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广大青少年在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比如生活中缺失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对父母的教诲置之不理,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感恩之心,不孝顺父母,生活中与他人攀比,特别是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仍追求名牌,奢侈浪费;学习中,很多学生缺乏刻苦精神,没有竞争意识,不愿意付出就想获得成绩,企图不劳而获,拈轻怕重,并且崇拜一些偶像明星,妄想自己也一夜成名;与朋友、同学交往缺乏诚信,唯利是图等等。中国自古以来乃文明礼仪之邦,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等传统的优秀品德一代代继承发展了下来,而到了经济繁荣的现代,人们却将这些优秀的品质摒弃了。在学校教学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刻不容缓。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害怕吃苦,享乐主义普遍,缺乏爱心,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中缺乏斗志。一些青少年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一些青少年过度追求穿着打扮;一些学生盲目攀比外国名牌。穿名牌衣服,吃高档饭店,连住也要比面积有多大。不管家庭条件如何,盲目攀比给家庭和自身都带来了危害。
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比较大,重利轻义、自私自利。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很“势利”,谁能给他帮助、能带给他好处,他就和谁走得近。为了一点利益朋友间反目成仇,在朋友间只讲利益不讲情义,甚至在亲戚间也是嫌贫爱富。这些错误价值观念的存在对广大中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历史教学是历史学研究和传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主要功能偏重于传承文化,传授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人才,尤其在确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这也就是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而中学的历史教学最能体现历史教学的这一社会功能。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使历史情境再现,让学生感受历史,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一些纪录片、相关的电影资料、实况录像,或者展示图片、漫画等加强对学生的感染,让他们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在学习历史中真正有所感悟,从而学习发扬优良的品质,摒弃不良的习惯和思想。比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让学生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实况录像,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加深了印象,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实况录像,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坚定了对党的信念,激发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的热情,从而很好地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功绩的评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教学内容时,我先让让学生收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的有关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交流中形成了学正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二是认为秦始皇是贡献巨大的开创性的皇帝。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历史人物。在肯定他们的观点均有合理性的同时,提醒学生不能用非此即彼的方式评价历史人物,即要看到他正确的方面,又要看到他的不足之处。之后让学生讨论对秦始皇时,评价的内容和角度就丰富得多了:有学生发现秦始皇有创新精神,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有的感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的暴政被人民推翻是必然的,所以作为领导者要体恤民情,关爱百姓。这样,在对历史人物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评价来了解他们的功过,从而产生思想情感上的认知,正确判断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学习名人名言,来塑造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名言,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对名人名言的学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光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周敦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课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多媒体搜集更多的名言,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些名人名言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人生信条,塑造学生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比如批判一些青春偶像剧宣扬的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不劳而获的消极观念。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首先要理解初中学生这种青春期爱幻想的特征,指出偶像剧的虚构性和不真实性,要娱乐性地看待偶像剧,纠正他们不劳而获,好吃懒做的心理,坚定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理想的信念。还有当今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错误的观念如不讲诚信,缺乏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历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经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化发展也不能落后,教育是推动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担当着陶冶性情,塑造健全人格的使命。作为一名历史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我深感到了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教育最终定能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卫梦舒,李龙.浅谈外来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商情,2011(2).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而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反映程度。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高中历史...
在现行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乡土史料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史料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全国来说,各民族都有自身的历史,各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史。乡土史可以说与整体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各具特色。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课堂的内容通俗化,积极运用这些手段,不仅可以加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新课改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诸多的新要求,高质量的历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还对满足高考需求,提高文科学生高考成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和指针,改变教学理念,认真总结高中历史教学特点...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是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充分、平等的交流及互动互促的上课模式的探讨,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
当前,高中历史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突破了传统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同以往相比,确定了课程目标、拓展了课程类型、融入了新的史观、建构起专题体系、体现新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方式。...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过程与方法,提倡论从史出的教学理念,试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史料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的水平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重视史料并且熟练地运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不...
文章针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重点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提出,我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中发现,情境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注重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培养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历史教学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突破与创新,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实到位。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引导,学生查找史料、整理分析,合作探究、交流体验,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