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骶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症状,西医认为腰椎、椎间盘退变及机械压迫神经为该病的病理因素,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并不能圆满解释其发病机制。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多从“肾”立论,以补肾为主,可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然而远期疗效较差,存在着复发率高的弊端。 椎间盘属于中医学“筋”的范畴,现基于“肝主筋”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重新认识,并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心得体会,强调“肝主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地位,以期引起共鸣。
1 肝之生理功能与筋伤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腰痛”、“痹证”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关键是椎间盘的纤维环薄弱或断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脊髓等的病症。 纤维环、神经都属于中医学“筋”之范畴,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为“筋伤”。
肝与筋关系密切。 中医学认为,人体筋的营养来源于肝脏。 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因此,肝血充盈,肝气得疏,筋膜得养;肝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从而筋力不够强健,运动力弱,关节拘挛,不荣则痛。 故云:“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
现代研究表明,肝藏血功能与骨骼肌细胞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肝脏功能受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筋伤都有一定程度的气滞、血瘀、血虚的变化,所以筋伤的病机主要关乎气与血两方面。气与血之关系尤为密切,“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从脏腑角度来说,肝藏血,调畅气机,肝在气血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损伤之初不一定都有肾虚,却都有血瘀存在,而 “败血归于肝 ”,所以应该先改善肝调气以及藏血的功能来行气导滞、活血化瘀。 一般来说,发病之初应调肝理气活血;疾病后期 ,体虚或老年病人,则宜培补肝肾,以充分发挥肝的生理功能。 《素问·痹论》:“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筋痹如果拖延久, 又感受了邪气则向内侵入而停留在肝。 因此在治疗上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抓住治肝这一环节,补肝血调肝气应贯穿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始末。 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本病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2 肝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经》中就有记载腰痛和肝经有关,《灵枢·经脉》云:肝经“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即肝经经气出现异常变动时,可导致剧烈的腰痛。 《素问·刺腰痛》:“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 ”
王冰注《素问·刺腰痛》时云:“足厥阴脉,自阴股环阴器,抵少腹;其支别者,与太阴、少阳结于腰髁,下夹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髎、下髎穴,故腰痛则中如张弓之弩弦也。 ”《类经·疾病类·十》亦云:“足厥阴之别者,与太阴、少阳之脉,同结于腰髁中髎、次髎之间,故为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突出的程度和方向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常为腰痛伴有一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及麻木,即腰痛及坐骨神经受压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容易发生的腰椎节段为L4-5、L5-S1,临床表现为大腿内侧、腹股沟、大腿外侧、小腿外侧、小腿后侧、会阴区的疼痛及麻木。而腰部、腹股沟、会阴区、大腿内侧、小腿、足趾均是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所经过之处,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可说明肝经与腰痛的病理关系极为密切。
郑兆俭等报告一组300 例患者 中 ,有 245 例患者可以在肝经阴包穴上下查找到压痛点, 占 81.67%;有176 例 患者 可以在肝经阴廉穴上下查找到压痛点,占58.67%,提示肝经循行路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密切相关。因此从肝经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其经络基础的。
3 肝经之腧穴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基于“肝主筋”的理论基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从肝论治,选用肝经穴位,保持肝脏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以保持筋的收缩弛张、柔韧多力,从而改善和保持椎间盘纤维环的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肝经部分经穴对腰腿痛治疗效果较好已得到临床验证。 我们在临床上主要选取太冲、中封、蠡沟、阴廉等肝经穴位,配合椎间盘病变处的阿是穴或夹脊穴,临床疗效可靠。 太冲穴为肝经的输穴、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太冲……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中封为肝经五输穴之经穴,《玉龙歌》 云:“行步艰难疾转加,太冲二穴效堪夸,更针三里 、 中封穴 , 去病如同用手抓。 ”肝经络穴蠡沟,主治“腰背拘急不可仰俯、胫部酸痛”。 阴廉主治“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阿是穴为局部反应点,“疼痛取阿是”; 夹脊穴在解剖结构上位于脊神经从脊髓分支处,能调整腰部局部气血,舒筋活络。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也证实肝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我们认为“筋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关键。在治疗上应重视从“筋”论治,从整体论治。我们在强调“肝主筋”理论的同时,也不忘筋骨并重,肾主骨,筋附着于骨,筋强骨壮,从而使脊柱更加稳固,以防止本病的发生。
本文旨在强调从肝论治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肝肾同源,治肝不忘益肾,肝肾同治以尽快缓解临床症状,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该理论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辨证取穴依据,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严胜军.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实用临 床医学,2007(9):59
[2] 万太玉,缪咏梅,金可国.62 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的原因分析.颈腰痛杂志,2002,23(1):45
[3] 林一峰 ,梁 祖建 ,直严亮.补肾通络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中国正骨杂志,2011,23(5):65
[4] 蔡余力,陈德强,臧建国.补肾强骨、活血通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 例.甘肃中医,2010,23(11):22
[5] 潘树和, 孙盛. 补肾壮督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中医杂志,2009,50(5):407
[6] 史丽萍,胡利民,马东明,等.不同程度肝损伤小鼠肝脏和骨骼肌能荷的变化及养肝柔筋方对其的影响.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19(3):36
[7] 马东明,胡利民,马玉兰,等.养肝柔筋方对大鼠运动中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3):46
[8] 郑兆俭,林樯,周倩,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足三阴经的关系.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4):408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在中医属于腰腿痛痹证的范畴。《素问刺腰痛片第十四》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叹咳,咳则筋缩急。《济生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医学心悟》腰痛拘急,牵引腿足等经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伤病变,常伴有腰椎椎板变形[1].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软骨板、纤维环特别是髓核出现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引发临近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临床特征[2].中医指出腰突症属...
张某,男,48岁,素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病史2a。2a前因劳累出现腰痛及左下肢放射痛,疼痛明显,行走约100m后疼痛明显加重不能行走原地休息后方能减轻,卧床休息时稍有体位不注意就出现左下肢放射痛,疼痛难忍,疼痛每晚难以入睡,当时行腰椎CT提示:L5-S1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disc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多以消炎镇痛等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中医则通过中药、针灸、手法以及牵引为主.中医保守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为无创性,可以减少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压迫腰神经根或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的腰腿痛疼甚至麻木。对于该病绝大部分选择中药保守治疗,目前,我院采用腰椎牵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椎神经、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病程长、发作反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一种多发性骨科疾病,由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病因素,且亦无完善、标准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院探究发现,活络痹熏蒸方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好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时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意愿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临床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只要积极配合,不需手术治疗就能康复,只有大约10%~15%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时未获得康复。非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内的髓核与后纵韧带因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而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腰腿疼痛[1].该疾病发病率高,多数患者在病情初期不愿意接受治疗,导致治疗难度增加,且发病时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多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治疗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