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仓储管理论文 >

商贸公司库存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2 共600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在信息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驱动下,世界经济逐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经济一体化给各自为政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和冲击,迫使企业进行转变以适应各种竞争与挑战。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技术趋同性增强的影响,使得企业在生产领域的利润来源变得越来越少。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更是让许多企业将目光转移到能够为企业的整个生产和流通带来更多利润的物流领域。企业不得不提供更能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产品供货效率,在保证供货的前提下降低库存量。而库存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作用,因此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商贸企业作为经济链条上的必要环节,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贸企业的发展更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重要标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商贸企业的表现最为活跃,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中小商贸企业在增加就业,提供创业机会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商务部门也在加强公共服务、改善中小商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帮助解决企业问题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只有重视中小商贸企业的成长,才能使市场经济朝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就目前来看,中小商贸企业规模偏小,受企业规模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在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在企业总成本的构成中占比较高。尤其是在采购和库存等方面,效率低下。因此中小商贸企业与大型商贸企业或生产企业相比,竞争力明显偏低。由于中小商贸企业的准入条件和要求都比较低,许多企业仍在使用的落后库存结算方法,与此同时,库存管理混乱,仓库设备老化,物流费用较高等问题突出。在如今这个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中小商贸企业本身的库存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小批量、多批次的需求。

  1.1.2 研究意义

  KT 商贸企业是典型的中小型商贸企业,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影响,该企业物流管理体系较为封闭,属于独立的物流体系。企业在进行库存管理时,只考虑自身的库存情况,并不考虑上游企业的生产情况和下游企业的销售情况。在如今这个供应链发展迅速的时代,这种静态的库存管理方式已经影响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若能对 KT 商贸企业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能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盈利,还能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同时增加客户满意度。因此库存管理的成功与否成为左右 KT 商贸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针对需求预测和经济订货量的研究

  Yuliang、Philip 和 Martin(2007)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证明了订货费用和运输费用会对库存成本产生影响[1]。

  Eleftherios 和 Dimitrios(2010)等认为具有良好灵活性的资源是对冲供应链中断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建立了一个随机库存模型,用于权衡库存策略和采购供应中断风险[2]。

  Chi(2013)利用约束理论,通过时间序列、累积和控制图以及自回归测试来检测市场需求变化的时机,从而实现动态调整目标库存水平的目的[3]。

  Agrawal 和 Smith(2013)制定了一个动态的随机优化模型,来确定跨周期的商店总订单的大小和最优库存分配。并且通过贝叶斯推理模型来分析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4]。

  Jay 和 Daniel(2014)从描述相关参数估计出发,在预测库存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整重点项目的权重来达到预期目的生产库存系统模型[5]。

  Daria 和 Alessandro(2014)等强调需要通过整合经济和环境目标,将库存管理决策融为整体。他们在整合了影响传统 EOQ 模型的因素后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 EOQ 模型[6]。

  (2)针对库存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Shin(2001)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寻找一种能够使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均得到优化的方法,而库存协调能够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7]。

  Disney 和 Towill(2003)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分析,得出 VMI 模式在削弱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影响中有重要作用[8]。

  Musalem 与 Dekker(2005)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一个联合库存补给的实例,说明减少单次订货数量和降低运输成本对降低库存成本的重要性[9]。

  Jammemegg 和 Reiner(2006)认为将库存管理理论和生产能力理论相结合,并应用于改善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是切实可行的[10]。

  Michael(2006)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通过研究证实,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在降低供应链库存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1]。

  Markus (2009)通过对某个国际性生产企业的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的研究,得出了供应链节点企业在实现 CPFR 信息共享时,可以有效增强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企业的库存计划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做到及时预测,并能够增强其应对产销过程中的紧急状况[12]。

  Narendra 和 Stephen(2013)认为适当的会计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商业零售企业的利益。同时他们提出了一种动态随机优化模型应用于连锁零售商店,确定同一时期不同商店的总订单规模和最优库存分配量,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替代供应链的预期利润以及不同分布需求的敏感度[13]。

  Lee 和 Richard(2013)研究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设计与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Q,R)库存系统中的寄售库存和缺货成本分担的问题。他们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当零售商因供应商原因发生缺货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收取一定比例的罚金。他们还发现了订货提前期信息和零售商的缺货量信息在 VMI 中的关系[14]。

  Veeraphat 和 Suriyan(2013)等调查研究后发现泰国的传统批发企业在采购、库存、仓储和销售等作业上分离管理,缺乏有效的整合方法,因此他们运用统计工具,将单窗口的采购、库存、销售等细分领域整合于一个数学模型,并且认为市场营销是批发企业降低库存和仓储成本的最佳方式[15]。

  Kamalapur(2013)通过研究表明,较高的随机预测误差会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库存管理成本。当需求变化大时,预测误差会更大。另外对于 CPFR 策略来说正偏差相比于负偏差更有利[16]。

  Moncer 和 Mehmet(2014)等认为 VMI 合同上应该规定零售商店的处所和商品积压成本的内容。他们制定了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在零售商允许不均匀发货间隔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总成本[17]。

  Jaehun 和 Hyerim(2014)等在多标准 ABC 库存分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准确的对库存项目进行分类的加权线性优化交叉评价模型[18]。

  S.Li 和 Z.Yu(2015)认为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并不总是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的利润分享的方法来稳定 VMI 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个模型,他们发现在一个公平的分配方案下,VMI 中一个成员的库存成本提高,能够增加其他成员的盈余;制造商选择合适的零售商以提高利润,对供应链中其他零售商的利润没有影响[19]。

  Arqum 和 Ashis(2015)提出了一种模型使得单个供应商—多个零售商系统可以通过 VMI 来进行协调,同时还强调了在 VMI 环境下节约运输成本的重要性[20]。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库存管理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出现的较晚,尤其是现代库存管理方法上的研究也比较少。但也有许多学者对现代库存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调查研究了我国的国情并结合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了许多库存管理方面的观点。

  (1)针对需求预测和经济订货量的研究

  陈晓东(2009)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订货模型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产品需求和订货提前期是随机变量,订货周期与订货批量需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因此不确定性的订货模型更能反映现实情况[21]。

  桂寿平,栗叔林,张智勇等(2011)针对现实中产品质量不可能完全合格的情况,提出了考虑含有缺陷率且允许缺货的库存模型,并采用更新酬劳过程方法得到期望利润表达式,确定最优订货策略[22]。

  李武,郭观七,岳超源等(2011)针对单供应单—采购商系统,构建了订货周期内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总和即库存总成本期望值最小的优化模型。

  并分析了资源、成本和需求对库存总成本和订货周期的影响[23]。

  柳健(2012)将零售业的库存形态分为分批次连续进货的库存形态、多品种商品的库存形态、处于订货提前期的商品库存形态、存在折扣因素的库存形态和保存地点不同的库存形态,并针对零售业不同的库存形态建立了对应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24]。

  李群霞(2012)在假设各生产要素和补货率为不确定的条件下,建立了一个模糊库存模型来确定库存总成本的大小。通过对目标函数库存总成本求导,可以得到订货量和订货点之间的关系[25]。

  潘义前和周优军(2013)在考虑了物品有损耗情况以及现有库存水平影响需求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库存模型,并通过数值分析,证实该模型存在唯一最优解[26]。

  倪冬梅,赵秋红,李海滨(2013)基于对快速消费品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 ARIMA 的时间序列和多元回归整合的综合需求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库存决策相结合,达到需求预测的目的[27]。

  张丹丹,黄东兵(2014)以烟草商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了一个无限多周期随机库存模型,计算烟草商业企业在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佳订货点和最佳订货量。

  他们认为商业企业需要与工业企业之间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的供货机制,降低市场波动的干扰程度,降低库存成本[28]。

  朱连燕,马义中(2014)提出了一种基于 Kriging 的改进 EOQ 模型,这种模型能够在采购成本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确定最优订货策略。其研究还表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会对改进的 EOQ 模型的最优解产生影响[29]。

  朱向萍(2015)通过不同投资下总成本的变化图,阐述了经济订货批量与“零库存”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30]。

  (2)针对库存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沙晓瑞(2007)通过分析发现了传统库存控制方法在供应链的环境下暴露出诸如获取信息不及时、管理理念落后、库存控制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基础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协同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等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对策[31]。

  沈佳(2010)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证实了 JMI 库存管理模型与传统库存管理策略相比,更能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32]。

  徐晓敏(2011)认为联合库存管理不仅是促进零售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能够帮助供应链各成员的库存成本的降低[33]。

  黄丽敏(2013)通过对 VMI 和 JMI 等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将 VMI 和 JMI相结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体系,重塑企业库存运作流程和模式,以优化供应链成员的库存管理[34]。

  梁春树(2013)认为零售企业实施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科学预测企业库存需求,同时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35]。

  吴俊玉(2013)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供应链整体优化、加强日常库存管理优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库存管理的优化措施[36]。

  蒋骏(2014)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库存管理优化的方法,从制定交付目标开始,设立了多维度的库存产品定义法则,采用线性规化确认库存产品的范围,使用考虑订单波动,服务水平与交付期来制定出新的安全库存计算策略,对整个物流的库存管理方法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优化[37]。

  朱杰(2014)基于精益六西格玛基本路线,结合库存管理的主要方法,提出了适合中小休闲食品企业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库存管理方法[38]。

  李春堂(2014)通过扩展 ABC 分类法对商贸批发型企业的库存商品进行科学分析,并采用有针对性的库存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库存量。商贸批发型企业可与供应商在物流各个环节加强合作,共享信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39]。

  邵彪(2015)针对库存管理的成本,应用不确定规划理论,在需求随机的情况下,建立了向多个供应商采购的随机机会规划模型,利用神经元网络嵌入遗传算法的思想,设计出了混合智能算法对随机机会规划模型进行求解[40]。

  甘信华,应可福(2015)利用 CVaR,研究了随机需求条件下,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都有风险规避特性时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优化与协调问题,得出了考虑风险规避的 VMI 契约模型[41]。

  1.2.3 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不论是在需求预测、经济订货量还是在现代库存管理策略上的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生产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方面,学者们更加注重供应链整体库存量和库存成本的降低;突出在企业间实行信息共享,保证信息在整个供应链的畅通传递,实现信息化;强调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库存管理的研究仍有不足,供应链库存管理虽然使各个企业重视合作协调关系,但是各节点企业在做库存成本优化时,只重视自身优化,往往忽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优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对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度不够,并不能真正的运用现代 IT 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另外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库存管理的研究大多围绕制造业企业进行,以商贸企业为对象的研究较少。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在了解了库存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存在于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中的问题,并针对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库存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介绍了关于库存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库存和库存管理的定义、作用,库存成本的构成,同时介绍了传统库存管理方法和现代库存管理方法。这些理论为中小商贸企业进行库存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分析了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的现状,首先对中小商贸企业的定义进行了概述,其次对中小商贸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 KT 商贸企业的企业情况,最后重点分析了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存在于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当中的问题。重点指出 KT商贸企业库存管理中的问题有库存商品分类方式不科学、缺乏有效的需求预测方法、存货周转率不高和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

  第五部分首先提出对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的目标,然后针对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用 ABC 分类法对 KT 商贸企业商品重新分类;利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来预测企业库存商品的需求量;改善 KT商贸企业库存管理制度以提高其存货周转率;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不足。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国内外关于库存管理问题的研究文献,如专著、期刊、硕博士论文及调查报告等,特别是关于中小商贸企业库存管理影响因素和库存管理模型的研究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

  (2)统计分析法

  收集资料,通过调查和分析,获取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 KT 商贸企业库存管理做出正确的解释预测,形成定量的结论。

  1.4 技术路线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制定本文采取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仓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