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竹属于禾科竹亚科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为集中1,中国是竹的故乡,中国西南部地区是竹的主要盛产地,如云南省的南部和中部。
中国种植竹子历史悠久,早在 7000 多年以前就已开始种植竹子了2.竹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影响着中国人,竹笋鲜嫩可口,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筷子、竹篮、竹盘、竹笼等竹制品是人们常用的生活物品;竹席、竹扇给夏天带来清凉和舒适;竹简、毛笔等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积累的载体,还有竹楼、竹园林艺术等,竹不仅在物质上给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非常多的实用价值,竹在精神文化方面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无价的艺术瑰宝,如竹文学,竹绘画,竹雕等。
茂林修竹青翠欲滴,曾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也曾牵动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心,使人们不断地为它咏叹歌唱。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竹虽有不同的使用、看法和品读,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竹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形成了独具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竹文化: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苏东坡的"胸有成竹",文与可的竹画,郑板桥的刚劲之竹……广义上的竹文化应当是包括竹在衣食住行方面所形成的对人的综合影响,同时还包括竹在绘画、神话传说、诗歌、散文等精神层面对人的影响,但本文探讨的竹文化主要是指诗歌文学中体现出来的竹意象所汇聚而成的竹文化,尤其是唐宋时期的竹诗歌,是狭义的竹文化概念。
竹子竹干修长、多节,中空外直,四季常青,在风雪的侵染下依旧傲然挺立,保持着铮铮风骨,其高风亮节被历代文人骚客赞誉为"君子"之性,世人常借竹子的傲挺自喻,借以表达人在世俗苦难的折磨下依然坚强如故的崇高品质。中华民族历来就注重自我精神品格和气节的修炼,并努力在诗歌创作中将之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植物情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深层文化象征,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文人骚客都纷纷以植物引喻,赋予了植物各种独特的审美情感。但由于时代的更迭,历史文化语境的变迁,每个朝代的诗人对不同植物的审美观照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
竹,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庞大的"戏份,"而竹子进入文学也是历史悠久,如先秦两汉时期出现的《诗经·卫风·淇奥》,宋代文学家苏轼着名的《於潜僧绿筠轩》有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竹文化在中国古典诗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代一代文人对于竹子虚心劲节之君子风范的肯定,以及对于竹子的高尚品格的推崇,竹子在后世所具有的某些特殊含义经过唐宋之前各朝代的积淀、升华再经过唐宋两朝的鼎盛发展而渐趋定型,从而使唐宋古典诗歌竹文化在我国整个古典诗歌竹文化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学界关于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的研究颇多,而单独研究竹子的,多集中于研究郑板桥关于竹的文学观、绘画观,以及对郑板桥的经典咏竹佳作进行赏析,且多停留在竹子的诗歌意象研究上,如王素云的《浅析郑板桥的"个性之竹》"、杨湘涛的《郑板桥的修竹人生》,都只关注个别艺术家对于竹子的咏赞态度和观点;从竹意象出发,研究竹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有王三毛的《论竹意象的别离内涵及其形成原因》(2013 年),认为竹意象代表的是离别,竹是空虚无心的代表1;以"竹文化"为层面研究的方向涉及竹与中华文化、竹与文学艺术、竹类词语,其中对竹与各地民族的文化关系、竹文化在旅游开发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较多,而对古典诗词中所呈现的"竹文化"的研究较少,通过对《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关键词"唐代竹文化"后,可搜索到相关文献,如马利文《唐代咏竹诗研究》( 2008 年)对唐代咏竹诗作了较全面的文学研究;而对宋代竹文化的研究则很少,王贞《从文同画竹看竹文化对宋元文人画的影响》(2009 年)从绘画角度分析竹文化带来的影响,其次是从宋代的竹枝词角度来研究竹文化,但是数量极少,如孙杰《竹枝词发展史》(2012 年);可见,结合唐宋时期的古典诗词来分析竹文化的研究还是较少的。
竹给日本人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竹取物语》以青青竹林、神秘竹境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伐竹老翁与竹为伴、以竹为生、竹中得女的故事,这也是第一部反应日本竹文化的作品,辉夜姬由此成为了竹文化的象征:美丽、好运、坚强1.竹文化对日本人的影响,在物质生活方面影响比中国大,但在精神上,竹虽也已经上升为精神品格的代表,但是咏竹的作品没有中国多,日本文学中竹文化意象主要出现在:创世神话中的《万叶集》、《竹取物语》的竹文化象征,夏目漱石《门》中"竹根",川端康成《古都》中"伐竹祭"等等。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越南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越南竹文化的独特色彩。在越南人眼里,竹子是节操与无私的象征,成语"竹老笋生"(一脉相承)指的就是"后人继承前人事业"的意思。越南少年儿童先锋队的队徽就是嫩笋。竹在越南民族神话传说、建筑、文学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程度没有在中国和日本那么强烈,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关照方面。
综上所述,目前为止,虽然中国和日本关于"竹文化"资源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发展,而紧扣唐宋古典诗歌、结合中国当前现状来探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竹文化"的文化象征及意蕴的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检索、文本细读、主题思想分析、历史考据、逻辑推理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搜索和阅读历代文人的描竹词作、生平资料、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着等资料,充分了解研究现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竹文化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主要分为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四个阶段,唐宋时期为竹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阶段竹文化吸收并延伸了前代的文化经验从而使"竹"在世人心中积淀起一个较为稳固的文化符号象征,本文将通过重点研究唐宋时期诗歌所呈现出的竹文化来探析"竹"的文化象征和意蕴,并将努力探寻竹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高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原因,从而分析竹文化在当代衰弱的原因及其留给当代人的文化启示。
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最主要的着作形式,但它并不只限于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的范围,好的诗话在此基础之上还反映出作者的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王夫之的《姜斋诗话》正是如此耐人解读并令人青睐。它是一部着名的文学理论着作,是清代...
一、引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对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一历史事实,一直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诸葛亮斩了马谡,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马谡是病死或自杀。笔者注意到,双方争论的焦点是物故一词。《三国志》里的《马谡本传》提到马谡的...
李商隐(813-858),是中国爱情诗创作上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前人的诗歌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商隐的诗歌被历代评家视为侧僻、难解。元代著名历史学家元好问(11901257)就曾叹道:诗家总爱西昆好,...
《诗经》作为原典,本身就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以往学者们多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恰恰打开了读者与《诗经》时代社会生活沟通的大门.本文将从情感角度对《周颂闵予小子》组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能了解其中更为深层的文化意蕴及《诗经》时代...
\郑珍,字子尹,1806年出生于贵州遵义的一个儒医之家,卒于1864年,清代诗人,经学家,古文家,在绘画、书法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清史稿》称他为西南巨儒。他在少年时代就充满豪迈之气与宏伟之志,《和渊明饮酒二十首》道少志横四海,夜梦负天飞,二...
河东裴氏产生于春秋时期,崛起于两汉之际,发展并鼎盛于魏晋隋唐之时,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涌现出众多名宦,文武兼有,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家族获得了强大的政治优势。此外,作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衣冠大族,它在文化方面同样具有优...
宋代的宗教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的一大转折。赵宋王朝是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繁的朝代,社会的苦难成为滋生宗教的温床。。其间佛道俩教虽有冲突,但总体上呈现了一种兼容并蓄、文化共融的特征。受此影响之下,成书...
自明中期始,诗坛的主流是前后七子的齐气与公安、竟陵之楚风交互称霸,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化角逐之中。而在江南一带,仍然有许多文人在强势主流话语之外保持独立的吴蟎特色。明代中后期诗坛实际上是在三种不同地域诗学的相互抵抗、相互包...
古代笔记小说是指杂录志怪、传奇、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其中有不少书史相关的资料。近来读此类著述,发现三个小问题,或可以校正当代著述,或可校正古代书家之言,或可考证人物名实之来由,现裒录于此,略加考证...
2古典诗歌竹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是竹的故乡,又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竹植被的种植范围辽阔,种植竹的历史悠久,竹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优越的物质条件为竹能够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创造了先决条件。中国人发现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