学的学习中,似乎一个永恒的追求就是采用什么方法管理,才能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在西方企业管理发展史中,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举足轻重。他认为,为了达到最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而最佳的管理方法就是任务管理法。但是,自泰勒创立自己的管理理论以来,绝大多数借鉴者和研究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科学化”、“标准化”和“任务差别化”上面,很少有人注意泰勒管理法的一个先决条件: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统一。这一点,被泰勒本人称为“精神革命”.泰勒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中说:“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他本人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成长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几乎历练了所有相关的岗位,这种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这使泰勒认为,“科学管理”建立在管理者和雇员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管理者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员工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还更能充分发挥其个人潜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抱负。恰如韩非子所说:“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所以,正是共同的事业使双方友好合作,以互相关怀代替对抗和斗争,才能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生产更大的利润。任何管理方法,如果不能物尽其用,不能人尽其才,不能和谐相处,都是有违天道的状态。“和气生财”是中国传统经济学中贯通伦理与物理的公理,如果管理者和员工不和谐,企业就不会持续长久地生发财富。
中国传统管理学的妙处在于,在追求最佳的方法的同时又不执着于任何一法以谈管理。因为任何方法都是服务于“道法自然”的,当其不再自然,也即法不合宜,就应该调整和改变了。这里面体现着《易经》“简易”、“不易”和“变易”的文化精神。《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管理方法的要诀在于未雨绸缪,把不合道的因素消化于无形之中,因此以无法为法。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家国天下管理的管理方法,颇有以无法为法的特征,分五个层次,十分精密:首先是圣人之言,所谓君子三畏,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如果有违反,其人必受良心的谴责,这种敬畏使人日趋圣贤,高度自律,已经是最彻底的心地管理。第二重是家规,当一个人行为不端,首当其冲就是面临家规的约束。而家规通常都是圣人教化、道德规范,只不过变成了整个家庭的行为规范。第三重是族规,当家法不足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那么宗族的规定就会起作用。因为人人有姓,同姓往往结成一个大家族,德高望重的族长具有维护整个宗族名声的义务和权力,不容许有同姓子孙作出有损名声的事情,“光宗耀祖”是十分重大的事情。第四重是社前公论,当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宗族的人发生矛盾,双方未必直接告到官府,也可能在社稷台之前,焚香祷告,寻求天理的帮助,大家通过自省来决定是非曲直,如果双方能够接受,也就相安无事。第五重管理,才是王法,见官论断。许多社会矛盾,都在道德教化中化于无形。
5.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垂拱而治
《管子·心术》篇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几乎在一句话之内,把管理的本质、方法、分工、合作、境界都说清楚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论述,例如,“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或者“为无为,则无不治”,常常被人误解,以为“无为”就是消极,其实那是垂拱而治的状态。如果“无为”就是消极,那么被西方经济学奉为经典的“国家不干预”的自由主义经济主张是不是也可以列入消极之列? 治理国家,爱护国民,最佳的状态,就是“看守、监护而不打扰”.韩非子《用人篇》中说:“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 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循天顺人,就是“无为”的一种表现,用力少而成效好。
在管理上,知人善任,令其各施所长,互不嫉妒,和而不同,则可以达到管理的最佳状态,一如韩非子所论述:“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 使士不兼官,故技长; 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从汉代初期一直到清朝上半叶,盛世大治时期的治国理念都是“治道清净,与民休息,贵在不扰”,从而努力达到《道德经》所说的“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 大家甚至不知道还有“管理”这回事,一切按部就班,各思其义,各行其道,天下太平。
相关内容推荐
-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探析
一、论管理者驭人的重要性刘邦战胜项羽时曾经说过,那是因为他唯贤是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杰,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无论是...
-
怎样把传统文化和中国管理学经验研究结合起来
周文的标题看似不像一篇严肃的学术论文,但却准确地概括了周南教授自己30多年学术道路的3个阶段,也说出了笔者个人(或许还有其他一些海归学者)的内心感受。同时,这个标题恰恰体现了周南教授的精神之旅与西方诠释学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只有先旅行到他乡...
-
主流管理学和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的双重困境
摘要:从管理理论的是与做;管理技术与管理科学;管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管理学真理是否一定存在以及管理学真理是否一定有用?管理学研究是否应兼顾严谨性与深刻性?管理学有没有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管理学与管理哲学;对管理学自身进行反思的元管理...
-
中国管理学本土化工作问题研究
熊彼特[1]指出,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
-
儒家式的决策者人格设计
决策者的人格设计属于一个管理学层面的问题,而系统性的管理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进入社会化大生产时代是近一百年左右才开始的,因此,管理学之于我们其实是一个舶来品。我们虽然可以援引西方的管理学理论来为中国的决策者做人...
-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西方管理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完善的研究体系,而中国的管理学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文章就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中国管理学的...
-
在方法论的指导下发展中国管理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管理学有了较大的进步,管理实践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样本,随着学科的发展,关于该样本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入。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在方法论的指导下发展中国管理学的管理学原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
-
中国管理学的未来发展探析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基于中国实践的管理理念大发展的前夜。中国企业陆续登上国际舞台的今天,一些中国模式引发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学习。但从落后的学习者、追赶者,变成超越追赶的领先者,中国管理学还需要有特定的与此发展情景相结合的现代理论凝炼。眼下似...
-
如何开展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情境化
本文对中国开展情境性的管理做了讨论和研究,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管理理论研究者还要继续深入探索,相关问题要展开探讨,才会更有说服力。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如何开展中国管理学研究的情境化的管理学原理论文。原标题:中国管理...
-
陈炳富生平及其对中国管理学的贡献
陈炳富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持了南开大学恢复商科(管理)教育的工作,组织成立了国内最早以“管理学”命名的系科,对中国的管理教育和MBA教育重建工作做出了历史性、开创性的贡献,他因“古代管理思想与管理伦理研究”而被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授予“管理科学...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