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所讲述的都是已经发生的人与事。 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将历史课上成了枯燥而机械的史实记忆课,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这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所存在的最大弊端。
要想让学生爱上历史学习,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得到知识与技能、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改变这种机械而被动的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展开富有兴趣而主动的学习。 教师应采用问题教学法,改变机械的灌输,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和机械接受,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积极的探究。 这样在探究中, 学生所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方法、一种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 ”认知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 而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结果。 兴趣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学生源源不动的动力源泉。 只有形成对历史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讲解, 善于运用提问艺术, 以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制造认知冲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在学习《贞观之治》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吗? 她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她有什么政绩? 大多学生通过影视剧等资料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就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 从而使学生将全部思维与注意力集中于相关的知识点上。 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枯燥的学习, 而是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自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提出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而通过巧妙设问,可以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 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实现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 这样才能改变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机械记忆,成为经过独立思考与思维后的深刻理解。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一系列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达到对历史知识的深层理解。
三、以问题来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是现代教学中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要改变以往只重史实记忆的教学,而是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知识的关键处来巧妙地布置疑难问题, 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思维中能够透过历史史实来深层次地理解与运用。 这样,学生所学到的才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能产生历史思维与思辨能力。 如在学习《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这两个派别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能够将知识点整合在一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带领学生突破固有思维与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勇于创新与探索的精神。
四、以问题来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方法的人。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同样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学生记住这些史实,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既获取知识,又学会方法。 而且,这正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前置性学习。
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就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重难点所在,就可以提高课堂中听课的针对性。 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布置总结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反思性学习,反思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课中的探究与课后的反思,可以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与知识脉络, 从而更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悬念性,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而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反映程度。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高中历史...
在现行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乡土史料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史料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全国来说,各民族都有自身的历史,各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史。乡土史可以说与整体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各具特色。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课堂的内容通俗化,积极运用这些手段,不仅可以加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新课改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诸多的新要求,高质量的历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还对满足高考需求,提高文科学生高考成绩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和指针,改变教学理念,认真总结高中历史教学特点...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是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充分、平等的交流及互动互促的上课模式的探讨,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
当前,高中历史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突破了传统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同以往相比,确定了课程目标、拓展了课程类型、融入了新的史观、建构起专题体系、体现新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方式。...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过程与方法,提倡论从史出的教学理念,试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史料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的水平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重视史料并且熟练地运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不...
文章针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重点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提出,我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中发现,情境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注重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培养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历史教学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突破与创新,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实到位。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引导,学生查找史料、整理分析,合作探究、交流体验,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