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研究在整个日本中国俗文学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可以说日本研究中国俗文学的学者中几乎没有完全不研究小说的,当然,他们研究的侧重点和成果分量有所不同,有些学者主要就是研究小说,有些甚至主要是某部小说的专书研究,有些学者则既研究小说,也兼及其它俗文学研究。下面分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小说文献调查
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海外发现在20世纪上半叶较为集中,其中在日本的发现占了相当的比例,新世纪以来的发现并不多,但并非没有,如2006年11月21日在美国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发现的清末时新小说等,日本方面,则以关西大学井上泰山的小说文献调查工作较为突出。
对欧洲汉籍的调查,迄今为止主要是集中在英、法、意等国,对西班牙、葡萄牙等伊比利亚半岛各地的汉籍收藏情况,则尚缺乏充分的关注与调查,井上泰山作为关西大学2005年度学术调查研究员,在4月-9月的半年间,遍访伊比利亚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古文书馆、王宫及修道院内的图书室,对其所藏汉籍进行调查,基本查清了16-18世纪耶稣会士从亚洲带回的汉籍的保存情况,其中,西班牙国立图书馆藏有11部国古代白话小说,分别是:
1.《说岳全传》6卷,福文堂藏板,1801年刊;2.《飞龙传》6卷,敬业堂板,1805年刊;3.《好逑传》6卷,福文堂藏板,1806年刊;4.《绣像第一才子书》60卷,福文堂藏板,1814年刊;5.《绣像今古奇观》40卷,禅山会文堂藏板,刊年不详;6.《绣像龙图公案》10卷,一经堂梓行,1816年刊;7.《绣像第五才子书》70回,芥子园藏板,1734年刊;8.《第五才子水浒传》残卷、10卷,贯华堂,1866年刊;9.《西游真诠》20卷,联墨堂梓,1696年刊;10.《绣藏第三才子书》4卷,福文堂梓,刊年不详;11.《雷峰塔》5卷玉花堂刊,1806年刊。
其中除4、7、8、9以外的7部小说的版本收藏状况可与大塚秀高编著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汲古书院,1987)相印证。
井上泰山写有多篇论文来介绍他的查访活动,如《利比里亚半岛汉籍探访录》(《东方》300号,2006年)、《萨拉曼卡汉籍调查概要》(《关西大学文学论集》第56卷1号,2006年)、《关于托莱多圣堂参事会图书馆的藏书》(《关西大学文学论集》第56卷2号,2006年)、《西班牙国立图书馆利用体验记》(《关西大学图书馆论坛》第11号,2006年)、《国外流出资料的发掘与中国学的新展开》(给中国学的提言,2007年)、《关于里斯本国立图书馆藏〈汉语葡萄牙语问答集〉》(《关西大学文学论集》第58卷1号,2008)等,并出版有《汉籍西游记》(关西大学出版部2008年版)、《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关西大学出版部1998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等专书。
井上泰山也是一位《三国演义》研究专家,从1989年与金文京等合著《花关索传的研究》开始至今,前后20多年,始终没有间断过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尤其是对元杂剧三国戏的翻译、研究,出版有《三国剧翻译集》(关西大学出版部2002年版)。此外是对西班牙爱斯高里亚尔修道院所藏《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的发现、介绍与影印出版,并以此为契机,将学术研究的范围从中国古典戏剧扩大到包括白话小说在内的整个俗文学领域。其2007年5月在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做题为“我与《三国演义》研究”(共分三次)的演讲对自己的研究经历有详细介绍。
第二,小说版本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较为复杂,一部小说的版本问题往往成为一个专门问题。在日本当代学者中,对《三国演义》版本致力尤多的是大东文化大学的中川谕,他先后发表了《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再考》(《新大国语》29,2003年)、《〈三国志平话〉与〈三分事略〉》(《新泻大学教育人间科学部纪要》人文社会科学编6(1),2003年)、《关于继志堂〈三国英雄志传〉》(《中国》20,2005年)、《〈三国演义〉的版本》(《创文》502,2007年)、《关于周曰校刊本〈三国志演义〉》(《东北大学中国语文学论集》16,2011年)等论文,又出版了一部专著即《三国演义版本研究》(中文版林妙燕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近年来小说文献的数字化问题,日本学者也多有关注,中川谕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发表有《〈三国演义〉电子资料库》(《汉字文献情报处理研究》5,2004年)、《中国古代小说数字化项目》(《东方》337,2009年)等论文,多次参加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与数字化研讨会,其中2005年的第五届研讨会就是在大东文化大学举行的。在2013年复旦大学举行的第十二届研讨会上,中川谕又提交《顶置非接触式扫描仪和中国古代小说版本研究》、《关于九州大学所藏〈三国志演义〉两种》两篇论文,介绍了其最新研究成果。除中川谕外,很多日本学者都可以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此外,京都大学金文京的《近年的〈三国演义〉文本研究与数字化》(《创文》495,2007年)一文回顾与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情况。
埼玉大学大塚秀高上世纪80年代出版有《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改定稿(初稿)》(汲古书院1984年版),后他到中国留学半年,遍访各大图书馆,对《改定稿》进行增补,于1987年5月由汲古书院出版增补版。他近年仍有版本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即《〈警世通言〉版本新考》(《日本亚细亚研究》9,2012年)、《〈两汉开国中兴志传〉〈全汉志传〉版本源流考》(《日本亚细亚研究》7,2009年)。
第三,小说目录、索引的编制与资料的编集
樽本照雄1988年出版《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增补订正后,1997年以《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为名出版,齐鲁书社出版中文版,名为《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这是该书的第三次增补版,比1997年版新增条目3100条,全书收录书目总数达到19000余条。我国学者王继权、夏生元编著的《中国近代小说目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收录1840-1919年间发表的小说,标明刊行的年月日,并将旧历换算成公历,收录作品的数量和记述的详细程度都远远超过阿英的《晚清小说目》,但未收清末民初占有相当比例的翻译小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樽本照雄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是迄今为止辑录清末民初小说最为详备的一部目录,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必备书。此外,他还编有《清末民初小说年表》(清末小说研究会1999年版),《年表》更为实用,能一目了然地看清该时段小说出版发行的详细情况。该《年表》日本和《目录》一起荣获1999年的“芦北奖”,可惜至今还未在中国出版。
樽本照雄是清末小说研究专家,他组织发起清末小说研究会,出版有《清末小说丛考》(汲古书院2003年版)、《清末小说研究集稿》(清末小说研究会2005年版,中文版陈薇监译,齐鲁书社2006年版)等多部研究专著,还编有《官场现形记资料》(清末小说研究会2003年版)、《老残游记资料》(清末小说研究会2004年版)等小说资料集和《清末小说研究卡片2005》(清末小说研究会2004年)等资料,并发表《李伯元的肺病宣言———有关“绣像小说”发行延迟》(《清末小说通讯》69,2003年)、《从〈老残游记〉底本到回想录三题》(《清末小说》26,2003年)、《李伯元与刘铁云的盗用事件解谜》(《清末小说通讯》75,2004年)等多篇论文。
第四,小说成书史与接受史研究
成书史与接受史研究是小说研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日本当代学者多有关于此课题的研究,较早进行专门研究的是东北大学的矶部彰,他是《西游记》研究专家,相继出版有《西游记形成史研究》(创文社1993年版)、《西游记接受史研究》(多贺出版社1995年版)两部专著,系统研究了《西游记》的成书史与接受史,在学界有重要影响,新世纪以来,他的学术兴趣转到宝卷研究。
与他相反,京都府立大学的小松谦则是由新世纪以前以元杂剧为主的戏剧研究逐渐转为新世纪以来明清白话小说的形成史研究,并取得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有《〈水浒传〉成立考》(《中国文学报》64,2002年)、《〈金瓶梅〉成立与流布的背景》(《和汉语文研究》1,2003年)、《关于〈百家公案〉的构成》(《集刊东洋学》97,2007年)、《关于〈三国志演义〉的成立与展开》(《中国文学报》74,2007年)、《关于梁山泊故事的成立———〈水浒传〉成立前史》(《中国文学报》79,2010年)、《〈宝剑记〉与〈水浒传〉:关于林冲故事的成立》(京都府立大学学术报告,《人文》62,2010年)等论文,还出版一部专著《四大奇书研究》(汲古书院2010年版),可以说小说成书史研究是他近十年间着力的主要课题,他的研究细致绵密,特别是关于林冲故事的源流研究,多有启发之处。
大塚秀高也是这一时期致力于小说成书史与接受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他的研究颇具特点,往往通过一个极小切入口衍生出相关文化的综合研究,实证与想象相结合,发人所未发,想人所未想,他这方面的研究和他的小说版本研究一样,是从上世纪至今一直延续不断的。他发表有《西王母的女儿们———从“遇仙”到“阵前比武招亲”》(《日本亚细亚研究》8,2011年)、《从福州平话西游记看原〈西游记〉》(《日本亚细亚研究》3,2006年)、《通天河通往何处———〈西游记〉成立史的一出》(《埼玉大学纪要》38(2),2002年)、《镇元子与太上老君———齐天大圣为何化成土地庙?》(《埼玉大学纪要》37(1),2001年)、《天书与泰山———〈宣和遗事〉所见〈水浒传〉成书之谜》(《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140,2000年)、《历史演义小说的图像的渊源》(《埼玉大学纪要》47(2),2011年)、《泾河之龙乃何物转生?》(《埼玉大学纪要》43(1),2007年)等论文。
此外,筑波大学的小松建男近年来也专注与小说成书史研究,重点在《三国演义》专书研究,发表有《〈三国志演义〉与史书》(《文艺言语研究·文艺篇》49,2006年)、《〈三国志演义〉的书名不统一》(《文艺言语研究·文艺篇》51,2007年)、《嘉靖本以前的〈三国志演义〉》(《中国文化》60,2002年)、《〈三国志演义〉的生成》(《中国文化》59,2001年)等论文,近年他有一项研究课题“中国近世小说的传承与形成”,并已有研究成果出版。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在域外的传播与受容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金泽大学的上田望发表有《〈三国演义〉在日本的受容(前篇):以翻译与插图为中心》(《金泽大学中国语中国文学教室纪要》9,2006年),详细研究了《三国演义》在日本最初的受容情况。
第五,小说与文化的综合研究
明清小说的主要创作者和出版地在江南地区,因此通过小说研究明清江南地域文化或研究小说与江南文化的关系必然是其中的一大课题,着力以此为研究方向的学者是神奈川大学的铃木阳一,他发表有《姑苏繁华图与18世纪中国写实主义曙光》(《图像解读中的东亚生活文化》,2006年)、《浙东诸神与地域文化———以伍子胥、防风、钱镠为素材》(宋代史研究会编《宋代人的认识———相互性与日常空间》,汲古书院2001年版)等一系列论文。近年来他作为神奈川大学副校长,致力于推进中日学术交流,曾多次率团访问中国,并与大陆多所重点院校签署了学术交流协定。庆应义塾大学的八木章好新世纪以前主要研究以《聊斋志异》为主的中国怪异小说,此后研究兴趣转为明清之际文人的精神世界及日本汉诗。金文京近年来也主要从事东亚文化交流等跨文化的综合研究。
小说与出版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上田望很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发表有《毛评本〈三国志演义〉与清代出版文化》(《东方学》101,2001年)等论文。此外,樽本照雄也致力于清末民国的出版文化,尤其是对商务印书馆的研究尤为精到,出版有《初期商务印书馆研究(增补版)》(清末小说研究会2004年版)、《商务印书馆研究论集》(清末小说研究会2006年版)等专著,另有《辛亥革命事情的商务印书馆和金港堂之合资经营》(孙文研究会编《辛亥革命的多元构造》,汲古书院2003年版;中文版,《大阪经大论集》271,2003年)等多篇论文。
第六,武侠小说的翻译与研究
早稻田大学的冈崎由美是日本近年来武侠小说研究的代表性学者,她的成果是多方面,主要分为翻译和研究两部分。翻译方面,她负责监修金庸小说全部作品的日译工作(其中《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鹿鼎记》三部由她亲自翻译),为中国武侠文化在日本的介绍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96年《书剑恩仇录》日译本出版以来,武侠小说和金庸小说在日本也广为人知,现在她正在着手翻译古龙小说,已出版小李飞刀系列和陆小凤传奇系列。
研究方面,她既研究古代侠义小说,也研究以金庸小说为主的现代武侠小说,而且她这方面的论文多用中文写作,她大概也是上述学者中用中文写作论文数量最多的一位,曾发表《金庸小说的格斗描写》(《中国社会与文化》16,2001年)、《清代侠义小说的武打描写与人体文化(中文)》(《明清小说与思想中之情理欲·文学编》,2009年)、《唐代豪侠小说与散乐(中文)》,(《中国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翻译金庸小说、翻译武侠文化(中文)》,(《金庸小说2008年浙江海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等论文,并出版有《漂泊的英雄:通往中国武侠小说之路》(大修馆书店2002年版)、《阅读武侠小说的世界》(大修馆书店2002年版)、《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初叶的日本惊险小说(中文)》(香港明河社2000年版)等专著。
参考文献:
[1]井上泰山.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中川谕.三国演义版本研究[M].林妙燕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樽本照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2.
[4]樽本照雄.清末小说研究集稿[M].陈薇监译,济南:齐鲁书社,2006.
[5]小松谦.四大奇书研究[M].汲古书院,2010.
[6]冈崎由美.漂泊的英雄:通往中国武侠小说之路[M].大修馆书店,2002.
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最主要的着作形式,但它并不只限于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的范围,好的诗话在此基础之上还反映出作者的文化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王夫之的《姜斋诗话》正是如此耐人解读并令人青睐。它是一部着名的文学理论着作,是清代...
河东裴氏产生于春秋时期,崛起于两汉之际,发展并鼎盛于魏晋隋唐之时,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涌现出众多名宦,文武兼有,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家族获得了强大的政治优势。此外,作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衣冠大族,它在文化方面同样具有优...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绝大部分是男性作家以男性视角构建的形象,因而这些女性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带着男性自身对女性的要求。那么这些男性作家作为一个创作者,同时是一个男性,他们的立场究竟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分析这些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了解...
王世贞文学思想呈现出流变的特质.他早年随李攀龙倡导复古运动,强调对前人经典的学习,努力学习曹、韩遗迹以获取创作灵感,然后再进行创作.随着学习的深入,王世贞意识到学习前人经典会对学习者产生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于是开始关注经典是如何产生的,即注重从现实...
花木兰,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千百年来,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木兰的事迹除了文学、艺术作品外,还散见于地理志、县志、府志等历史事实含量较高的文献中。目前,关于木兰故里,众说纷纭,除毫州外,还有虞城、黄陂、完县、...
苏轼是传统文人的代表,他既有强烈的政治进取心,更有丰富的文学创作,乌台诗案是其一生进取转退的分界点。从谪居黄州开始,其早期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一步步冷却,而渐趋于性命之忧。然而与一般士大夫遭贬谪之后显现的愤懑忧虑不同,苏轼被贬黄州,在经历过初期的失...
摘要张祜是中晚唐时期乐府创作大家。本文确立了张祜乐府诗的文献,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基础,补之以《梦江南》、《氐州第一》两首,总38题50首。对张祜乐府创作背景进行了梳理,从时代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总结了其乐府创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时代...
侯景之乱是梁朝统治走向覆没的起点,它带给梁朝的不仅是深重的战乱和灾难,同时还有梁朝文学、文化的转型。江陵之变不仅结束了梁朝的统治,也开启了规模空前的南人入北之路,促成了真正意义上南北文化的融合。在这两次战乱的十年中,梁朝以建康和江陵为中心的两个...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诗经》是中国文学少年时代的骄傲,文学自觉意识在此阶段已然显现。先民的生命意识逐步从混沌中走向清晰,因而,《诗经》作品中对生命存在的思索与追问日趋增多。这种生命自觉的意识首先源自当时生存环境的残酷现实,借作者身边熟悉的场景、物候而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