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媒介环境下农民形象的构建探究
【绪论】央视7套农业节目对农民形象的构造绪论
【第一章】农民形象概述
【2.1】央视七套农业栏目概述
【2.2】央视农业节目建构农民形象的途径
【第三章】央视七套农业栏目树立的现代农民形象
【4.1】央视七套在建构农民形象过程中的优点
【4.2】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在建构农民形象中的不足
【第五章】农业栏目建构农民新形象的对策及思考
【结语/参考文献】农业电视节目中农民形象的塑造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二)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在建构农民形象过程中的不足
媒介本身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具有动机性、选择性、倾向性,所以媒介在建构过程中存在着偏差与不足是在所难免的。
新闻媒介负有"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使命。作为连接政府和农民的具有权威性的中介,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对当代农民形象建构的不足不仅会对政府制定的文件产生影响,也会对市民对农民的态度以及农民对自己的态度产生影响,这些最终都会对"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的解决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在建构现代农民形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其尽量减少偏差、避免不足,更好地发挥作为社会守望者的作用,确保报道中农民的主体地位。
1.节目播放重复率较高,编排不合理
一档好的电视栏目需要时新性。但是央视七套的某些农业栏目除了正常的首播、重播外,还会出现旧节目被当做新的节目复播的现象。
众所周知,时新性对于一档节目的重要性,尤其是一档新闻节目。但是在发挥作用相当于《焦点访谈》的《聚焦三农》栏目中,经常出现同一个深度专题重复播放的现象。除此之外,某些节目的编排也相对混乱,不太合理。电视节目的编排,是把预播出的节目编排出一个先后顺序,是对节目播出进行整体规划。在编排节目时不能随心随意地把节目拼凑起来,要合理分配时间,要符合受众的收视习惯及心理需求。栏目内编排要讲究"垂直战略",即把内容相似或相近的节目放在一起连续播出[32].
一个系列或一个专题的节目如果在一期节目里无法全部播完的话,可以分成几期节目播出,这是容易让人理解的。但是,如果一个本该连续播放的系列节目被其他节目不断插入,这个系列节目的完整性就受到了破坏。例如,在《农广天地》栏目里,2015年 1 月 29 日播出了《宁波小吃(上)》后,中间插入了《唐三彩烧制技艺》、《彩石镶嵌》、《发酵床养猪》、《芦笋优良品种介绍》等 10 期节目,于 2015 年 2 月 5 日又播出了《宁波小吃(下)》。试问,时隔这么久后,多少人还会记得《宁波小吃(上)》讲述了什么?制作宁波小吃的那些农民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还有多少人会在看了上期节目后,一直满怀热忱地期待时隔多日后才播出的下期节目?
在《阳光大道》栏目里,共六期的《帮你做老板》专题节目,从 2013 年 4 月 7 日播出第一期到 2014 年 1 月 25 日才播出第八期,几乎用了十个月的时间。
新闻类节目《聚焦三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表 4-7)。在追求深度报道的新闻评论类节目里,这样的断裂对深度的挖掘、对深度的连续性及深刻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2.节目形式雷同,报道题材较狭窄
央视七套作为专门的农业频道,其每一档栏目都应该有独特的定位,针对不同的对象或者负责不同的内容。央视七套的各个农业栏目在创始时,栏目的制作人都对其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包括栏目宗旨、栏目内容、栏目风格与形式、受众定位等方面。
但是当栏目制作到一定时间后,不知是可报道的内容逐渐减少还是由于采编人员自身的主观原因,栏目的定位逐渐变得模糊,甚至背离了最初的宗旨,几个栏目的选材、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开始变得相似,栏目的特色变得不再分明,让人分不清楚这期节目到底是属于哪一个栏目的。例如,《绿色时空》栏目的最初定位是该栏目与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相连,主要报道与林业有关的动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技术成果及野生动植物的科学知识等,同时也会歌颂为我国林业事业做出贡献的楷模,传播生态文明,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栏目主要以对"林业"的报道为主,有《林区有榜样 转型种"仙草"》、《务林不砍林 走出致富路》、《小小的紫胶虫鼓起林农钱袋子》、《油桐籽拓宽林农致富路》等这样符合主题的节目,但是也有类似于《致富经》栏目的节目,如《大学生"彩色缤纷"创业路》,讲述的就是一个大学生通过养殖孔雀创业成功的故事;《"三个怪招"成就养蛇人》、《橘子遇到茶 身价顶呱呱》等节目的形式、内容都让人分不清楚是在看《绿色时空》栏目还是在看《致富经》栏目。类似的还有《农广天地》栏目,它的前期定位是"我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借助央视七套这个平台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及实用技术的栏目,让农民的科学素养及操作技艺不断进步。"栏目里有《黑鲪鱼养殖技术》、《滇南小耳猪养殖技术》等给农民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节目,但是也看到了这样的主题节目--《从农田到餐桌--走进相城》、《走进兴国》、《走进潜山》、《走进富源》等,同样容易让人混淆是在看《农广天地》栏目还是《乡约》栏目!
另一方面,如今的《乡约》栏目借鉴了江苏卫视火爆的《非诚勿扰》、贵州卫视的《完美告白》等相亲节目的形式。《乡约》每期走进一个农村,然后以户外相亲的节目形式为当地的单身男女青年谋求人生另一半。
此外,比较热门的节目形式还有户外游戏类节目形式,例如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广东卫视的《活力大冲关》、广西卫视的《夺宝奇兵》等。这些节目都是在一个大型游乐场内,摆放一些特质的闯关道具,加上一些水上的项目看谁能成功闯关赢取奖品。《阳光大道》栏目也采取了这种节目形式,去不同的地方让不同的人(以农民为主)来闯关,而此前它的节目定位是帮助农民工创业的!
还有最近比较火热的节目是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聚焦三农》在建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形象的几期《妈妈去哪了》节目里也采取了这种类似的纪录片式的节目形式。
借鉴收视率高的节目的形式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这样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拥有专属于自己栏目的特色,打造自己栏目的品牌,才是栏目制作最终的成功。同时,栏目的特色要鲜明,一个电视台的栏目的节目类型最好不要重复,报道内容与方式更要区别对待,报道题材也要不断拓宽。
每年春节前后,总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地农民工讨薪难,某政府又帮助农民工清欠了多少工资;在春运大潮中,农民工买票回家难,一部分农民工选择成为"摩托大军"骑行回家过春节团圆;回家返乡途中,谁被偷了,谁又丢了东西等(表 4-11)。这类的报道题材在春节前夕的节目里占了很大比重,是报道的焦点。与农民工的工资、农民工春运返乡回家相关的主题都被置于绝对优先的位置,不免让人认为对农民工报道的题材过于集中、报道模式过于狭窄。
农民工群体是整个中国农民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农民群体里最先产生剧烈变革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促使农民群体变革观念的阶层。而这种常规化的、模式化的报道形式则将受众对某个事物的复杂性认知限制了,不可避免的给媒介的报道力度与深度带来影响。况且,如果媒介只是满足于年复一年地报道对农民工讨薪的帮助情况,不能由公共领域层面深入到私人领域层面,我们将很难看到拖欠一个农民工的工资会给他/她的生活具体带来哪些问题,造成什么样的恶劣后果等;不对反复出现的拖欠工资的这个问题追问一个为什么、怎么办,并据此促进我国社会制度与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那媒介所拥有的社会环境监测功能与舆论监督功能就没有发挥功效。
除了"讨薪"、"春运"、素质低下、违法犯罪等题材,农民工群体从农村走入城市,他们生活的状态与环境都发生了改变。从就业开始延伸,他们的劳动安全是否有保障?劳动条件是否恶劣?社会保障问题、子女上学问题、法律纠纷问题等是否妥善解决?他们留在农村的父母、孩子生活得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关注的焦点。农民工问题报道题材及报道模式的狭窄可以说是媒介在履行社会环境监测功能与媒介在议程设置上的失职。
3.过多致富形象的建构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在城市生活中,大多数市民只是这个城市里普通的一员,他们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农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务农农民,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仅靠着在所有的那片土地上辛勤地耕作。而央视七套农业栏目报道了很多农民发家致富的行为,无论是在《致富经》、《农广天地》还是在《科技苑》、《每日农经》等栏目里。
也许这些农民形象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建构了过多的农民致富形象,不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在农村里的农民都很有经济头脑,懂得创业致富增收,所以农民都比较富有。
很显然,这是有悖现实情况的。
作为党中央和政府喉舌的新闻媒体,宣传和落实国家的政策理所应当。但是,农民形象具有多样性,如果只过多地强调致富增收这一种形象,反映农民致富的议题过于显著,一般议题和重点议题的报道量把握不当、分配不准,其报道必然失之于片面甚至变得虚假,与真实的情况产生出入。致富增收行为的过多报道,是报道存在片面性的一种表现。以部分真实代替整体真实,对农民现实生活的报道与真实的情况有偏差时,受众就难以看到最真实的农民形象,更不要说去理解农民了。
央视七套农业栏目的报道虽然涉及到了农民生活的多个方面,但是在报道量的分配上有失偏颇。建构不真实、不准确的农民形象反而会让其他群众对农民产生误解,也让政府变得被动,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三农"成绩的提升。
二、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建构农民形象的途径(一)央视七套农业栏目概述1.农业电视栏目界定农业电视栏目以三农为报道对象,以传播与三农有关的资讯为主要内容,关注三农动态,是农业信息发布的平台。目前我国农业人口比重仍然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作...
《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首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拍摄地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60多个中国各个地域,全方位展示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选题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有好...
三、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建构的现代农民形象作为一个生活在城镇里的普通受众,对农民形象的整体把握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大众媒介。大众媒介建构的农民群体的形象在城镇居民心中留下一定的印象,进而影响城镇居民对农民的态度,甚至会对农民群体在城镇中是否...
五、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建构农民新形象的对策及思考建构全面、客观、真实、准确的农民形象是新闻媒介的责任,同时通过对其行为的研究,也能找出一些在农民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得与失.针对做得好的地方,一方面可以继续保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别的媒介提供借鉴;...
(二)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建构农民形象的途径1.央视七套农业栏目的前期定位与后期包装(1)前期定位电视栏目对某一媒介形象的建构首先是在栏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栏目的前期定位是栏目建构形象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石,栏目只有定位明确,内容、形式、风...
结语电视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提供娱乐并为那些实际上被社会其他人所忽视的大量人群的存在提供意义。[34]长久以来,农民作为全面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却在社会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他们所掌握的话语权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在我国经济...
绪论(一)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2015年2月的第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触及转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建立现代农业;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城...
四、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在建构农民形象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一)央视七套农业栏目在建构农民形象过程中的优点1.涉及面广,报道面宽在现代社会,信息早已成为一种巨大的生产力,一条新鲜的、重要的、及时的信息能帮助一个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重新活过来已不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