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

高中历史教学新方法和策略的尝试与探索

来源:学周刊 作者:江鸣
发布于:2018-08-06 共2332字

  摘要:随着历史新课标的深入实施, 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 面对这种情况, 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新课标为依据, 加强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尝试与探索, 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策略; 探索;

历史教学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入, 给历史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历史教学翻开了新的篇章。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历史教师, 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 类比导入主要是指通过对比和比较的方式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比较中巩固旧知识, 接受新知识。例如, 在教学《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 然后引入西方国家对新航路的开辟。此外, 教师可利用图片导入新课。现行的历史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图片, 图片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更加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此, 在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用多媒体呈现出来, 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刺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再结合教师的问答和描述, 将重点引到新课中来, 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认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 借助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导入“文艺复兴”知识;通过展示“唐三彩”引入“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等。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作为历史教师, 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历史科学的重要意义, 将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与社会性都告诉学生, 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活跃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是真实的, 是对前人生活的再现, 包括了前人大量的生活经历与人生阅历, 所谓“以史为鉴, 古为今用”就是这个道理了。历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我们要善于从中挖掘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 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将生活实践与历史融为一体, 让学生充分体会历史知识的真实性与社会性,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 教师可引入学生所熟知的古诗, 或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故事, 以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入情入境。此外, 教师还可以开展直观教学, 如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幻灯片等手段, 以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教学《鸦片战争》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从网络中搜集相应的图片, 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 还可以设计教学课件, 用鲜艳的字体和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综上所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历史教师, 我们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看待问题。

  三、促进学生学习体验, 实现生命课堂目标

  新课标提倡“生命教学”, 倡导创设“生命课堂”。所谓“生命教学”和“生命课堂”, 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的触动, 加强学生心灵和学习历程的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用心体会, 体验到历史的真谛。例如, 在教学《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理解。比如, 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马克思理论与之前所学的理论有哪些不同之处?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不同?俄国十月革命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的?革命的曲折性是否代表了对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深化理解?通过以上层层递进的问题, 不但可以逐渐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就是生命课堂的本质。

  四、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力争做到活学历史

  课堂是学习活动最主要的场所,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备课时兼顾学法, 授课时渗透学法。备课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 找出他们思维障碍的所在。比如教学《新文化运动》, 找出“新”的表现是理解的难点所在。对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环境、阶级状况和内容方面进行理解。到后面学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使中国革命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等内容时, 学生就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理解。在开展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注意把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 使它们能够用这些方法分析类似问题。以《辛亥革命》为例,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概念, 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分析, 认识到它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民族资本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是革命爆发的原因, 它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第二个原因是帝国主义纷纷瓜分中国, 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第三个原因是清政府的新政不仅没有摆脱困境, 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掌握了概念再分析历史, 可以避免生搬硬套, 能够活学历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同样可以使用概念法进行教学。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们要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 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丰富自己的学识, 开阔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改革, 不断探索, 不断深化, 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 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雪梅.小议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教研版) , 2010 (10) .
  [2]聂乐元.论高中历史“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9) .
  [3]董振刚.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讨[J].才智, 2010 (13) .
  [4]周道友.如何在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

原文出处:江鸣.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8(03):80-8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