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

引导学生对“后金努尔哈赤的崛起 ”的历史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23 共2596字
论文摘要


  历史是一首回旋诗,是对往昔的再现,是对兴亡的总结, 是对文明的记录,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学历史,观成败,懂真道,修品行,抚今追昔,鉴往知来,转痴迷为智慧,变昏暗成光明;学历史,做大智者,驰骋于社会,运筹于帷幄,视通万里,升华人生。 历史的重要性,万言难罄。 龚自珍赞叹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怎样学为人师呢? 怎样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呢? 怎样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历史呢? 我们要对历史有认真研究的精神,引导学生深入历史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后金努尔哈赤的崛起 ”作出的研究 ,期待同仁匡误扶正。

  首先,对学生分组,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研究建议;其次,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制订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最后,让他们进行展示交流,汇报研究成果,进行学习总结。

  这是我整理的学生的研究成果, 我认为不亚于历史学家的结果。

  一、出身

  努尔哈赤,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 金庸称他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

  努尔哈赤于 1559 年 2 月 21 日,出生在赫图阿拉(也就是今辽宁省新宾县)建州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 努尔哈赤的祖父叫觉昌安,是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的第四子, 而努尔哈赤的父亲也是觉昌安的第四子塔克世, 母亲是喜塔喇·厄墨气, 努尔哈赤还有两个弟弟,名字分别为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父亲觉昌安是当时明朝所封的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也就是相当于明官的都指挥使,人少势弱,早先依附建州“强酋”王杲,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交易, 以麻布、 粮食交换猪牛,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 (1574年)因王杲抗命,扰民抢掠,扩大实力,有不轨之心。 明朝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率军数万,攻打王杲之寨,并取之,还杀掠人畜殆尽,其父觉昌安、其祖父塔克世为平息战火,充当明军向导,劝说王杲罢兵息战。 (1583 年)王杲之子阿台图为报父仇,攻打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 取阿台的古勒寨以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杀阿台,“杲自是子孙靡孑遗”。 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作为明军向导,战乱中被明兵误杀。

  后来,明朝认识到误杀的错误,归还其祖塔克世、其父觉昌安遗体,并赔“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听到这个信息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为父仇,但当时的他才二十五岁,势单力薄,怎么可能与拥有百万兵马的大明“皇帝”交锋? 无可奈何之下, 努尔哈赤越过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 上奏明臣指责其唆使明兵杀害父、祖,并索要当时杀害祖和父的明兵。 不料这一要求,惹恼了当时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并一口拒绝,还宣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因而尼堪外兰威望大升,“于是国人信之, 皆归尼堪外兰”,连亲族子弟也“对神立誓”,要杀努尔哈赤以换取大明朝的信任, 尼堪外兰也乘机逼努尔哈赤向他“依附”,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二、发展

  1583 年 5 月,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人起兵。 先后吞并了其他建州部落,栋鄂部、海西叶赫、乌拉、哈达强部这些小的部落,再降服建州、海西、“野人”数以万计的女真,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

  这就是历史上的努尔哈赤了, 不过学生认为,努尔哈赤会崛起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因为就所看到的史料上记载, 当时的明朝将领有好多都是不可一世, 以为努尔哈赤一个小小的部落, 人又没有多少, 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就算看出了那个势头, 也完全不放在眼中。 如果说当时的明将在努尔哈赤刚刚攻打别的小部的时候就制止了他的话, 那努尔哈赤要崛起也是很难的, 可是当时的明将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没有想到星星之火也能燎原,不及时扑灭,最后烧到了自己的身上。 不过明将的放之任之是一个原因,但还不是全部,当时的建州各部太过于软弱,因为有了几年的安心生活,就忘了居安思危,没有了那份热血和反抗的精神, 一有事就只知道找明朝或别的部落帮忙,如果别人不帮,那就只有等死。 还有,遇到事的时候各部还在计较着自己的利益,并没有想到唇亡齿寒这个道理。

  所以让努尔哈赤各个击破,这也是一个原因。

  还有的学生认为, 在中国人的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父仇不共代天,仇恨也是让努尔哈赤成功的一种动力。 他的父亲和祖父本来是帮明朝带路的, 可明朝的士兵却将他们杀了,事后明朝仅仅以“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就想把他们打发了。 让交出那个杀人的士兵,还有严罚那个背后的指使人,也算是人之常情,可明将不干不说,还把他的仇人封了大官,这不是分明是说:“我就是要杀你的父亲、祖父,你能把我咋样?”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努尔哈赤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耻辱,他这时不只是想为父报仇,还有对明将的一种恼怒, 所以他定会奋发图强。这是一个人的本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原因。

  三、人性

  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就是一种人性的弱点,为了女人的征战不胜枚举。 努尔哈赤也是人,还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心有所属的恋人却让别人抢了,还死在了新婚之夜,这口气忍无可忍。 野史上是这样记载努尔哈赤和他爱的女子的事情:本来是他喜欢的女子,但是还有另外几个人也喜欢那个女子,他和那几个人都去提了亲,可是女方的家人不但不把女儿嫁他,还把女儿许给了他的对头。杀父之仇,夺美之恨,明将之辱,这么多的动力,还有努尔哈赤本就胸怀大志,他聪明,有胆识,有野心,不甘人下,不甘受辱,他要报仇。 而明将又给了他这样的条件,他怎能不崛起呢?

  四、死谜

  努尔哈赤到底是因何致死的呢? 说法众多,查阅大量资料,学生认为下面的说法最为可靠。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 一则由于宁远兵败, 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历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心情郁忿; 二则因为年迈体衰, 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累,积劳成疾。同年 7 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 并非炮伤,23 日往清河汤泉疗养。 到了 8 月 7 日, 他的病情突然加重。 11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的太妃纳喇氏相见后, 行至离沈阳四十里的鸡堡死去。

  尘埃落定,一代英雄留给历史诸多印记。研究历史,学习英雄的过人之处,带给我们前进的启示和力量。 针对这节研究课,学生的感悟令我惊叹不已。 他们在重拾那段历史里这个具体人物的过程中所收获的,远比一节传统的教学课思考的深刻得多。 虽然表面上学生只是挖掘了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实则是一堂现代人与历史人的全方位碰撞。 我想这样的课对学生的成长善莫大焉,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归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返回: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