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河北省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22 共459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四、河北省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河北省面临着严峻的产能过剩矛盾,同时,钢铁产能过剩又给河北带来了一系列危害。接下来,笔者就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层面来分析河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
  
  (一) 政府层面
  
  1. 政绩考核体系的误导
  
  长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以 GDP 为标准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河北各地政府1镇“的河北省,钢铁企业的税收在河北财政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为了提高本地的GDP,在政绩考核当中取得业绩,各地政府就会通过制定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放宽能耗和环保标准等措施来刺激钢铁企业的投入,这样必然会导致河北省钢铁产能和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从而加剧了河北产能过剩的程度。
  
  2.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在我国当前的财税体制下,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河北各级政府往往会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利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33].由于钢铁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带来巨额的财税收入,政府就纷纷加大对钢铁企业的投资力度,同时制定税收、电价等优惠政策来促进钢铁企业的发展壮大。钢铁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持续增长,使得河北钢铁产量迅速增长,给河北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近年来,为了化解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压缩钢铁产量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34].但是,各级政府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些政策法规,而且使得产能过剩矛盾更加严重。这是由于地方政府如果坚决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很有可能会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不利于地方官员在政绩考核中获得优胜。相比之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消极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产能调控政策,盲目对钢铁行业进行投资,从而增加了钢铁产能过剩的程度。
  
  3. 产业发展政策不合理
  
  钢铁行业属于规模经济,给中央和各地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税收入。因此,近年来中央政府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钢铁行业的发展壮大,例如对钢铁企业实行电价补贴、减少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等。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很多中小型企业纷纷投入到钢铁行业当中,从而使得钢铁行业的产能迅速增加,当产能超过一定程度时,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
  
  为了提高本地区的财税收入,在全国各大省份的竞争中领先,河北各地政府增加对钢铁行业的财政预算,加大对钢铁企业的支持和鼓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产能的迅速扩张。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外商来本地投资,在中央政府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减免税收、廉价供地等优惠政策,大量的钢铁项目纷纷在河北落户,使得河北的钢铁产能迅速增加,成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大的省份。但是,钢铁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河北钢铁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
  
  4. 预算软约束
  
  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使得我国政府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权力,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逐步形成了预算软约束,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当地的金融机构为可以带来巨额税收的行业提供贷款,有时还通过宏观调控为企业转移融资成本和企业风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预算软约束是指政府为了使一些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维持生存,通过扩大投资、减少税收等手段对这些亏损企业进行补贴的行为。
  
  由于国有成分在国有企业当中占主导地位以及各种政策性负担的存在,国有企业就属于国家所有。1949 年至今,国家一直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对国有企业的亏损给予弥补。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政府很难完全掌握企业运行的信息,也不能分辨出国有企业亏损的准确原因,因此选择对国有企业所有的亏损都给予补贴。
  
  河北省有很多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在当前钢铁企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亏损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凭借预算软约束国有钢铁企业可以从政府财政中获得很多补贴。在 2011年,唐山钢铁公司从银行贷款 130 亿元来投资曹妃甸项目,而这些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的,仅仅一年时间,到 2012 年,本金和利息就涨到了 150 亿元。国有钢铁企业在我国各大省市当中起着支柱作用,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各地政府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投入以弥补其亏损,造成了国有企业的盲目扩张,从而增加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二) 市场层面

  
  1. 供需矛盾严重失衡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逐步转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社会总需求普遍萎缩,国内市场对钢材的有效需求大幅度下降。近年来,房地产、汽车、船舶等下游企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而河北省钢铁产品大部分应用于建筑和制造业,是内需主导型行业,这样就会导致大量的钢铁产品卖不出去,从而出现产能过剩。
  
  目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社会下行压力比较大,国际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量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产品的销售量,就会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阻止河北省的钢铁产品进入该国市场,这样必然会加大河北钢铁产品的出口难度,进而使得河北钢铁产能过剩程度进一步加重。
  
  总体看,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对钢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小的情况下,河北省钢铁行业的供给远远大于市场的有效需求,供需矛盾严重失衡,出现了产能利用率长时期偏低的状态,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
  
  2. 产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
  
  2001 年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河北省的钢铁行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壮大,钢铁产量实现了持续增长,连年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在河北省各大市县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这些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河北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过低,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钢铁行业对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河北省的大型钢铁企业主要位于迁安、武安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而矿石资源分布较少的城市则只能建立小型钢铁企业,甚至没有钢铁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河北省钢铁企业分布不合理局面的出现。
  
  3. 产业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
  
  (1)低进入门槛使得民营钢铁企业快速发展
  
  由于河北省的中低端钢铁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不算高,所以企业进入钢铁行业的技术壁垒自然也不会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就可以投入到钢铁行业当中[35].短短几年时间,在河北省就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民营钢铁企业,这些中小型钢铁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有些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大型钢铁企业。
  
  (2)较高的退出壁垒带来了结构性产能过剩
  
  河北省钢铁行业淘汰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的主要障碍在于退出机制不健全,企业退出面临着企业员工安置和过剩设备等的处置难题,其中人员安置问题尤其很难解决。钢铁企业是资本和资源密集型企业,要想使企业发展壮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财、物。
  
  一旦进入钢铁行业,再想退出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损失大量的资本。由于沉没成本和解雇成本的存在,进一步提升了河北钢铁行业的退出壁垒。
  
  第一,沉没成本,是指企业最初进入某一行业时所投入的人、财、物等要素,而将来企业因为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而无法继续从事该行业生产时,却无法撤出的那部分投资。钢铁企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巨额的资金、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厂房、设备等物质投入,还包括塑造品牌、宣传形象等精神产品的投入[36].其中钢铁生产的特定环节所需要的投入所占比重比较大,尤其是炼钢的转炉、炼铁的高炉等等。这些生产要素由于专用性太强而无法在市场上转卖,最终成为了企业退出的沉没成本。而且,沉没成本会随着投资金额的增加和资本专用性的增强而不断增加,这样,企业退出该行业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从而导致该行业面临更高的退出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为了不亏损,只能选择继续生产钢铁,从而导致了更多的落后产能的出现。
  
  第二,解雇成本。在学术界,关于解雇成本的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情况下,解雇成本包含着企业取消职位所耗费的所有成本。在现代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着解雇成本,而且钢铁行业的解雇成本非常高。钢铁行业的解雇成本不仅包括职工解雇工资的支付、解雇后退休金的支付,还需要承担高额的员工新工作的培训费和安置费。而且,由于河北钢铁企业中的员工众多,钢铁企业一旦宣布破产,就会有大量的员工失业,这样不仅会直接减少下岗员工的收入,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而且随着失业人口越来越多,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在目前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状况下,钢铁企业在退出行业的同时,还要承担稳定员工就业的职责,这就给钢铁企业带来了较高的解雇成本,进而导致了钢铁行业退出壁垒的提高,最终带来了结构性过剩。
  
  4. 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我国对钢材的需求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从事钢铁生产的企业从中获得了丰厚的超额利润。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信息共享的平台,投资者只看到了钢铁行业带来的利润,而看不到钢铁行业已经出现的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由于信息不完全,很多决策者在实际产能已经出现过剩的情况下还对钢铁行业的前景产生了良好的预期,许多小企业跟随着大企业对钢铁行业进行盲目投资,从而出现了很多企业同时进入钢铁行业的现象,最终导致了河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三) 企业层面
  
  1. 企业投资预期扭曲
  
  当前,企业是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主体,同时也是主要的投资主体,而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服务,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由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在选择投资行业时,大都会提前对该行业的运行情况进行考察。而钢铁行业作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受到河北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制定了众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来推动钢铁行业发展壮大。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即使在河北面临严重钢铁产能过剩的省情下,还有大量的企业对钢铁行业的市场前景保有良好的预期,从而加大对钢铁行业的投资力度,钢铁产能持续增长,导致实际钢铁产能超过社会的有效需求,进一步加剧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
  
  2. 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日益成为投资的主体,决策者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选择政府优惠政策丰厚和收益较高的行业进行投资,而钢铁行业正好符合他们的投资标准,因此很多企业就把资金投入到钢铁行业当中。但是,当企业进入钢铁行业之后,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往往会选择市场上已有的产品进行生产,而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进行产品开发,从而导致已有的钢铁产品严重同质化,从而加剧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程度。
  
  3. 技术水平落后
  
  由于制造业在河北省占有很大的比重,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较多,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由于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往往会选择技术水平壁垒比较低的行业。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不太高,这一技术壁垒比较低的行业正好成为广大投资者选择和关注的重点行业。他们纷纷通过开发新项目,把大量的人、财、物等生产资料投入到钢铁行业,近年来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就是由此导致的。但是民营钢铁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河北省的钢铁产能产量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河北省产能过剩的矛盾。
  
  4. 片面追求规模竞争效应
  
  河北钢铁企业由于没有准确理解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的关系,认为只要钢铁企业的规模上去了,经济效益就会随之增加,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种粗放型的增长理念影响下,钢铁企业往往会选择扩大钢铁企业的规模,增加钢铁企业的投资,从而导致了河北省钢铁产能迅速扩张,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业经济论文