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指出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互为补充,能加深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历史地图册渐渐淡出了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也将历史地图册放进了课桌的最深处。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却深深感到历史地图册在历史教学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我们应知道, 历史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时间和空间。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地理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历史地图正是表现种种历史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轨迹的载体。 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状态方面更具有简明、形象、直观的特征,它是历史课内容的有机结合体,是教学的有力工具,绝不可束之高阁。 那么,上历史课时怎样发挥地图的作用呢?
一、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我们常说“史地政不分家”,可见历史和地理是密切相关的。学习历史时,要求记忆的地名很多,很多学生缺乏地理常识,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缺乏了解,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果适当运用地图,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历史教材中, 每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中大部分配有 1-2 幅图, 从这些地图中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发展的态势,借助这些地图来讲述相关内容,可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记忆重点知识点。 例如,甲午战争是教材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认识此次战争对中国的严重危害呢? 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地图进行分析语综合。 教师可以展示《甲午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形成“经过甲午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的概念;连同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帮助学生得出“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陆”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概念
一般来说, 凡是教材内容涉及的历史空间概念,都应当尽可能使用历史地图。 例如,讲述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首先就必须使学生形成关于“西域”“西洋”的空间概念,从而为学生掌握通西域和下西洋的前后经过创造条件。 在学习元朝行省制时,参照《元朝疆域图》和必修Ⅰ《清时期疆域全图》,可以理解行省制设立的作用和对后世所沿用的情况, 以及对元朝行省制的评价等问题。 再如,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时,查看地图《美国南北战争》,对理解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等若干问题,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三)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往往形成不同的民族。 地理环境在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可以运用历史地图使学生有所认识。例如,在讲述新航路开辟时,通过地图认识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是位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交接的地方, 可以直接进入大西洋,使这两个国家最早开辟新航路。
(四)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高中学生的学习思维虽有一定水平,但还需要直观材料的辅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如果对课本中的一些地图加以深入研究, 就能够运用它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其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述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时,就可以运用《战略反攻示意图》,向学生说明大别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整个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在分析 《马关条约》对中国影响时,如果让学生看《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标出台湾、辽东半岛的位置;结合条约的第一条“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学生分析得出其对中国影响是:
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 割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那么,甲午中日战争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也就一目了然了。
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适时出示地图
出示地图要把握好时机。过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听课;过迟,又与教学内容衔接不上,影响效果。
(二)边讲述边演示,讲述与演示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应当以讲述为主,以演示辅之。
教师不能背向学生演示, 而应当侧立面向学生,边讲边演示。 如讲述新航路开辟时,就应在地图上准确指示出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位置以及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开辟新航路的路线。
(三)由简到繁,由局部到全面
演示教师地图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如演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应首先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再指出三国的都城。随着演示的层层深入,三国鼎立的形势便逐渐明朗了。
(四)讲清重要地名的演变
如演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形势》图,要指出说明: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三国时为吴国都城建业,东晋、南朝四代建都于此,均称建康,元朝命名集庆,明朝定都时叫做应天,后改为南京。 讲清地名的变化, 既可避免学生认识上及记忆中的混乱,又可使学生了解地名的历史变迁。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历史地图不断地以新面孔出现在教学中,以其方便、简捷、 实用而被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所认可和肯定。相信历史地图会呈现出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王丽锦. 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中学历史教学,200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而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反映程度。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高中历史...
在现行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乡土史料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史料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全国来说,各民族都有自身的历史,各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史。乡土史可以说与整体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各具特色。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课堂的内容通俗化,积极运用这些手段,不仅可以加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新课改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诸多的新要求,高质量的历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还对满足高考需求,提高文科学生高考成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和指针,改变教学理念,认真总结高中历史教学特点...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是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充分、平等的交流及互动互促的上课模式的探讨,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
当前,高中历史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突破了传统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同以往相比,确定了课程目标、拓展了课程类型、融入了新的史观、建构起专题体系、体现新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方式。...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过程与方法,提倡论从史出的教学理念,试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史料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的水平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重视史料并且熟练地运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不...
文章针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重点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提出,我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中发现,情境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注重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培养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历史教学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突破与创新,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实到位。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引导,学生查找史料、整理分析,合作探究、交流体验,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