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各大媒体对于腐败现象多有报道,社会各界要求反腐的呼声此起彼伏。 对此,党中央作出了英明决策, 即彻查腐败, 清除毒瘤。 作为历史教师,我也感到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因为,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易受腐朽现象侵蚀,一旦形成不良意识,要彻底改变较为困难。 青少年既是未来公职人员的后备军, 又是今后与政府打交道的主体, 在他们身心发育时期, 通过中学历史教育, 让他们从鲜活的学科知识与学科体系内体会潜藏其中的厚重、深刻、哲理,感受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真、善、美,进而在心灵中播种敬廉崇洁的价值观、 廉明正直的道德感和廉洁奉公的理想信念, 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我希冀以课堂为阵地,充分发掘中学历史教材的反腐倡廉内容,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更好地发挥历史课进行思想教育的载体作用, 有机地向学生进行反腐败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取向。 这不仅对于学生心智成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培养高尚情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如唐朝名臣魏征所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让人铭记历史上那些带给我们骄傲的人和事,从历史人物事件上获得更多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与经验; 当然还有那些让人痛恨的人和事,他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人生的警示意义。
好坏忠奸, 在历史课本上比比皆是, 腐败问题,历朝历代的典范例子不胜枚举。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在历史课中如何渗透反腐倡廉的教育意义。
一、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探究腐败因果,让学生在历史的沉浮中感受反腐的重要性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结合今天开展的反腐斗争,让学生明白,反腐刻不容缓。 如:周幽王宠褒姒,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衰亡, 自己也招来杀身之祸;“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但之后,秦始皇腐化奢侈,大兴土木,大征徭役,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终揭竿而起,致使秦朝灭亡,腐败成为秦朝的坟墓;东汉时,外戚、宦官专权,人民被逼向死亡边缘, 饱受痛苦的百姓终在 184 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隋炀帝的腐败,致使繁盛的隋朝成为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唐玄宗后期,任用奸相,宠爱贵妃,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宋徽宗时期大造园林,破墙拆屋,抢用船只,人民破产不计其数, 这才有了二帝被擒的可悲下场……通过这些,让学生在学习中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深刻体会腐败所带来的危害,能使他们更加拥护党中央反腐的英明决策, 培养廉洁作风,增强抵制腐败现象的免疫力。
二、在教学中,穿插廉洁故事,深入浅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历史上有许多不为金钱所惑, 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操守、高风亮节的人,如,一代名相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将其遗体葬于汉中定军山, 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 入殓时, 只穿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明朝于谦,平常为官,严于律己、廉洁不苟,在土木堡之变时,力挽狂澜,坚守北京,为国家而不计个人安危。 后遭陷害被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清朝康熙初年,原广西罗成县令于成龙,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 他仅有一只舍不得吃的咸鸭, 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 离开罗成时,堂堂一位县令,竟无赴任之路资。当地百姓听到其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 后来其出任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于总督府中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 当其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 。 康熙帝破例亲为其撰写碑文,称其为“天下第一廉吏”。 清道光年间,曾国藩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一次,受到政敌的恶言诽谤,被逼无奈,为表清白,竟当众将自己脱得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揪出了真正的国家蠹虫,堪称古往今来真正的“第一裸官”…… 在一个个的历史故事中,让学生去感受前人的高风亮节及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净化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让学生明白一身正气是何等之重要,进而培养他们树立胸怀祖国、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的理想信念,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可见, 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教师要将教学与现实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对知识做到“活用”。 只有在教学中渗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无私高尚、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这样,教育的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而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反映程度。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高中历史...
在现行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乡土史料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史料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全国来说,各民族都有自身的历史,各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史。乡土史可以说与整体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各具特色。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课堂的内容通俗化,积极运用这些手段,不仅可以加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新课改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诸多的新要求,高质量的历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还对满足高考需求,提高文科学生高考成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和指针,改变教学理念,认真总结高中历史教学特点...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是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充分、平等的交流及互动互促的上课模式的探讨,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
当前,高中历史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突破了传统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同以往相比,确定了课程目标、拓展了课程类型、融入了新的史观、建构起专题体系、体现新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方式。...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过程与方法,提倡论从史出的教学理念,试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史料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的水平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重视史料并且熟练地运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不...
文章针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重点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提出,我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中发现,情境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注重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培养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历史教学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突破与创新,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实到位。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引导,学生查找史料、整理分析,合作探究、交流体验,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