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外部人逆向否认
第一节 美国法上的外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
一、美国法外部人反向刺破的发展。
外部人反向刺破的实质是让公司为股东的债务承担责任。
相比于内部人反向刺破,美国的外部人反向刺破案例较少,也没有代表性法域,法院对其的适用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相对宽松的过程,而且至今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
(一)严格控制阶段。
谈到美国的外部人反向刺破,肇始于 Kingston Dry Dock Co. v. LakeChamplain Transportation Co.案,该案的一审即联邦地区法院支持了原告反向刺破的请求,但这一结果在上诉法院(第二巡回法院)被推翻。上诉法院对外部人反向刺破持强烈的保留态度,认为本案子公司和母公司尽管有一定的人员牵扯但子公司并未参与母公司的一系列决策中,更没有插手过本次修理任务,因此不认可这种刺破。巡回法院的法官认为,对于外部人反向刺破不能仅证明"统一利益"、"所有权关系"或更广义上的控制关系这些标准刺破所要求的因素,这些因素只能表明股东对公司的控制,也只能用来支持标准刺破,要想支持外部人反向刺破,就必须证明存在反向控制关系,即公司对股东存在控制关系,介入了后者事物,但在现实中证明公司对股东的反向控制是很难得(尤其是子公司对母公司),所以外部人反向刺破是很难得到法院支持的。
在之后其他州审理类似案件时也遵循了本案巡回法院的的观点,认为母子公司间正常的控制关系难以支持反向刺破的正当性。
(二)宽松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的联邦税务案件使得法院对外部人反向刺破的标准不得不放松,这个时期,联邦税务部门经常遇到这种案件,税务部门为了收缴一些纳税人的欠缴的税款,请求法院刺破被这些纳税人所控制的公司,以公司财产清偿税款,法院认为这种情况符合标准刺破中股东"另一自我"的原则,支持了税务部门的刺破请求。法院的判决思路如下:纳税人和其控制的公司具有人员混同(二者使用相同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财产混同(二者的资产重合)、业务混同(从事相同或相近具有实质关联的业务)、过度控制公司的(纳税人能支配公司的行动)或者欺诈(纳税人向公司转移财产以逃避税务)等行为,就可以支持反向刺破。
在这个阶段,法院认为传统刺破的重要因素即"公司被用作侵害公共利益、使不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为犯罪辩护"在外部人反向刺破中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外部人反向刺破的判断标准更加实质化。
(三)最新发展。
虽然之前的联邦税务案件使得外部人反向刺破的标准更加宽松,但毕竟是涉及到公共利益领域的税收问题,有一定的特殊性。而 2000 年内华达州的 LFC 案件作为普通的公司法领域案件更具一般意义上的代表性,上诉法院与一审法院都支持了原告要求刺破的诉求,认为实质控制可以作为反向刺破的理由.至此,在美国一般的公司法判例中,才开始有较多的适用外部人反向刺破来用公司财产清偿控制股东的债务。
二、美国法院外部人反向刺破的总体适用标准。
虽然现在美国法院支持外部人反向刺破出现了一些代表性案例,但总的来说,法院的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法院会关注股东有无过错,对于无过错的股东,法院很少会支持其债权人的刺破请求,因为这样不仅会危及股东对维护公司财产免受诉讼的合理期待,进而损害公司的稳定发展,也会对公司本身的债权人不利(将公司财产用于偿还股东的债务,会给公司的债权人带来不利影响)。
当涉及到公共利益如税收问题时只要股东存在过错,如实施了人员、业务财产混同行为或者欺诈、过度控制,法院就会比较容易支持外部人反向刺破的请求。
而当不涉及公共利益,仅仅是私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就有更严格的标准,必须满足:公司的控制人和公司为同样的主体,二者没有实质差别;内部控制人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已超越了形式上所能允许的程度,有过度控制或欺诈的情形;实质的衡平结果只能由刺破公司面纱来实现。
第二节 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外部人逆向否认。
一、我国司法实践中外部人逆向否认的适用条件。
尽管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外部人逆向否认适用的相关规定尚且不完善,但是司法实践中,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法院支持股东债权人的刺破请求早已有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国内的相关判例,总结出外部人逆向法人的适用条件。
(一)主体要件。
外部人逆向否认的提起主体应当是公司控制股东的债权人,可以是民商事关系中的各类债权人,如合同相对人、被侵权人、被雇佣的劳动者,也可以是国家税收管理机关、工商管理部门等行政机关。
所以我们会在实践中看到,在纳税人利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偷税、漏税时,税务机关有权援引该制度请求股东及其背后的公司承担缴纳税款的连带责任。
(二)行为要件。
总的来说,就是要有公司法人格被滥用的事实,包括:股东故意将财产向公司转移(如股东将自己的优质资产设立公司以逃避债务,股东无偿或以不合理的低价向公司转让财产)或者股东和公司之间财产混同严重(表现为股东和公司有共用银行账户、信用卡、房屋和商业抵押等情形);人格混同,即股东的意志就是公司的意志,如公司的决策经营管理都掌握在该股东手中,或者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高度重合;过度控制,即公司在计划、组建投资时就与股东的个人事务不可分离紧密相关;股东以欺诈手段利用公司的形骸逃避合同义务或规避法律。
(三)结果要件。
滥用行为给债权人带来了实际损失,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若没有股东债权人的实际损害,即使存在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与公司法人制度设计的公平正义的初衷相违背,也不宜适用外部人逆向否认。
二、外部人逆向否认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外部人逆向否认的目的在于在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时刺破公司面纱,使公司对股东债务承担责任。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保护股东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公司善意债权人的权益,尤其是在诉讼中外部人逆向否认只能及于个案,其效力不得扩张适用于未参加诉讼的债权人或者股东。
另一个特殊问题就是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逆向否认上,众所周知,一人公司的股东只有一个,在发生了公司法人格逆向否认的场合,股东已和公司人格融为一体,此时股东债权人和公司债权人并无区分,公司债权人完全可以用财产保全或是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来保护债权。
对于那些有多个股东的公司,公司对股东债权人承担责任,要以公司从该股东处接受的资产为限承担责任因为除了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股东,还有其他无辜的股东,这些股东不当为他人的非法行为承担不利后果,因此在多个股东的公司适用外部人逆向否认时,公司不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应当在一定范围内承担责任。
第一章公司对外担保的概述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一、两则案例。案例一:公司对外担保合同有效--上海创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与上海农商行吴淞支行对外担保合同纠纷案基本案情介绍:作为原告的上海农商行吴淞支行在2006年4月21日与被告上海宝艺钢铁物资...
第五章合伙人制度在我国公司法上的构建思考第一节合伙人制度适用的公司类型一、采用合伙人制度的公司类型按照一般的社会实践,家族式的企业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往往会比较喜欢采用合伙人制度这样的公司管理模式,因为一般人会认为合伙人制度会易于管理,...
导言一、问题的提出。逆向否认是传统否认的延伸与发展,起源于美国反向刺破公司面纱(Reversepiercingofthecorporateveil)判例,是整个公司法人观念和实践发展演变的产物。谈到人格否认就要先论及公司人格独立--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石、人类历史上最伟...
公司合同理论的内容作为统治公司法的法律经济学文献,对公司法进行全新的范式分析。美国公司法学界的代表人物以公司法中的合同自由为题,对公司法中的自由与强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公司法无疑成为朝上竞争重要的战场[1].一、我国公司立法模式及公司法的国际...
一般来讲, 股权是指公司的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 依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和规则, 参与公司事务, 得到相应的财产权益, 可转让的权利。...
我国《公司法》34条赋予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查阅公司账簿之权利,然而在实践中,势必要考虑到平衡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利益。法律赋予股东实际的权利,就要给股东施加相应的条件。...
公司法人机关权力制衡机制是建立在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并立模式下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制,股东会进行决策,董事会进行执行,监事会进行监督。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公司法的这一套制度中还暴露出来了许多的问题,公司法还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完...
第三章内部人逆向否认第一节美国法上的内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一、美国法的内部人反向刺破的发展。美国法上的内部人反向刺破最早起源于明尼苏达州的Roepkev.WesternNationalMutualInsurance案.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是将原告的丈夫还是其注册的公...
一、法人人格否认的基本内涵。(一)法人人格否认的概念。法人人格否认在不同法系或不同国家中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在英美法系中称为揭开公司面纱或刺破公司面纱;而在大陆法系中,日本称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德国称之为直索责任.法人人格否认指的是在特定...
结语在理论上,有的认为公司法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合同,是示范文本而已。这是贯彻私法自治的基本理念的产物。实际上,公司法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当需要建立竞争秩序时,在经济上往往选择自由竞争政策,鼓励契约自由和企业自治,公司法的任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